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农药市场监管现状及改进措施

2020-12-18 01:34:28代方惠姚红宇
农技服务 2020年2期
关键词:碧江区使用量台账

刘 泉, 何 丽, 代方惠, 姚红宇

(1.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农业农村局, 贵州 铜仁 554300; 2.贵州省铜仁市农业农村局, 贵州 铜仁 554300)

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一种需要科学使用和特定管理的特殊生产资料,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卫生等多个领域控制有害生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其作用和地位突出。碧江区是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省列“经济强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国土总面积1 012 km2,辖13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50万,耕地总面积2.07万hm2,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4亿元。做好区内农药管理,对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碧江区农药市场现状

1.1 农药经营市场情况

2019年底调查发现,碧江区市区内有农药批发市场3处,全区已经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户45家(均为个体私人经营)。其中,限制农药经营许可证14家,其他农药经营许可证31家;已注册并纳入农药监管追溯平台监管43家,未注册未纳入监管追溯平台监管2家;已建立较完整的电子台账、可追溯农药购销情况的经营户有32家,电子台账建立不完整的经营户有9家,未建立电子台账的经营户有4家。乡镇、街道农药经营门店多,地理分布不合理,如六龙山乡和云场坪镇没有农药经营门店,而漾头镇、川硐街道、坝黄镇均有4家。每个农药经营户农药经营品种总体呈多而杂,低多高少的特点。其中低端、老品种占70%左右,中端品种占25%左右,高端品种只占5%左右。

1.2 农药经营者素质情况

碧江区农药经营者总数95人。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90%、中专以上文化约占10%。年龄结构总体偏高,其中,年龄40岁以上37人,40岁以下8人,年龄最高68岁,最小28岁。

1.3 农药使用情况

碧江区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约3.63万hm2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果树等,常年病虫害呈中等偏重发生,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约4万hm2次,病虫害防治面积约3.4万hm2次(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农药用户数量多。碧江区多以个体家庭小规模、零散种植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劳动力年龄在55岁以上,以没文化、老弱病残的劳动力为主,乱用药、盲目用药、超大剂量用药现象多。根据农药监管追溯平台统计,碧江区年农药使用量(折百量,下同)42 t左右,其中,生物农药使用量3 t左右,除草剂年使用量35 t左右,约占农药使用总量的83.3%;杀虫剂、杀菌剂使用量3.6 t左右,约占比8.6%;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其他农药使用量0.4 t左右,约占比0.9%。除草剂使用量大小排列顺序为莠去津、敌草快、精喹禾灵、草甘膦类、草铵膦、烟嘧莠去津等,杀虫剂中敌敌畏使用最大,约占杀虫剂总使用量27.3%,其次是甲氰菊酯。杀菌剂中多菌灵使用量最大,约占杀菌剂总使用量25.6%,其次是代森锰锌。杀鼠剂中溴鼠灵使用量最大,占杀鼠剂总量90%以上。

2 碧江区农药监管现状

2.1 农药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2019年机构改革前,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由碧江区植保植检站负责主抓,区执法大队负责处罚,工作配合不力,工作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机构改革后,区农业农村局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承担农业所有监管行政执法职能,现有行政执法在岗人员16人。其中,农资监管执法中队编制9人,在编6人,在岗4人,负责农药、种子和肥料监管执法,存在人员不足、年龄偏高(年龄最小41岁,最大54岁)、专业不对口(无农药、种子和肥料专业人员)、工资待遇不落实的问题。同时存在监管执法设施装备和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如执法车辆得不到保证,除区财政年列入5万元工作经费外,无其他经费来源,无移动执法装备箱、执法记录仪、录音笔、执法服装等,影响农药监管执法效果。

2.2 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宣传培训情况

碧江区农药使用技术培训原则上由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实施,区植保植检站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授课、宣传和技术指导。近年来,由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培训项目资金被地方财政整合,植保植检站又没有专项培训宣传经费,难以完成农药科学使用培训宣传任务。加之碧江区为喀斯特地形,坡耕地占80%以上,土地流转率不到10%,实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极少,农作物种植主体以个体为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老弱病残,思想落后,开展免费培训而没有发放物资或资金时,组织他们集中培训难度相当大。

3 碧江区农药监督管理改进措施

3.1 严格机构职责职能,实现农药监督管理有序开展

开展机构改革,组建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根据机构改革职能划分,农药监督管理职责划归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植保植检站不再承担农药监督管理职责,只履行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培训、宣传和指导职责。区农业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机构改革划分的工作职能职责,配齐配强配精人才,明确职责分工,在人员配备上酌情增加农药、种子、肥料、动物饲料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入编入岗,让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独自承担农资监督管理等所有执法工作职责,不发生机构改革前执法大队与业务站等之间的工作职责推诿现象,推动农业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3.2 建立学习制度,提高执法监管水平

农药监管是一项农业专业技术性强的行政执法工作,新《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实施,赋予农业主管部门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一体化监管职责和负责农药经营许可证审查、核发职责。履行新的职责职能要求建设一支懂政策法规、懂执法业务、懂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农业行政执法队伍。新的职责职能对于执法技能较落后的农业执法队伍来说,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必须建立执法学习制度,将学习列为执法工作一个重要部分,提升农药监管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查案办案能力。

3.3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对相关法规的认知度

新《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对农药经营者、农药使用者而言都很陌生。因此,一是加强这两项法规和禁用、限用农药名录的宣传、培训,让农药经营者了解怎样履行新《条例》中的权利和义务,让有意向再经营农药的原农药经营者积极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让广大农药使用者知晓国家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和可追溯管理制度,在购买农药时,主动到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定点经营店购买,主动向经营者索取小票凭证,遇农药质量问题知道如何维权,保护农药使用者切身利益。二是植保植检站加强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加强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化学农药品种宣传和使用示范,加强理化、生化、以草治草、林下种养等技术示范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认知度。多举措开展宣传和培训,微信、横幅、标语、宣传车宣传,集中授课培训、田间现场培训,现场示范观摩等方式,宣传农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技术,宣传农药不合理、超剂量使用对农产品质量、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宣传绿色防控技术及优点,宣传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农药可追溯管理制度,生物农药和新型化学农药与环境友好的关系,让农药使用由偏重防治效果向高效安全转变,更加注重农药的减量增效和农残控制[1]。

3.4 着力建立农药监管追溯信息系统平台,提高农药监管效率

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农药监管追溯信息系统平台。有效解决执法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问题,便于政府部门快速准确掌握辖区内农药使用量,及时有效制定推进农药负增长措施。通过农药监管单位建立农药监管追溯信息系统平台,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取得绿色农产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种植大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立可追溯农药电子台账系统平台,构建监管单位与经营者、使用者信息桥梁,监管单位以行政强制方式责令农药经营者、使用者运用可追溯系统平台记录购货和销货(出库使用)电子台账,做到货进系统,货从系统卖出(出库使用),执法人员每月底监测追溯信息系统平台1次,监测农药经营者进货、销售电子台账完成情况,监测农药使用者采购和农药出库使用台账完善情况;监测有无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禁用农药,或超范围销售和使用限用农药品种,发现经营者、使用者有不按要求完成购销(使用)电子台账,或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农药品种,执法人员再进行实地核查取证,证据属实、充分的,将按照新《条例》《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相关法规依法给予处罚。利用大数据管理农药经营和使用者,规范农药市场和经营者、使用者行为,是农药经营许可制度落地的重要举措。

3.5 加强农药市场执法查处力度,净化农药经营市场

经营者取得了农药经营许可证,只是经营者拿到了一张上岗证,而农药管理要由行政审批向全程管理转变,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1]。《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农药监管执法部门要严格遵照执行,要抓早、抓严事中事后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新《条例》和《许可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开展行政许可审查、核发,大力清查无证经营、查设点摆滩、窜街、窜村经营者,查超范围经营,检查限用农药是否专柜专存、实名制销售,核对农药品种、数量是否全部录入可追溯电子平台系统,督促经营者从平台上销货,严查国家明令禁止销售、使用的农药品种和假冒伪劣农药。对查出不再符合规定条件或违法农药经营者,执法人员责令其限期整改措施,逾期未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发证机关吊销其农药经营许可证。只有严查严惩,才能净化农药经营市场,扭转经营者违规行为。

3.6 加大农业基地用药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农业基地农作物种植规模大,病、虫、草害发生较严重,农药使用量大,农药包装袋废弃物量也大。应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农药采购、出库使用台账检查和禁、限用农药监督查处,以及农药包装袋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3.7 建立集中的农药批零市场,降低农药污染风险

碧江区地处铜仁市中心,为铜仁市农药销售集散地,人口密集,农药储存量大。农药批发门面、仓储场所相对分散,座落在市区中心、居民生活区、农副产品集中销售区等区域,没有集中统一的批发市场,而农药为有害化学品,对环境有污染风险。地方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农药批发市场,远离市中心、生活区、水源区、农副产品集中销售区等,集中经营,利于农药经营者之间相互监督,降低农药污染风险。

3.8 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药监督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新《条例》第一章第四条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将农药监督管理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保障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农业执法工作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地方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农药包装袋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有偿回收及无害化处理经费,配备必需的执法装备,建立办案考核制度,构建诚信体系建设[1]等。如预算一部分奖励经费,奖励诚信守法农药经营者和优秀农药使用者,激励他们按时完善可追溯农药电子台账,守法经营,对不按时完善购销电子台账的违法经营者,按照新《条例》相关法规严厉处罚;对不完善农药采购使用电子台账的种植单位(农药使用者),取消其再次申报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证资格,取消国家政策扶持。同时,地方政府下达案件任务,建立办案考核制度,对超额完成案卷任务数的执法单位或个人给予评优奖励,鼓励多查办案件,对不按时完成案卷任务的执法单位或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或减少年终奖金处罚。

3.9 纵深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保护绿水青山

植保植检站加快推进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新型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替代低效高残留的老农药品种,加强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化学农药品种试验研究,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以虫冶虫、以菌治菌、以草控草、以畜禽控草、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绿色集成防控技术;大力推广新型高效施药器械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病虫害防治效果,最终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目标。

猜你喜欢
碧江区使用量台账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 07:08:56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当代陕西(2017年6期)2017-11-22 03:33:22
铜仁市立体绿化现状调查
“1234”工作法——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В Китае снизился объе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пакетов 中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
中亚信息(2016年2期)2016-05-24 07:11:07
未来汽车的塑料使用量将呈倍数增长
韩雪峰的“台账”
碧江区城市居民对主要畜禽水产品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