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范艳
确山县位于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地势西南高隆、东北低平,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全县总面积1630 km2,总耕地面积8 万hm2,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红薯、烟叶、中药材、西瓜等,“确山板栗”“瓦岗红薯”“瓦岗西瓜”“确山黑猪”“确山中药材”等一批具有确山特色的农产品享誉省内外。确山县先后获得“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省高标准良田先进县”“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十大中药材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为“三品一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对产地生态环境要求更高,生产过程更为标准化,对人工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使用更严格,它分为“A 级绿色食品”和“AA 级绿色食品”,“AA 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要求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倡导、实现健康消费;“有机农产品”则不使用化学农药、肥料、防腐剂等,是真正来自于自然、营养、高品质、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推动特色农业和区域优势经济发展的载体,已成为政府保护产地环境、传承农耕文化、彰显区位优势、营销特色产品、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深得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
“三品一标”农产品是提升确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和重要抓手,有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企业知名度,打响农业品牌,带动农产品销售,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增产增效。因此,认真做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确山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开展,认证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宣传,培育了一批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如“瓦岗红薯”“确山板栗”“留庄大米”“确山中药材”等。目前,全县已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0 个,其中无公害农(畜)产品38 个、绿色食品8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 个。认证类别也从单一的粮食、油料和食用菌发展到水果、淡水鱼、畜禽和中药材。
“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时间长,要求严格,申报经费较高,获证产品体现不出优质优价;政府缺乏相应的奖励政策,导致企业的认证积极性不高。
重开发认证、轻认证后监管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违规用标现象仍然存在。
“三品一标”农产品仍以农民分散种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组织与基地农户质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不完善,农业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化记录难以真正落实到农户和产品。
建立激励机制,对“三品一标”生产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让生产企业真正得到实惠;加快生产和开发高、精、尖农产品,逐步提升认证产品市场竞争力,使“三品一标”生产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解决其生产成本与收益不对等的矛盾,调动企业的认证积极性。
加强对已获证经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做好使用时效到期及复查换证和续展工作。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对农贸市场、超市等农产品交易场所中标称“三品一标”的产品是否规范用标及对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配合有关部门予以打击,维护“三品一标”品牌信誉。
保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顺利通过,必须加大对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严格监控产品质量,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检测,确保质量安全。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药登记监管平台,编制农产品质量追溯软件,将农产品生产单位和农药经销店全部纳入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和农药的双向追溯。同时,在拟申报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立二维码追溯系统,将农事操作和产品检测等信息录入系统,通过上传自检合格信息,打印出二维码标签,开具产地证明,落实产地准出制度,有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