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远 唐玉华
江苏省金湖县以《河豚鱼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依托,于2018年、2019年连续2年在9.8×667㎡的池塘内进行河豚鱼试养,取得了平均每667㎡获利5690元/667㎡的较好成绩,其经济效益远超其它常规鱼养殖,成为了促进当地渔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新亮点。现将河豚鱼池塘试养技术小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水温稳定、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的地方新建或改建池塘。
池塘呈长方形,面积为5-10亩,水深为1.5-2.0m,池埂宽为2-3m,池坡比为1∶(2.5-3.0),池坡用30目的聚乙烯网片作护坡,土质为壤土,池底基本平坦。养殖池塘应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控制水位、调节水质和减少病害。养殖池塘还应配备相应的机电设备,以5亩的塘口为例,应配备1.5kW增氧机2台、3kW水泵2台、120W投饲机1台。
冬季排干池水,清除杂草杂物,挖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左右;加固池埂,堵塞漏洞,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风化分解。
于放苗前15-20天开始清塘消毒。先用100㎏/667㎡的生石灰干法清塘;7-10天后注水80-100㎝,再用10%的溴氯海因消毒,用量为250-300g/667㎡·m,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野杂鱼等有害生物。
鱼种放养前5-7天,向池内投施长效生物有机肥水王,用量为 1㎏/667㎡·m,以培育浮游生物,为即将入池的河豚苗种提供生物饵料。以后每隔10-15天,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宝,用量为500mL/667㎡·m,以提高浮游生物繁殖速度、增加密度,为河豚鱼源源不断的提供生物饵料。
投饲台搭建于池塘北岸中间位置。用木板或水泥板作台面并伸向池内水面5m左右,台面下方用木棍或水泥杆作桩,将投饲台固定于高出池塘最高水位40-50㎝处,在伸向池内端头的台面上安装投饲机。
在投饲机前方用20目聚乙烯网布围设一方形浮性食场,面积约为20-30㎡。网布下缘入水30-40㎝,网布外侧用竹竿(木棍)固定,网布上缘用10×10㎝的方形泡沫塑料或直径为10㎝的塑料管子作浮子,以防饲料漂出场外。围设食场的目的是利用自动投饲机将饲料抛洒在食场内,让河豚鱼到食场内“集群就餐”。这样做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可方便观察河豚鱼的摄食及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
河豚鱼苗种必须达到膘肥体壮、躯体匀称、体色鲜明、规格整齐、顶水能力强、摄食能力强、生命力顽强、无畸形、无伤病、无虫害的质量要求。
苗种运输应遵循快装、快运、快放的“三快”原则。从苗种启运至养殖塘口的整个运输过程,各项工作必须环环扣紧,层层落实。一般采用45㎝×75㎝的塑料氧气袋运输。苗种以早晨或傍晚启运为佳,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苗种的活动量小,运输时不易受伤。一般途中运输时间为6-8h,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缺氧、疲劳、受伤等现象,影响成活率。
河豚鱼苗种的放养规格为3-5㎝,密度为2000-2500尾/667㎡,时间为5月底至6月初。
江苏省金湖县在2018年河豚鱼精养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19年增加搭配放养了部分小规格的鲢、鳙、鲫鱼种,以提高池塘生产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现将该667㎡放养模式介绍如下(详见下表),供参考。
河豚鱼苗种放养入池前需用5%的食盐水溶液消毒10-15分钟,鲢、鳙、鲫鱼苗种需用15-20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10分钟左右,以杀灭苗种体表粘细菌、水霉菌及寄生虫(卵)等。
由于对河豚鱼生长的营养需求尚未完全探明,合理的营养配方还在摸索研究之中,因而标准化专用配合饲料尚未普遍推广。目前多数养殖者以鲈鱼或鳗鱼配合饲料取而代之。江苏省金湖县河豚鱼养殖全程投喂蛋白含量为40%的鲈鱼配合饲料。
河豚鱼苗种入池前3天,以池中预先培育好的浮游生物为饵,不投喂其它饵料。从第4天起在食场内投喂配合饲料(破碎料)进行驯化,引诱河豚鱼到食场内集群摄食,养成“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摄食的好习惯。驯化7-10天成功后,使用自动投饲机投喂,实行“一日三餐”制,即:每日7:00-8:00时、13:00-14:00时和18:00-19:00时各投喂1次。河豚鱼每天摄食主高峰为18:00-19:00时,次高峰为7:00-8:00时,因此,应侧重于早上和傍晚投喂,傍晚投喂尤为重要。养殖前期投喂颗粒饲料的粒径为1-2㎜,日投饵率为6%-8%;中期投喂粒径为3-4㎜,日投饵率为4%-5%;后期投喂粒径为5-8㎜,日投饵率为3%-4%。具体的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及鱼的摄食、生长情况灵活掌控。一般以投喂后20-30分钟内基本吃完或吃到八成饱为宜。
鲢、鳙鱼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鲫鱼摄食池中残饵,均无需投喂其它饵料。
每周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左右;每月大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底层老水,保持水质清新,稳定透明度为30-40㎝。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让河豚鱼在享受“氧调”的优越条件下快乐生长。每半月泼洒1次微生态活水素,用量为200-300g/667㎡·m,以有效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调节pH值在7.5-8.5之间,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稳”。每月抛洒1次鱼塘底改灵,用量为500-1000g/667㎡·m,以修复底部环境,保持底部生态平衡。
河豚鱼属娇贵的鱼类,对妨碍其生长发育的任何因子反应都很敏感,在养殖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疾病。因此,养殖者应切实做好以下疾病防控工作:一是每周进行1次食场消毒,将1㎏含氯30%的漂白粉溶于50㎏的水中,在投喂前泼洒于食场区水域,以阻止病原体的大量滋生;二是每半月泼洒1次20%的菌毒双杀,用量为100mL/667㎡·m,以杀灭水体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三是每月泼洒1次鱼虫净,用量为400-450g/667㎡·m,以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和“防病为主、治病为辅”的原则,将损失降至最低。一旦池鱼发病,应及时诊断原因,对症下药(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早治快疗,将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由于河豚鱼对药物剂量及处理时间反应比较敏感,用药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计算池水量和池鱼量,合理确定施药量和疗程,确保用药安全。
坚持每日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应变有方;检查养殖设施使用和机电设备运行情况,发现破损及时更换。定期检测透明度、酸碱度、溶解氧、温度和氨氮等水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改良措施。平时认真填写养殖塘口记录,为投喂、调水和防病等提供参考依据。
经过4-5个月的精心养殖,当年放养的河豚苗种可长成100-150克的上市规格,一般回捕率可达90%左右。江苏省金湖县试养河豚鱼的平均规格为125克/尾,回捕率为90.6%,产量为260.5㎏/667㎡,效益为5800元/667㎡,是当地常规鱼养殖效益的2倍。
(通联:1.211600,江苏省金湖县农业执法大队;2.211600,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