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斌,李建海
(甘肃省临泽县水务局,甘肃临泽734200)
当前,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大多都是农民工,因此处理好农民工工资管理问题,对整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后期的结算阶段,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成为了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相关施工单位要进一步监督和管理好农民工工资问题,从根本上规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再次发生,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以此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现阶段,一部分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招工过程中,对于农民工的招收往往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通常情况下不同工种或者班组往往都是自行实施招收工作,农民工的工资标准都是相关方面的口头协议,并没有签署真正意义上的合同或者落实到书面文件上。另外,施工单位对于班组的具体情况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切实有效的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出现用工混乱、纪律不够严明等问题,导致工资发放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合同内容进行操作,从而引发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相关问题。
水利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工程规模较大,很有可能在资金周转方面出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工资通常都是一年结一次,农民工在平时只能自取少量的生活费用,而到了年底相关工程单位的工程款迟迟不能到位,农民工的工资无法支付,导致出现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相关施工单位要进一步结合自身的实际用工情况,从根本上有效剔除传统意义上包公招收的方式,不断优化和完善招工方式,和劳动派遣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建立稳定持久的劳务派遣关系,由施工单位为派遣单位支付相应的管理费用,然后派遣单位结合施工单位的具体要求和规定招收相对应的员工,同时根据具体工程任务科学合理的配置劳务人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降低相关企业的招工成本,提升招工效率和质量,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增加,从根本上规避用工纠纷的出现,充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和农民工签订合同时都比较草率,合同内容特别简单,没有相对应的法律效力。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施工单位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合同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要进一步确保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标准化,在合同中要明确农民工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等相关内容,并确定相对应的工资发放标准。此外,要对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等相关资料进行建档,同时要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出现工资纠纷时可依据合同具体内容进行相应处理。
在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落实农民工工资专户管理制度,无论施工单位是结合具体的月份进行工资发放,还是根据工作量进行工资发放,在发放工资的过程中都要切实贯彻落实一人一户的工资发放制度。
水利工程施工的危险性较大,易出现工伤纠纷,工伤的治疗和赔付是导致劳动纠纷和工资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施工过程中出现工伤纠纷时,农民工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为了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伤处理标准。
为了确保农民工工资的科学合理发放,有效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重视农民工工资的管理工作。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关心农民工,通过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和保险管理对其切身利益进行维护,这样才能使农民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