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板湖中心小学 朱 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鲜明地指出: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应该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更要结合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一定要从小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知识学习中逐步亲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们知道,数学四大板块之一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帮助小学生把已经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运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且富有挑战性、综合性的数学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发展,同时,加深对其他三大板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理解与领悟,充分体会这几大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踏踏实实地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其实,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以解决一个或几个实际的数学问题作为目标,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维作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数学课堂,这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也是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充分理解和综合利用的过程;它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中的问题为有效载体和背景的,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他们的最新知识信息为重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数学主题研究作为最基本的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务实地解决问题。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实践活动呢?现在,个人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数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谈一谈做法和体会。
数学学习的内需和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老师。为此,我们在课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给他们开展数学自学创造条件和营造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兴趣高昂地去探究新知。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有4 条边(2 条长、2 条宽)、4 个直角后,老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如果把一个长方形任意剪去一个角,这时还有几个角呢?一个急性子的学生立刻说“3 个”。“那还有其他答案吗?”老师追问。学生纷纷开始思考讨论,不久,他们说可能有5 个,也可能有4 个,还有学生说有6 个。老师说:到底有几个呢?就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要求他们剪一剪,学生纷纷动手实践。剪完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答案。学生学习兴趣高昂、热情高涨。这样的教学远远胜过老师的说教,不但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需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同时还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使他们的智慧得了启迪,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瓦特发明蒸汽机……这一切的创造与发明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仔细观察和认真辨析,可见,观察与辨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有效策略与手段。在教学“间隔排列”这一课前,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道题目:在一条长为40 米的水泥路边栽树,从一端到另一端每隔5 米栽一棵树,求一共可以栽树多少棵?很多学生飞快地列出了算式:40÷5=8(棵)。此刻,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把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学生通过画图和认真仔细地观察后,发现他们初始的想法是错误的,同时得出了正确的结果应该是9 棵。我追问:又多出了1 棵,为什么?通过我的提问,
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本节知识的重难点。在这个环节中,如果笔者不要求学生去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就单纯地进行讲解,一定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需和兴趣,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和运用这个知识。
任何知识与技能都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实践才熟练掌握与形成的,实践与利用是认知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多多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去发现、分析,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提升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记忆、理解,实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如有这样一题:一个长方形铁皮,长40 厘米,宽30 厘米,在四个角分别剪去边长为5 厘米的小正方形,接着再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铁盒,求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本题比较抽象,不容易懂,很多学生对题意无法理解,无法找出焊接后的长方体铁盒的长、宽、高,导致本题无法解决。就此,笔者鼓励学生用废报纸来替代铁皮,自己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算一算。学生积极动手实验,立刻拿出我给他们发放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我在行间巡视、点拨和示范。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做出了无盖的铁皮盒,知道了这个铁盒的长、宽和高,顺利算出了它的容积,最终使学生知道了焊接后长方体的形状以及它的容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不断研究、实践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并使之日渐完善。同时,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努力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亲历,从而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并逐步内化,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促进数学素养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