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 李先喜
生活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联想思维与生活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是小学课堂学习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可促使学生思维结构的成长。因此,数学教学方式需要得到老师、家长与学校的重视,探究新型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从传统的单一化教学衍生出许多可以增加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的教学感受较差,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因此便需要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只需掌握教学方法,便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成绩。
首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并且叛逆性较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将课本知识直接讲解给学生,每堂课的教学更类似于流水线的生产流程,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中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同时会对数学课堂感到疲惫,在此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下降。其次,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模板,并不会主动探究新型的教学方式。最后,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相较于高中轻松许多,没有学生升学的压力,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具有创新性,因此,小学教师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兴趣并不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低沉。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前,首先要设立本节课程的中心学习内容,在学生潜意识里种下关键点,在以下的学习中便会着重探究此方面知识点。小学数学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实践活动教学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课堂通常只是自己的课堂,将自己设置为主角,学生锻炼的机会很少。利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将学生设置为课堂的主角,将课堂学习带入实际应用中。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图形》中关于图形的知识时,首先,教师应利用教材向同学们介绍图形都有哪些种类,在黑板中画出标准的图形示范,让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实际操作对图形展开讨论,了解关于正方形、圆形、梯形、长方形与三角形等图形的相关特点,教师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相似处与不同处,初步掌握图形运用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活动应用中产生探索意识。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图形的特点,制作小视频分段播放图形,便于学生及时分辨并掌握图形特质。随后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图形与课程所学内容的相似之处,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记忆。
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在学习课堂上,教师都需要做好准备,将数学教学计划准备完善,将实践活动内容准备充实。教师应该将教材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选取的数学知识应在最大程度上贴近生活。基于此,学生便可在学习的同时分析数学问题,既可以得到答案,又能在实践中检验学习内容是否准确。例如教师在教授“24 时计时法”时,可以利用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时间的概念。学习24 时计时法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困难,因为年龄较小的学生思维转换能力较差,对于每日下午的重复计时理解困难。老师便可以生活中常见的钟表为例,示范将时间调至下午两点时,对应的标准数值是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钟表数字进行顺位阅读,或让学生亲自拨动钟表指针,感受它运转的规律。
实践活动教学最大的特点便是可高效锻炼学生的思维结构能力,小学数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亲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应将视觉性较强的知识代入其中,完善学生思维结构。例如,教师在讲解“对称图形”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先为学生讲解关于图形对称的原理,再将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事物与此节课联系起来,比如眼睛、耳朵、对称窗户等,随后将提前打印的类型题交于小组讨论,并画出示范图形的对称结果,既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增加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阶数学教学中,老师可利用实践活动教育法向小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转换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加强锻炼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基于此,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激起学生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