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发展和家长认知的现状调查

2020-12-18 16:06顾春梅
好家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班幼小幼小衔接

文 唐 云 顾春梅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幼儿经历了环境的改变,随之改变的还有生活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社会交往等。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指出:“幼小衔接应该从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因为只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才能使其后续学习有足够的动力和基础。”我园也开始创新幼小衔接活动,我们首先对家长进行了关于“幼小衔接”认知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起因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尽管“幼小衔接”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不少家长简单地认为提前学小学的课程内容可以减轻幼儿的入学压力,为进入小学做准备。家长的这些压力,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日渐严重。

(二)幼小衔接单向化

因为幼儿园对“幼小衔接”的关注度普遍高于小学,所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基本都是幼儿园单向开展活动。例如,大多数幼儿园每年在大班开展一次“走进小学”活动。幼儿园普遍注重片面的、局部的衔接,忽视了全面的教育衔接,致使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断裂,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均有诸多不适应。

(三)家庭教育片面化

很多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存在偏差,错误地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任务,应该提前让幼儿学习汉语拼音、计算等小学知识。家庭教育中重知识而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较为普遍,实际上很多家长对小学生活依然非常陌生,对小学教育甚至一无所知,导致幼儿步入小学后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现象。

二、调查结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很显然,幼小衔接不是哪一方单独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我园针对幼小衔接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提出新的实践思路。为了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我们首先对家长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了解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现状。

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对320 名大班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着重对大班幼儿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进行调查,共完成了160 份调查问卷。

根据统计,有93%的家长已和幼儿提过小学生活,65%的幼儿表示向往小学生活,13%的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抵触心理。在幼儿各项能力发展情况方面,64%的幼儿能主动完成家长和教师的任务,33%的幼儿偶尔能完成,3%的幼儿不能完成。52%的幼儿有自我保护能力,46%的幼儿有抗挫能力。而在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上,70%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需要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65%的家长认为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26%的家长认为要培养幼儿的知识技能。在提前学拼音的问题上,58%的家长认为要在大班适量教一些,27%的家长觉得能认读声母和韵母就行,16%的家长认为应教完所有拼音,只有4%的家长觉得不必教。在数学问题上,27%的家长认为应教10 以内的加减法,52%的家长认为应教到20 以内的加减法,21%的家长认为要教到30 以内的加减法。家长对幼儿升入小学后的担心也不尽相同,60%的家长担心幼儿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0%的家长担心幼儿上课能否遵守课堂纪律,能否专心听讲,35%的家长则担心幼儿能否适应小学老师的教育方法,18%的家长担心幼儿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问卷最后一部分的提问是:家长还希望了解幼小衔接什么内容?希望幼儿园做哪些幼小衔接准备?家长提出最多的是想了解小学的环境、活动内容、学习内容、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学习特点、作业量,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等。另外,家长还希望幼儿园提前向幼儿介绍小学生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午睡和游戏时间,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从这些相对集中的需求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小衔接已有了初步认识,并开始重视对幼儿良好习惯和独立意识的培养,当然,还有很多家长仍然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前传授小学知识。

三、应对措施

基于调查情况,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大班幼儿都向往小学生活,而且能力发展较好,但在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沟通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及抗挫能力方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而在家长认知方面,虽然部分家长仍对知识储备比较重视,但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已有很大转变,如开始重视幼儿的良好习惯和独立意识的培养等。结合这个调查结论,我们整合国内外有关“幼小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提出“幼小衔接”开展的具体措施,如构建“幼小协同,科学衔接”联动机制,确定共同体合作成员;制定协同合作方案,在各方共同体合作的衔接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定期交流,及时反馈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衔接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衔接效果。

(一)班本活动,用主题引领实践

幼小衔接应贯穿于大班幼儿日常活动中,如班本活动“我上小学啦”以绘本《我要上小学了》为主题,通过各种线索开展各个领域的系列活动。从作息时间的微调整到自主能力、责任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用主题活动引领幼小衔接活动,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逐步提升适应能力。

(二)幼小携手,让专题讲座和小学课堂走进幼儿园

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大致了解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情况,以及家长对幼儿在幼小过渡环节中的期望和担忧。因此,我们围绕家长的一系列问题和认知误区,邀请小学一年级教师来园进行专题讲座。教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低年级教育教学经验,从小学教师的视角及幼儿入小学后的发展目标来解读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给困惑的家长以明确的指导。一年级教师还带来了一节《认识钱币》的数学课,通过课堂展示让幼儿和家长对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初步了解,这有助于家长和大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课堂专注力及幼儿对学习的耐心。

(三)走进小学,师幼初识学习环境

“走进小学”是大班下学期重要的幼小衔接活动,幼儿们对去小学参观既兴奋又好奇。在正式参观活动之前,我园大班全体教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一年级教师一起走进大丰区实验小学,认真聆听了两节微型课;然后他们进行了幼小衔接教学方面的专题研讨活动,就教学活动中的异同之处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在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的过程中,小学的哥哥姐姐为幼儿佩戴红领巾,他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参观图书馆和各个兴趣活动室,幼儿们还坐进一年级教室聆听教师对小学生活的介绍。幼儿们对每一个环节都兴趣盎然,走在小学校园里不停地问,不断地讨论。“走进小学”的活动让幼儿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和亲身感受,消除了对小学的陌生感。

(四)持续跟踪,了解幼儿升入小学后的情况

当大班幼儿升入小学后,我园对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幼儿进行持续跟踪调查,了解幼儿升入小学后的适应情况。与此同时,我园还请一年级教师以调查表的形式配合抽样调查,掌握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习惯、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有利于我们对今后的幼小衔接活动进行调整。经过一年的适应和学习,等到一年级期末时,我园邀请了部分一年级学生和家长返园,和大班的幼儿及家长一起聊一聊小学生活。我们通过和家长、学生的沟通,获得了更多、更直接的经验和感受。

“幼小衔接”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还需要两个阶段的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我园通过对家长“幼小衔接”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幼小衔接”活动,让“幼小衔接”活动不浮于表面,有目的、呈阶梯式地推进开展,让教师和家长携手合作,帮助幼儿顺利升入小学。

猜你喜欢
大班幼小幼小衔接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幼小衔接的意义及有效策略研究
幼小衔接的意义及有效策略研究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