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调查办公室 金宇 郭芳芳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而乡村旅游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山西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乡村旅游暨康养旅游发展规划》,各市、重点县编制自己的乡村旅游规划,形成乡村旅游规划体系,避免乡村旅游同质化。二是按照旅游公路率先突破的工作要求,山西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规划纲要(2018—2027 年)》,明确了太行板块旅游公路包括1 条主线、74 条支线、231 条连接线,共约4650 km。其中,太行旅游公路主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贯穿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5 市太行山片区,北起忻州市平型关,南至晋城市、运城市交界的西哄哄村,2018—2022 年建设里程1028 km,规划投资117 亿元。阳泉段建设里程271 km,规划投资30 亿元,进一步推动了沿线区域内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三是山西省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的忻州市秀容古城项目获得国家金融支持,10.8 亿贷款已进入发贷程序。四是山西省政府联合山西省扶贫办、山西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对接推进会,将忻州市禹王洞风景区、榆社县云竹湖风景度假区、临县碛口李家山麒麟山庄等13 个项目纳入山西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储备库,优先安排招商推荐和贷款支持。五是山西省编制发布了《三大板块旅游项目招商册》,建立全省文旅项目库,策划包装项目855 个,总投资11 208.3 亿元,在全省旅发大会上进行招商推介,其中,乡村旅游项目、特色小镇项目占较大比重。六是推广旅游扶贫典型。山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因地制宜推广并创新景区带动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古村落旅游、特色小镇和合作社等扶贫开发模式,遴选出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带村”模式、贾家庄“城郊休闲”模式、岳家寨“古村旅游”模式等15 个典型案例,其中,岳家寨、云丘山等案例被旅游扶贫教材《新时代旅游扶贫面对面(下册)》收录。
一是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列出专项经费,用于解决交通干道及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特色景观旅游村的道路交通建设问题,来提升全省乡村特色景观旅游村的通达能力。二是推动“厕所革命”向贫困地区延伸。新三年“厕所革命”(2018—2020年)计划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500 座,其中,贫困地区建设不少于375 座,经费分配上坚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用于解决乡村厕所脏、乱、差、少、偏的问题。三是争取国家旅游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7330 万元,用于山西省的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四是争取省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3000 万元,用于支持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
一是山西省加强与省内外农业、旅游等相关院校、专家的合作,通过送教上门、现场指导及远程教学等多种方式,针对性地抓好厨师、导游、电商、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乡土文化讲解员等各类实用人才的培训;二是分级分类抓好旅游行业干部、驻村帮扶干部、从业人员、各类实用人才培训;三是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县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先后举办农家乐乡村旅游客栈从业人员、导游人才、乡村旅游扶贫等专题培训班30 多场次,总计培训各类人员超过6000 人次。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滞后,部分乡村出现道路不通畅,用水用电和上厕所不方便等情况。二是乡村旅游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旅游品质跟不上。许多景区周边道路损毁严重,沿途卫生状况堪忧,草木植被覆盖不足。景区附近没有大型停车场,村民违规收取高额过路费或停车费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山西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损坏了政府的形象。三是乡村旅游专线建设迟缓,很多乡村旅游点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致使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游客中心等配套功能设施不完备、不健全,景点提质上档后劲不足。
一是任何旅游景区开发初期都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虽然有扶持资金,但资金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实际所需,且有不少旅游资源的乡村自身没有经济基础,造血功能不强,没有启动资金,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已经启动的景区也存在资金后期投入不足,影响品位提升等问题。三是乡村旅游的政策、税收优惠力度不足,审批手续烦琐,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者进行项目投资。有部分旅游景区因占地问题,无法进行抵押登记,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通道不畅。
一是山西省不少地方乡村旅游资源普遍存在开发水平低、旅游项目单调、开发时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将一些较为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古树、古建筑和古文化破坏,严重浪费了乡村旅游资源。二是部分地方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上对特色抓得不准、对资源挖掘不深,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如部分采摘园和农家乐,仅是卖一些果品和吃一顿饭,没有把文化、娱乐和当地风情融入进来,使得活动比较单一,大好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有部分农村的特色农产品还藏在山沟里出不去,特色农产品大多是原始采摘晾晒而成,包装简单,没有经过深加工,产品较为单一。四是民俗文化、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深度开发不够,存在注重山清水秀,注重物质享受,忽视人文历史,景观开发较少的问题。
一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投资,优化乡村旅游投融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二是政府应聘请乡村旅游方面的学者、专家对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指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同质型的资源遍地开发,造成竞争加剧,导致资源浪费。三是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制定一系列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的规章制度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为其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成立产业基金,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明确政府责任及义务,给予乡村旅游产业及投资者充分的税收优惠,简化企业审批流程及办理手续,充分吸引各方资金进行项目投资。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加强行业指导与管理,加强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及治安管理,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提高服务意识,以游客的需求为基础,搞好后勤服务,给游客创造舒适的旅游环境;四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改善附属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的档次;五是政府应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符合开发条件的项目,应给予融资授信支持和贷款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规划中,予以优先考虑。
一是在完善农村硬件建设的同时,兼顾周围环境,注意道路两边和村舍外观的美化和维护,注重色彩的搭配,形成不同颜色的植物带和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二是深入挖掘有价值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民俗,在保留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与自然山水、历史遗存和种植养殖融为一体,体现生态田园风光,彰显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情趣,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建筑风情,不搞大拆大建、人工造景,把旅游设施建设切合实际地融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努力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发。乡村旅游要有乡村生态宜居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避免水泥钢筋化倾向,让游客来了之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四是山西省各级政府要根据地域、年代和建筑风格等特征设计成一系列相关但不重复的特色产品,其建筑风格、基础设施及生活工作用品等也相应体现出应有的时代感、地域感。
一是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面展示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并协助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结合线上线下进行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和商品销售;二是要编制乡村旅游产品线路宣传手册,鼓励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开发打造乡村旅游线路;三是要指导各地把乡村旅游纳入对内对外宣传年度计划,建立文化旅游、宣传、广电、新闻出版、通信等部门联合、区域联动、上下互动的乡村旅游宣传营销机制;四是由政府平台统一进行广告投放,将旅游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在全国进行大力推广,力争将山西省“大乡村旅游”打造成全国家喻户晓的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