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航

2020-12-18 16:26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陈丽芬
亚太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葡萄课文

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 陈丽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解决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对于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会提前思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集中注意力,更有针对性地听教师的讲解,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部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仔细思考,再经过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能更加容易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同时对于学生来说相对简单的问题已经解决,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在课堂上思考重难点,学习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学生思考并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若有比较好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在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分享,教师也会从学生的思路中得到启发,打开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其他学生通过学习好方法,可以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相反,若是没有提前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对于课堂的知识有许多未知,在课堂上无法紧跟教师的节奏,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具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有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高效学习。同时,课前预习也有助于教师的教,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建构高效课堂,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应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进行生字词学习

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相对较少,认识生字词是小学阶段课前预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阶段语文课前预习难度最大的内容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课前为学生制作时长为几分钟的生字词预习视频,那么生字词预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比如说,在制作生字词预习微课时,可以在微课前两分钟视频时间里对所要预习的生字词的读音、笔画顺序、词组和造句做出详细的讲解,之后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字词自行进行联系,让学生使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的标记把字词标记在书本上,也可以借助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的标记记录自己有疑问的生字词。生字词预习帮助学生解决了课文阅读不顺畅的障碍,最后的几分钟可以为学生讲解本课生字词的延伸用法,告诉学生本课生字词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混淆的地方。

二、应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进行预习课文朗诵

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些经典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较大差距。比如说,小学一年级的第一篇课文和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都是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植物知识。学生熟悉德昂族吗?知道什么叫绒球花吗?还有《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到底要讲什么?建筑吗?爱心吗?课前要了解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内容太多太广,无从下手。对于课文进行预习要采取逐步深入的方法,逐步深入的预习方法适合难度相对较高、内容重要的课文。第一步,让学生把新课文通读一遍,结合课文的题目,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把自己的疑问标注出来。第二步,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查找和理解,把课文读通。对于自己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学生要做好标记。第三步,结合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自己的疑问查找相关资料,尽可能自己独立解决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发现课文全新的重难点。第四步,对自己学习的课文将感想写出。第五步,将课文读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可以,想想课文更深层教育的意义,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以后面对什么事情该怎么做。

新课程强调,要想在课堂上和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学要积极发扬民主,倡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更加积极的交流。比如在《小小男子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开展预习,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朗读之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开展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鼓励。比如对学生说“你朗读得真好”“你评价得真好”“你真棒”之类的,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学习的氛围更浓厚,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挥,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学习主体的地位。在这种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不仅强化了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还能通过课后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对学生预习的鼓励,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三、应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将书本读厚

小学语文阶段有一部分课文历史背景较为浓厚,不了解课文写作背景和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很难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不利影响。如果要进行课文的课堂学习,在课前预习时需要对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这也可以极大地节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做课文背景介绍的时间,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展开思考,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学生在预习《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先念完两遍课文,之后思考课后习题“为什么后来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学生的第一想法是朱德同志不怕辛苦,因为朱德同志总是抢着去挑粮食。这答案看起来没什么毛病,但是笔者接着问学生:“什么时候能用敬爱?朱德是什么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住在山上条件艰苦的地方?井冈山会师又是怎么回事?”学生碰到这种问题就回答不上来了。其实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学生预习时没有深入思考,没有多想为什么,这种表面的预习反而将原本厚厚的书读薄了。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葡萄沟》,按照平常的预习,学生也就是念一两遍课文。要是想问学生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讲什么,那么学生基本就会回答是在葡萄沟种葡萄,葡萄采摘后晾干葡萄,葡萄和葡萄干都很甜;再问学生学习完之后有没有疑问,那肯定是没有的,葡萄和葡萄干都吃过见过,能有什么问题?但是笔者通过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观看葡萄沟的相关视频,学生学习之后有了一系列问题:葡萄干是怎么晾晒的?是不是所有的葡萄都可以晾晒成葡萄干?晾房为什么修在山坡上而不是平地上?笔者对学生的问题一一进行回答,古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晾晒葡萄干,让葡萄更好储存,但是会从商品价值的角度去筛选,山坡上的晾房能更好地透光、通风和防尘,葡萄采摘时间不同,制干时间也不同。

四、通过预习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不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擅长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其实是因为缺少情感共鸣,所以才抓不住中心思想。作者的感情就是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感情蕴含了作者的所思所想,而想体会这种情感,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像“西出阳关”的《送元二使安西》,读出送别的不舍之情很容易,但要是能结合“阳关”的背景,琢磨诗人的朋友为什么来到阳关?是来戍边还是经商?西行后又将面对怎样的大千世界?我们教学时要从历史背景出发,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理解其他诗词。比如《敕勒歌》,我们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说这是赞美草原的诗词,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之前,将《敕勒歌》来源告知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再读这首诗时,除了能体会草原的辽阔,还会感受到保家卫国的情怀。再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觉得这是写西沙的风光和物产,好像用同样的词句写其他地方也行。但在课前将关于“永暑礁”上填海造陆的片子播放给学生,学生知道关于南沙、西沙的历史事件,也知道这些岛屿是中国要保卫的领土,学生看完片子后,心中泛起对祖国的自豪感情。想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更多的学习积累。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比掌握多少书本知识重要得多,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通过好的学习方法来养成。预习、复习这些工作开始时收效很小,不过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课业逐渐增加,可以收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是将来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阶段重要课程语文学科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这一形式对小学生生字词预习、课文朗诵、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以及领悟作者思想感情进行辅助教学。在应用课前预习这一形式辅助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按照课文教学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制作预习微课。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葡萄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