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0-12-18 07:44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5期
关键词:渭河流域天水市产值

黄 洁

(天水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甘肃天水741000)

渭河流域位于甘肃东南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属河谷温暖半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1 5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5 d,具有发展高效农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天水市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宜区全覆盖”的要求,积极拓展蔬菜生产规模,扩大蔬菜产业覆盖面,形成了以武山、甘谷渭河川道为主的设施蔬菜基地,秦州、麦积两区远郊为主的“菜篮子”标准化生产基地,秦安、清水、张家川为主的高原夏菜基地,山地旱作区夏秋蔬菜基地。2019年,蔬菜以占当地农作物18%的播种面积创造了39%的农业产值,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 580元。

1 基本情况

1.1 蔬菜面积稳步扩大

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发展,截至2019年,渭河流域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9万hm2,产量390万t,产值120亿元。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蔬菜种植形成了设施蔬菜、地膜蔬菜、露地蔬菜3种生产方式。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3万hm2,约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1/4,产值约占总产值的50%,种植种类1/3以上为韭菜,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菜花、春萝卜、芹菜的种植面积也较大。地膜蔬菜种植面积3.8万hm2,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42.2%,产值占总产值的30%以上,种植种类以早熟马铃薯、辣椒、菜豆为主。露地蔬菜生产规模仅次于地膜蔬菜,面积2.9万hm2,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32.2%,产值约占总产值的20%,种植种类以大葱、蒜苗为主,规模面积一直稳中有升,生产效益明显。据调查测算,小麦的产值仅为6 000元/hm2左右,而蔬菜的平均产值为66 900元/hm2,可谓“一亩菜十亩粮”。

1.2 蔬菜品种结构多样化

渭河流域蔬菜种植品种繁多。从品种类型所占面积看,茄果类面积1.1万hm2、葱蒜类面积1.9万hm2、甘蓝类面积5220hm2、豆类面积5 640 hm2、叶菜类面积6 307 hm2、根茎类面积1.8 hm2、瓜类面积8 986 hm2、其他1.6 hm2。从种植面积看,种植面积6 000 hm2以上的为早熟马铃薯1.1万hm2、韭菜7 187 hm2、大蒜(蒜苗、蒜薹)6 820 hm2、西葫芦6 373 hm2;种植面积3 000~6 000 hm2的为辣椒5 780 hm2、大白菜4 734 hm2、萝卜4 247 hm2、菜豆3 813 hm2、甘蓝3 732 hm2、大葱3 593 hm2、番茄3 447 hm2;种植面积3 000 hm2以下的为黄瓜2 647 hm2、胡萝卜2 286 hm2、茄子2 180 hm2、芹菜2 107 hm2、豇豆1 826 hm2。从产值效益看,黄瓜产值90 309元/hm2、大蒜产值93 789元/hm2、韭菜产值78 849元/hm2、大白菜产值35 997元/hm2、萝卜产值41 682元/hm2、西葫芦产值43 611元/hm2。蔬菜品种的多样化有效调节了市场供给,丰富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增加了农民收入。

1.3 蔬菜质量显著提高

渭河流域以推广普及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技术为重点,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加强标准化生产,先后制定了蔬菜生产技术标准37项,其中甘肃省地方标准17项、天水市农业企业标准10项、县级技术操作规程10项,推行部级行业标准15项,累计创建蔬菜标准化示范园20个。目前,天水市共认证登记蔬菜品牌92个,其中有机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AA级产品1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27个、无公害农产品4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注册蔬菜商标14个。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21个,面积达到4.89万hm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54.3%。甘谷辣椒、干椒、全录王辣椒、武山韭菜列入全国地理标志商标名录。通过探索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创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测示范点40个,实现产地蔬菜品种检测全覆盖,确保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1.4 蔬菜销售持续顺畅

渭河流域蔬菜种植由于推行多元化布局,避免了单一品种同时集中大量上市,蔬菜滞销情况少有发生,销售顺畅。就价格来说,蔬菜价格逐年呈上升趋势。据对天水市瀛池市场蔬菜批发价格跟踪显示,2019年21种蔬菜平均价格为3.84元/kg,较2017年蔬菜平均价格3.66元/kg上涨了4.9%。蔬菜价格分别为蒜薹8.16元/kg、菜豆6.28元/kg、大蒜5.05元/kg、辣椒4.37元/kg、菠菜3.82元/kg、甘蓝1.18元/kg、萝卜1.36元/kg、大白菜1.41元/kg、洋葱1.63元/kg、马铃薯1.72元/kg。受全国大市场价格和地产菜供给季节性变化影响,一些蔬菜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但涨幅或跌幅基本上处于合理区间。

2 存在问题

2.1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一些有条件的县(区)还没有形成蔬菜产业规模,蔬菜种植不集中、规模较小,目前仅有武山、甘谷2个全国蔬菜重点生产县种植面积较大,其余县(区)产业发展较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蔬菜产业布局还没有完全形成。

2.2 机械化程度较低

目前蔬菜生产中除机械整地作业较普遍外,其他机械只在科技园区和示范点有少量使用,广大菜农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发展。

2.3 产业化程度不高

渭河流域蔬菜发展项目较少,资金投入渠道窄,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进程。目前渭河流域蔬菜年贮藏保鲜量为12万t,仅占蔬菜总产量的3%,贮藏保鲜能力低,加工增值更少。

2.4 产品适应市场能力较差

蔬菜生产仍存在季节性差异,夏秋产出相对充足,而冬春淡季蔬菜产出严重不足。市场营销的主动性不强,营销方式单一,网上交易较少,农超不能有效对接,蔬菜生产和终端市场的衔接不够紧密,蔬菜外销还处于无序竞争阶段。

3 对策

3.1 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增加设施蔬菜种植品种,提高冬春季蔬菜产出,平衡市场供给。二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继续以国家蔬菜重点县武山、甘谷为主,打造渭河川道区以钢架塑料大棚为主的高质量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以清水、张家川、秦安为主,建设冷凉区标准化高原夏菜生产基地,以麦积和秦州两区为主,建成远郊“菜篮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巩固近郊蔬菜生产老基地。

3.2 强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品质

一是推广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蔬菜标准园建设,充分发挥蔬菜标准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广“畜沼菜”“种养加”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二是注重品牌培育和“三品一标”认证。积极争创天水市知名品牌、甘肃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加强绿色、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造地域品牌,提高蔬菜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3.3 加强设施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

一是加大旧棚改造力度。结合蔬菜大棚改造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以规模、装备、单产、质量、效益为标志的设施蔬菜生产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强机械装备水平,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蔬菜生产新机械。二是发展现代蔬菜冷链物流业。在蔬菜生产基地统筹建设田头预冷、贮藏、加工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增强蔬菜保鲜贮藏能力,降低损耗,避免产品集中上市形成滞销跌价甚至腐烂损失。

3.4 强化政策扶持,激发蔬菜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继续争取蔬菜发展重大项目,重点扶持奖励全市蔬菜种植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小区、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是协调保险企业创新保险模式。积极探索构建蔬菜产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开展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的“菜篮子”保险业务,增强蔬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渭河流域天水市产值
基于样本熵的渭河流域月降水序列复杂度与异步性特征研究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
渭河流域香菜夏秋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