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陈晓慧
数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以及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地探索发现知识,去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掌握基本的数学学科知识,逐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不像其他一些学科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所以单一的讲授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融入课堂教学环境,与教师形成一种共鸣,这种共鸣感有利于刺激学生去主动思考学习,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形象。
比如在教学《统计》单元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统计来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统计最喜欢看的课外书、最爱吃的水果、最喜欢的体育运动等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统计,然后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再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小组的统计图,分享自己的思考。
又比如学习了“小数的运算”后,可以开展一个专题研究:电表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收集缴电费的发票,首先读懂发票中的数据,再去研究峰时和谷时电费的区别,让学生在应用数学过程中锻炼数据分析的能力。
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轻而易举形成的,因此,教师需要大强度地增加学生的课堂训练,逐步提升。计算得多了,学生脑子里自然会对计算过程形成固定的思维,这样做题目也会顺畅许多。在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的数学知识,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计算过程中才不会出现知识性的差错,这样大量的训练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成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监督学生,积极引导并且合理地增加训练计算的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效率。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兴趣,笔者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备课时笔者会提前准备好计算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小组学生进行抢答,答对题目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同时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只有在课堂中不断地进行练习,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提升基本计算能力,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一些知识点比较抽象,仅凭教师在课堂中讲解难以理解,也缺少说服力,这就需要用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抽象知识。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可以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理解透彻,为学生长期的数学学习积累学科经验。
例如,在学习小数时,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比较抽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便于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 元,平均分成10 份,一份就是0.1 元,两份就是0.2 元,三份就是0.3 元……一个本子2.3 元,仍然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 元,让学生画一画,将2.3 元用图形表示出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小数的意义。
数学知识是自成体系的,许多知识点之间都有着相对的关联性和互通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数学原理的共性特点,实现以点及线、以线及面的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的学习中,一些学生反映,掌握相对薄弱的知识点在解题中不会应用,这恰恰反映了学生的记忆仅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上,并没有系统掌握这个知识点。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采用知识转化的思想,即将知识薄弱部分的数学定理进行整理和对比,指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运用实际的解题举例,教导学生用相似的知识推理出数学题的正确解题思路。凭借这种知识转化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面积的变化”这一小节时,笔者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转化的应用能力。在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笔者会告诉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切割转换为学生学过的规则图形,从而对这个不规则图形面积进行运算。当然,笔者应该给学生多准备一些类似的图形,比如将多边形分割成多个三角形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中多练习,从而熟练掌握。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在初中以及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当然,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数学学科能力的全面提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