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探究

2020-12-18 16:26福建省龙岩市松涛小学林珊舸
亚太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嘴巴习作想象

福建省龙岩市松涛小学 林珊舸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项重要任务,阅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吸收,是语言的内化;写作帮助学生完成理解知识的表达,是语言的外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与写的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一直以来,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研究,既是一个前沿的课题,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读写融合:为何

(一)从我国教学现状来看

现今的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重大弊端,弊端之一是重读轻写现象严重,学生有效的习作实践严重不足。1—6年级语文课若以平均每周8 节计算,习作课只有2 节,占语文课时数的四分之一。在这仅有的四分之一时间里,大部分还是教师在指导习作方法,或讨论习作内容,真正用于学生动笔写作包括修改的时间少之又少。第二个弊端是读写分家,阅读教学大都没有写作意识,以为读就仅仅是为了读,与习作没有什么联系,而写的时候又往往不能从读中汲取营养。这样的读写分家,导致两败俱伤。

(二)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

小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乐表现、爱模仿、易遗忘是他们的显著特征。首先,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初阶段,需要借助模仿为阶梯。把阅读与写作紧密融合,根据读写训练的目的提供范文,让儿童学有榜样,实现由“仿”到“创”。其次,儿童爱表现,很想把所见、所闻、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利用读写融合的方法,借助大量片段写作形式,让儿童及时运用阅读所得进行习作,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需要。最后,儿童由“说”到“写”有一个“槛”。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引导儿童通过模仿实现写作知识最直接的迁移,提高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机,调动写作积极性。

(三)从“读”与“写”的关系来看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两者密不可分。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教师要注重“读”与“写”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广泛、大量地阅读,为习作提供原始材料、结构模式与写作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不断模仿写作和创作,以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读写融合:何为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陈先云先生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把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就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立足教材,善于发现教材中读写相联系的训练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

(一)引导内化重组,激活言语表达思维

内化重组是指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吸收的词句篇章等内化为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再表达出来。它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内化知识并积极加工。正如布鲁纳所认为的“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笔者用“雪地里来了____、____、____和____。”的句式引导学生表述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用“下雪了,______在雪地里画了______。”的句式提示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表述出来,句子才清楚完整。这样采用借用句式的方式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不仅规范了学生的语言,也渗透了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课文内容的方法,自然而然地渗透句式教学,突出语言文字训练,激活言语表达的思维。

(二)善用文本空白,强化言语表达实践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书写不完整,有的叙述描写留有余地,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挖掘教材之外的精彩,以激活学生思维,强化言语表达实践。

如《长相思》这首词,赴关将士所面临的环境“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充满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是“怎样的山一程”“怎样的水一程”“怎样的风一更”“怎样的雪一更”,“聒碎”了怎样的乡心,又是如何的“梦不成”,家乡的亲人会如何思念渐行渐远赴边关的亲人?通过想象画面,在读写融合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想象的画面注入文本描写中,把自己阅读的体会和感受迁移到言语表达中,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进一步感受天气的恶劣和“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意味,体会词人身处羁旅荒凉之地时浓浓的思乡之情,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鼓励摘录积累,形成自主表达能力

摘录积累也是读写融合的一部分,教师要注重传授学生摘录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摘录的习惯,并能灵活运用摘录的内容,最后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边摘录边思考。低学段的摘录积累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词语和句子构成的形式。如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一文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都是“什么怎么样”的构词方式,“点点灯光、蒙蒙细雨”是以叠词来形容一种事物。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构词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到文中找一找相似构词方式的词语,或者说一说自己平时阅读中积累的同种结构词语,再让学生朗读,把词语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记在脑中。中年段的抄写句子重点则是让学生进行理解和体会,高年段的抄写句段重点则是让学生体会表达的好处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其次,引导学生边摘录边想象,让文字活起来。比如,二年级下册第4 课《邓小平爷爷植树》中“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两个四字词语展现了大好天气,教师教学时可以出示晴空万里、春光明媚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词语,再通过想象画面加深体会,朗读与想象相结合的形式,可以达到有效积累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仿作,提升言语表达的品质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例子,通过拓展相关主题阅读,引导学生进行仿说仿写,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提升言语表达品质。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6 课《比尾巴》教学中,笔者先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现儿歌特点,再拓展诵读儿歌《比耳朵》《比嘴巴》,接着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各个器官的特点,做比较,再进行仿说仿写的练习。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收集相关资料丰富仿写内容。于是,《比嘴巴》《比鼻子》《比声音》《谁的肚子》等一首首语言稚嫩、充满童趣的童诗跃然纸上。如《比嘴巴》:谁的嘴巴尖?/谁的嘴巴扁?/谁的嘴巴分三瓣?//公鸡的嘴巴尖,/鸭子的嘴巴扁,/兔子的嘴巴分三瓣。

除了拓展同类作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进行拓展。比如二年级下册第1 课《古诗二首》,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教师可以围绕“走进春天”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诵读有关春天的成语、古诗词、儿童诗等,并仿照其中一首儿童诗自主创作一首与春天有关的诗。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两者融合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读写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供巨大的帮助。教师要立足于教材,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在“读”和“写”上的能力迁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嘴巴习作想象
快乐的想象
嘴巴嘟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嘴巴不见了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是“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