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审题错误的分析及改进策略

2020-12-18 14:43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韩玉友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读题答题审题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韩玉友

所谓的读题能力,指的就是可以从题目当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能力。一旦缺失读题能力,解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此展开详细分析。

一、问题信息感知障碍解决策略

学生在审题过程当中,最易出现的就是问题信息感知障碍,主要有两种情况:信息整理缺漏、信息加工重组错误。对于这两种情况,需要分别给出解决策略。

第一,信息整理缺漏。小学生在读题过程当中往往会一目十行,粗心大意,没有读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导致解题错误。例如,习题:一条河道长度为80 米,河道两端修有凉亭,现在需要在河道栽种树木,要求从头开始栽,且每隔4 米栽种一棵,问: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很多学生的解题过程如下:80÷4=20(段),20+1=21(棵),21×2=42(棵)。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遗漏了题目当中的关键信息“河道两端修有凉亭”,从而出现错误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反思: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引导学生重新仔细读题干,分析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第二,信息加工重组错误。一部分学生在读题之后,能够理解题目所表达的信息,但是在信息加工环节容易根据自己的惯性思维重新加工重组信息,导致没有正确理解题意。例如,习题:a 是b 的几倍?很多学生的答案都是“ab”,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将题目看成了“a 的b 倍是几?”由于题干非常类似,极易混淆,如果理解错误,导致最终的答案错误。此时,教师需要重新引导学生细读题目,掌握题意。

二、由经验取代读题解决策略

解题经验也是解题的基础,但如果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没有读清题意,而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答题,也会导致解题错误的出现。一般来说,题目会设置很多陷阱,比如,题目中相似的情境、题目结构的相似性等,都会诱导学生凭借经验解题,最终导致解题错误的情况。

第一,相似情境混淆视听。很多学生在做相似题目的习题时,往往会习以为常地使用之前做题的经验来解题,虽然这些经验确实对解题有帮助,但是如果没有发现题目的关键信息有着较大的差异,就会造成解题错误。例如,习题:一面长为12 米、宽为5 米的墙,窗户长为2 米、宽为1 米,如果每一平方米所需要的水泥为0.6 千克,那么涂抹完整面墙,需要多少千克的水泥?很多学生是这样做的:12×5-1×2=58(平方米),则需要58 平方米的水泥。学生没有意识到题目当中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千克的水泥?”只算出了需要涂抹水泥的面积,而没有算出需要水泥的质量,这是因为这道习题是有关于图形面积的计算的,在新加了一个条件之后,学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进而造成解题错误。因此,学生需要矫正这种观念,始终做到认真读题。

第二,结构相似性阻碍读题。很多题目的结构都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因此,学生也会出现凭借经验去做题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题习惯,先通读再精读,抓住关键信息。

三、认知储备欠缺解决策略

所谓的认知储备欠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一,题目中的专业术语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熟悉,进而造成审题错误;其二,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造成审题不当。

很多题目当中都会涉及相关的术语,如果学生对于这一术语并不熟悉,就会严重阻碍审题、答题过程。例如,习题:一种零食的批发价为0.24 元,它的零售价为0.55 元,请问,如果批发100 包零食全部售出,商家可以赚多少钱?题目当中的“批发价、零售价”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并不熟悉,因此,学生在答题的过程当中也就无法很好地理解,进而造成答题不准确。再如,习题:一台微波炉的体积大概是20( )?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并没有见过微波炉,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无法正确地回答问题。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教师就可以改进题目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对于题目中的各种语言更加熟悉,理解更加透彻,进而达到对题目的真正理解。

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各有差异,因此,审题过程也会出现各种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促使学生正确解题。

猜你喜欢
读题答题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答题、拍照、必微博、求关注…… 减了老负担,又练“新技能”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读题粗心问题的纠正
挑战答题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熊孩子爆笑答题集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