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0-12-18 12:24李纪洲
中小学校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办学内涵特色

□李纪洲

中小学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才能培养和人生奠基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达到一定办学水平后,主动寻求突破,从而实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这是对中小学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品质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窄化内涵、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等问题。学校应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正确理解品质学校的本质和内涵,以人为本,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努力铸造特色品质教育。

一、中小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学校品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诸多要素,涉及多个主体,具有复杂性。对于“学校品质”的理解,教育部原基教一司司长王定华明确指出:“学校品质是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的集合体,外在是品牌,内在是内涵。”

对于“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的理解,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学校品质”的提升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代代教育人长期磨砺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不断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属于目标范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要素,它涉及学校管理、教学、课程等多方面。

中小学校注重内涵发展,推进品质提升与发展,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需求,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学校是他们成长的摇篮,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地方,在学校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的责任,更是特色品质学校建设的义务。二是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的时代,教育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教育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这就逼迫学校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自觉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推动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这一重要时代命题,将学校品质提升作为学校发展努力的方向。三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自身渴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落脚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个性、有特点、有创新的高品质学生。学校通过人才培养的优质化,实现学校发展的品牌化。“品牌源于品质”“品质铸就品牌”,品质是学校挑战自己的内在追求,特色品质是从学生发展出发办具有特色的优质教育,这是学校寻求内涵发展的渴求,更是学校品质提升的捷径。

二、中小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校大都提出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突出学校品质的提升与发展,但是,很多学校只是为了特色而“特色”,为了品质而“品质”,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出现了越俎代庖、舍本逐末、盲目跟风、急功近利的问题。

(一)窄化内涵,越俎代庖

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内涵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发展以及整体优势的提升上。有些学校把学校品质与提升简单理解为把特色项目做大、做强,扩大学生参与面,增加获奖人数等,特别是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成绩,用少数学生的成绩代替学校的“品质”,也就是以少部分学生的发展代替学校品质的提升与发展。这样的误区主要是窄化了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的内涵,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学校的品质提升与发展不是因为少数高分而有“品质”,也不是因为少数特长生的发展而有“品质”,而是因为全体学生整体优势明显,学校才有品质。

(二)哗众取宠,舍本逐末

目前,有很多中小学校为了获取更大的社会竞争力,把硬件建设、后勤服务、校园文化作为品质提升与发展的主渠道,这对学校向更好更强发展无可厚非,但这只是作为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大有哗众取宠,舍本逐末之嫌。其实,中小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而非其他,作为学校,服务的对象是人,是学生,学校所有的建设以及服务保障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与成长服务的,只有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个性发展,才能让学校品质获得提升。

(三)盲目跟风,随意定位

为了品质而刻意追求“品质”,势必出现随意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和发展品位的问题,以至于出现盲目跟风,不会因变求变的现象。特别是部分学校在学校的发展定位中不能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有的为了迎合上级,而忽略自身水平,盲目跟风作秀;有的好大喜功,学校发展定位不切实际;有的盲目定位,我行我素,不会根据学生和学校的不断发展而去变化。这些情况不仅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而且还会让学生失望,家长失望,甚至让学校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从而难以实现学校品质的提升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品质学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其发展定位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校情,找准突破口,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好自己。

(四)简化过程,急功近利

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是一种追求,既然有追求就会有功利行为的形成。有的学校为了迎合家长需求和社会需要,故意夸大办学成绩,夸大自身办学品质。简化过程,急功近利,也就成了很多中小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的通病。建设品质学校注重的是过程,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成果而去建设,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需要文化的积淀和支撑,品质的提升过程也是学校独特办学风貌和教育风格形成的过程,不是一个优势项目,一个突出奖项,一项工作成绩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积淀和酝酿的过程,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三、中小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策略

品质学校的品质就是学生的品质,学校品质的提升与发展核心是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个性发展和素养提升。学校正确认识教育品质的内涵,直面问题,以人为本,注重过程,从而努力提升学校品质,铸造教育品牌。

一是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需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服务全体学生。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方面应以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基础,把学生整体优势的提升作为学校品质提升的最重要参数。学校应以全体学生为基础,倡导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和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品质的提升与发展。

二是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需要深挖学生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人,人人成才,这是中小学校的主要任务。一所学校要想真正地做到办学品质的提升与发展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发挥学校优势,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的多样性的。在课程实施、教学管理、育人模式、考试评价等方面既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基本需要,又能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办学风格和培养模式,切实推进学校品质建设。

三是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需要切合学校实际,注重培植学校的个性品牌。在确定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的目标时,既要充分挖掘本校优势资源,又要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做到定位准确,切合实际,稳步推进,形成风格,成为品牌。学校品质建设的定位需要一个过程,既要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历史,又要立足现在发展密切结合办学实际,还要面向未来定向培植品质建设项目,用鲜明和准确的文化定位体现学校的内在品质,不断扩大学校核心竞争优势,形成具有学校标识性的个性品牌。

四是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需要摒弃功利主义,注重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品质提升与发展需要的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方式、教师风格、学生风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文化积淀,起到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积淀和酝酿,切不可人为催化学校文化,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文化,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形成品质。学校要结合办学实际,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稳扎稳打开展教学活动,让学校品质在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与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学校应摒弃功利主义,根据自我优势和特点,逐步形成独特的行为准则和稳定的办学风格,最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实现学校品质提升与发展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办学内涵特色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内涵漫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