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春小麦新品种龙春166及栽培技术

2020-12-18 02:40孙连发高凤梅李冬梅赵远玲孙铭隆迟永芹孙毅民
中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抗旱性赤霉病区域试验

李 铁 孙连发 高凤梅 李冬梅 赵远玲 孙铭隆 迟永芹 孙毅民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上起重要作用。“十年九春旱”的自然条件成为小麦生产发展的瓶颈,生育期间阶段性干旱是造成小麦不稳产的重要因素,这注定了品种抗旱性的重要性。然而,小麦抗旱性遗传改良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抗旱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等因素的限制。小麦野生近缘种具有许多普通小麦所缺乏的优良基因源,如抗病虫害、抗旱、抗寒和高蛋白质含量等可供利用或潜在的宝贵资源[1]。龙春166 的选育,就是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的优异抗性资源,将其聚合到普通小麦中,以实现优异资源的累加,对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选育和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选育过程

1999 年,通过国际合作从俄罗斯全俄植物保护研究所引进粗山羊草V975,将其与四倍体的波斯小麦PS5 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处理,获得了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以抗赤霉病的小麦资源材料龙90-05098 为母本,以人工合成小麦PS5/V975 为父本进行杂交,温室种植F1,利用龙麦26 进行顶交,在田间再用龙麦26 回交1 次,杂种后代经过系谱法选择,2012 年F6田间决选,品系代号为12-431。2013 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进行产量和抗旱性鉴定,2015 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综合表现优异。2016-2017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生产试验,2019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20190001),命名龙春166。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龙春166 为中熟春性小麦品种,出苗至成熟日数为87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株高90cm,秆强,抗倒伏;小穗数15 个,穗纺锤型,有芒、红粒,千粒重37g。前期抗旱性强,后期较耐湿。

2.2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2017 年品质指标为容重819g/L,湿面筋含量35.3%,蛋白质含量16.21%,稳定时间5.4min;2018 年品质指标为容重788g/L,湿面筋含量34.0%,蛋白质含量16.55%,稳定时间5.5min。达到中筋小麦标准,适合家庭用粉。

2.3 抗性鉴定2016-2018 年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赤霉病和根腐病接种鉴定,均表现为中感;2016-2018 年经沈阳农业大学小麦秆锈病接种鉴定,对生理小种34MKG、21C3CTR、34C2MKK 和21C3CFH 均表现为免疫。

3 产量表现

2016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5318.2kg,较对照品种克旱19 增产3.7%;2017 年续试,平均产量为4815.4kg,较对照品种克旱19 平均增产4.9%;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066.8kg,较对照品种克旱19 增产4.3%,13 个试验点次有12 点次增产。2018 年参加生产试验(严重干旱),每hm2平均产量为3834.3kg,10 个试验点8点增产,较对照品种克旱19 平均增产7.8%。

4 栽培技术要点

龙春166 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及内蒙古东四盟等相似生态条件下种植。

4.1 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大豆茬最佳,马铃薯次之,秋翻秋耙地,春季耢地,精细耕作,达到标准化作业要求。同时根据土壤肥力条件优化施肥结构,施肥一般按N、P、K 比以每667m2施纯N 5~6kg+P2O54~5kg+K2O 3~4kg 为宜,也可根据土壤肥力条件优化施肥结构,也可加入适当比例的硫肥,秋季施入2/3 的底肥,播前施入1/3 的种肥[2]。

4.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3 月底至4 月初为黑龙江省最适播期,根据具体气候特点,尽量早播。以土壤表层化冻大约5cm,日平均气温在0℃播种即可,播深5cm,种植的密度以平均保苗650 万株/hm2为宜。

4.3 中耕除草,加强管理为防治根腐病、赤霉病,一般在播种前用多菌灵药剂拌种,如花期多雨,可在花期喷施加以防治。3~4 叶期根据土壤墒情镇压1 次,若条件允许在分蘖期可增加镇压1~2 次,特别在干旱年份,要压严、压实,以促进地下根系发育,抑制地上部生长,达到壮苗目的,切忌湿压[3]。根据叶数,把握化学除草最佳时期;针对杂草数量和种类,选择最适宜的除草剂,机器喷洒要均匀。一般在4~5 叶期进行化学除草。禾本科杂草每hm2用72%的2,4-D 丁酯0.75~0.90kg 兑水125~150kg 喷雾;阔叶杂草用6.9%的骠马750~900kg。小麦生育后期,如果有条件,可喷施叶面肥,促进籽粒灌浆,以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一般喷施氮肥,也可增加磷肥,每667m2以N 0.25kg+KH2PO40.2kg 的混合水剂为宜。

4.4 适时收获一般在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也可根据小麦成熟情况及天气条件采用割晒作业方式,要及时晾晒,确保粒籽含水量在13%以下方可入库,以免小麦外观及品质受到影响。

猜你喜欢
抗旱性赤霉病区域试验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云南小麦品种(系)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油菜素内酯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诱导效应
胚芽鞘在小麦抗旱性鉴定中的作用研究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旱地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