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新
(甘肃省泾川县农村能源工作站, 甘肃 泾川 74439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泾川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带领农业系统所有干部坚定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委有关部署要求,把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所有党员在坚持和落实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县上关于加强城区居民小区楼院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安排,县农业农村局在做好单位内部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动员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规范设立检测点6个,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检测点由党支部牵头负责,组织党员干部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紧盯堵源头、防扩散等重要环节,在责任区域挨家挨户摸底登记,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群众身体健康情况。蹲点值守期间,加强宣传疫情防控相关内容,对进出居民逐一登记,积极引导和劝阻群众无特殊情况不外出、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确保疫情防控情况“早发现、早报告”,真正做到“不漏一人”,尽最大努力使防疫摸排及蹲点值守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近期部分专家建议加强农村厕所管护,助力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同时,当前各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也要根据本地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强化厕所清洁卫生,做好厕所粪污处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卫生如厕,预防疾病和控制病原微生物传播。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厕所管护,助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对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厕所的使用和管护提出相关措施,并提出其他防控建议。
加强农户厕所清扫,经常通风换气,不堆放杂物,保持清洁卫生,做到地面不见垃圾、便器不见粪渍,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应日扫日清,及时对便器、洗手台、门把手等可接触处进行消毒,使用过的厕纸应及时清理或装袋密闭收集。加强农村公共厕所日常卫生保洁,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公厕周边做到无垃圾、粪便、污水、杂物等。对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使用过的厕所按照防控要求进行专业消毒处理。
应经常检查厕所化粪池、下水道、排气管等相关设施设备,对破损、渗漏的及时进行维修,三格式、双瓮式化粪池应加盖板密封,确保粪便无害化。如发生粪污外溢,应向外溢粪污中加入足量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等进行处理,并及时清理。使用旱厕的农户,如厕后应及时用细沙土、干炉灰、秸秆粉末等覆盖,防止粪便暴露。疫情防控期间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清掏和转运。确需清掏的,对于三格式卫生厕所,不得取用一、二格的粪液施肥,适时清掏第三格;对于双瓮式厕所不得取用前瓮的粪液施肥,适时清掏后瓮。在清掏过程中,做好人员防护和粪污密闭转运,防止粪污外泄。严禁随意倾倒或直接排放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后达不到无害化要求的粪污不得还田。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加强文明如厕、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病知识等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倡导饭前便后勤洗手、讲卫生、疫情期间外出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等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在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倡导农户尽量不共用、混用厕所。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强对全年农村改厕工作谋划,总结分析和科学论证当地农村改厕技术模式,研究完善技术要求和标准规范,做好改厕方案设计和施工计划安排。通过各种媒体、明白纸、村头路边宣传栏和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提升农民群众改厕的积极性主动性。采取互联网、新媒体教学等方式,加强对改厕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改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分散施工作业,避免开展人群聚集式的集中改厕,为确保今年底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打好基础。同时,全面整治环境。以村级保洁员、公益设施管护员等人员为主体,对农村房前屋后垃圾乱扔、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等“脏乱差”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对垃圾投放点要及时清运并进行消毒。增设隔离人员专用垃圾收集桶,密闭投放,分类管理。所有村民要保持院落、厕所和个人卫生干净整洁。
村“两委”要成立防控工作队,加强对居家隔离等重点人员的常态化巡查和日常服务,有异常情况做到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处置,对于处置困难的,快速上报。任何人不得以任何事由拒绝、阻碍隔离等防控工作,对不配合的,公安机关依法依规采取强制措施。
严禁采购、加工经营、贩运、食用野生动物。管控好畜禽和宠物。
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微信群、通讯运营商手机信息推送、宣传单(册)、横幅等方式,加强村民健康教育,普及防疫知识,提高村民防控意识,引导村民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外出戴口罩,家中勤消毒,日常多洗手,居家不会客,不随意吐痰,与他人接触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病毒感染。同时,引导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另外,建议农村利用“大喇叭”、移动音响适时播放戏曲、音乐等,缓解村民的不安情绪。
推行生活物资集中代购,采取“群众需、社统计、村上报、乡调配”的方式,确定专人负责全村物资采购,逐户送货上门,最大限度减少村民出行和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