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语恒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9)
消费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新动能的发挥需要以完善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为基础,但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在我国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其根源在于不同区域营商环境的差异性。近年来,营商环境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营商环境从本质上讲是体现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快速成长、高质量成长,这对于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继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具重要意义。因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区域商贸流通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愈发激烈,政府如何发力营商环境优化有形之手的调节作用来赋能本地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区域经济启暖回升的关键所在。
在此背景下,有关营商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日益显现,研究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营商环境的界定和重要性方面。董彪、李仁玉(2016)将营商环境定义为商事主体在组织经营中面临的各种境况,张国勇、娄成武(2018)则从营商环境的软硬两个层面剖析了内涵,认为物质基础设施条件是硬环境,而除此之外的政策、文化、法律制度等外部因素则是软营商环境。潘向东等人(2005)则提出良好的制度环境会帮助一个国家或地区形成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继而促进该地区对外贸易和内部消费的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基于营商环境内涵界定基础上,提出了营商环境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营商环境发展程度测算,董志强等(2012)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我国30 个省会城市营商环境调查数据指标,测算了城市层面营商环境发展情况,检验了营商软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杨涛(2015)从市场环境、政策政务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个东部沿海省份的营商环境发展情况及其差异性。李清池(2018)则基于中国香港地区、俄罗斯、印度和新加坡营商环境分析基础上,架构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需要让市场主体参与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性,为构建符合我国改革实践需要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铺垫了基础。娄成武等(2018)则对世界银行提出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异议,认为世界银行所给出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缺乏评价尺度宽窄、指标适用性以及局限于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地,还有一些研究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许志端和阮舟一龙(2019)研究认为,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促进经济增长。顾雪芹、李育冬、余红心(2020)对上海、浙江营商环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营商环境对上海和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效应,并提出了立足区域整体,发挥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信息数据共享作用,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从上述研究来看,现有文献主要是针对营商环境的内涵界定及其重要性、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缺乏从我国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视角展开研究,进一步地,更没有从理论层面上剖析营商环境优化如何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从实证研究上来看,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尚存在较大不足,大多只是局限于定性描述的层面,缺乏定量的分析。据此,本文的主要贡献是,一是通过定性描述的形式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定量的方式测算出区域营商环境发展情况;二是基于商贸流通业企业行为和决策视角从理论上剖析营商环境优化如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传递机制;三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对理论分析进行检验并考察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给出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启示。
营商环境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来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行为和决策,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助力商贸流通业企业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效益,从影响传递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技术促进效应和成本降低效应来发挥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如图1 所示)。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通过其内在的激励机制来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的行为决策,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稳定参与创新的收益预期,能够确保商贸流通业企业创新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同时,营商环境优化能够使得政府行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得企业更能够公平合理地参与市场竞争,弱化政府激励的扭曲,充分发挥出政府无形之手的作用,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市场所需的地方,提高市场主体资源配置的总量和效率,确保商贸流通业企业绩效得到有效改善。从当前我国现行体制来看,营商环境优化克服了传统的以政府直接管理为主的陈旧体制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主的监管模式,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激发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使得商贸流通业企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和经营上。具体而言,技术促进效应主要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和组织优化的溢出效应来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主要是基于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有机结合,也是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创新活动的最直接体现。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的创新精神能够推动新技术的商业化、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从而起到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的创新行为会对已有产业进行创新改造,甚至催生出新的产业,实现生产要素在企业间进行优化配置,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带动产业变革,助力产业和整个商贸流通业运行体系和效率的提高,继而起到赋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最后,技术促进效应还表现在通过组织优化来实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在商业活动中,商贸流通业主体倾向于实现有效交易,继而会摒弃传统落后的不利于交易行为发生的框架体系,建立更为高效合理的组织架构体系。这种技术创新行为无形中将起到重塑商贸流通业运行体系和组织架构,提高商贸流通业产业交易效率,从而改善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
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区域商贸流通业企业成本的下降,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降低开办成本,准入门槛的降低为商贸流通业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商贸流通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也可以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改善流通运行的成本,顺应市场运行规律实现商贸流通业企业的优胜劣汰、市场数量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提高商贸流通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营商环境的改变能够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得商贸流通业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灵敏地根据市场反映做出决策和反应,提高商贸流通业企业运行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总体而言,营商环境优化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本降低效应可以归纳为资源配置、知识溢出和信息披露三个层面。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创业动能的释放,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识别市场上的潜在机会,参与创业活动、市场竞争,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更为合理的地方,实现社会生产不断向生产可能性边界流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的创业行为可能源自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知识溢出,通过外部知识溢出效应发现商机,将新知识充分应用于商贸流通业产业中,实现商业化和产品化赋能,这种知识溢出效应能够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降低运行的边际成本,实现运行效率的提升,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通过政府无形之手的行为帮助实现更为透明的信息披露,让商贸流通业企业能够基于这些信息进行更加有效的运行评价和改造,同时也能够为潜在商贸流通业创业者提供重要的市场信息。显然,信息披露降低了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改善市场运行效率和提高经济绩效,最终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
图1 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传导机制
有关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暂无较为一致的结论,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二是国务院从企业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和投资吸引力三个维度制定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三是一些研究机构,譬如普华永道、万博研究院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参照现有营商环境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从政府服务能力、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地区生活居住环境和人才环境四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构建营商环境优化指数,具体细分二级指标如表1 所示。
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要考虑规模效应,又要考虑质量内涵,因此,本文参照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从规模效应的扩大、动力效应的提升、网络化效应的扩展以及连锁零售发展规模形成四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予以刻画,具体二级细分指标如表2 所示。
营商环境优化指标体系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熵权法测度各维度指标和细分指标(二级指标)权重,最后测算得到营商环境优化指数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为了检验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效应,考虑数据可得性,本文以我国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和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为样本,使用2010-2019 年的数据构建省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营商环境优化指数,架构实证检验模型进行验证。
根据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如式(1)所示:
Commidityit表示省域i在t年的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Envirnmentit表示省域i 在t 年的营商环境优化指数,Controlit表示影响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其他控制变量。
被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根据表2 构建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测度,上述二级指标数据来自于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北京、天津和河北历年地方统计年鉴,快递规模和收入、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量和销售额来自于wind 数据库。测算得到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北京、天津和河北2010-2019 年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如表3 所示。
表3 测算结果显示,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整体上而言,长三角地区普遍优于京津冀区域,上海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位居第一,北京第二,浙江第三,江苏第四,天津第五,安徽第六,河北第七。相比较而言,上海、北京与浙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差距相对较小,与安徽、河北之间的差距较大,上海、北京、浙江作为商贸流通业发达地区,在全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起到示范作用,而江苏制造业发达,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上海、北京和浙江仍存在一定差距,安徽在长三角地区中各方面均处于较弱状态,河北在京津冀区域处于最后。
表1 营商环境优化指标体系(细分二级指标)
表2 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细分二级指标)
解释变量。营商环境优化指数根据表1 构建的指标体系,同样采用熵权法进行权重确定和指标测算,测算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历年地方统计年鉴。测算得到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北京、天津和河北2010-2019 年营商环境优化指数,如表4 所示。
表3 2010-2019 年长三角和京津冀各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表4 2010-2019 年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营商环境优化指数
表5 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实证估计结果(基于全样本)
表6 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影响实证估计结果
从营商环境优化指数来看,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更为明显,上海营商环境指数遥遥领先,浙江和江苏处于第二梯队,安徽、北京处于第三梯队,天津和河北处于最后,但也存在明显差距,而京津冀区域省域的营商环境指数则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地区,这表明京津冀虽然也是我国比较发达区域,但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从数据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安徽虽然在2010-2018 年营商环境优化指数上升缓慢,在2019 年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这可能与2019 年党中央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得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变得更为紧密,安徽需要更为紧密地融入长三角交通、医疗、教育等一体化,不得不加快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但存在的差距依然较大。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享受得天独厚的首批自贸区优势和国际化城市便利,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走在长三角前列,乃至全国前列。北京虽然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但在政府优化服务等方面仍然并不凸显,而河北则在营商环境方面更为滞后。
控制变量:选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LnGDPit,采用地区生产总值衡量,取对数)、居民消费水平(LnConsumeit,采用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平均数衡量,取对数)、城镇化水平(Townit,采用城镇人口占比衡量)和社会保障情况(Insuranceit,采用参加社会保险的比率衡量)作为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数据同样来自于研究省市历年地方统计年鉴。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就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模型进行固定效应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的估计结果显示,模型(1)显示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估计结果为1.2537,模型(2)- 模型(5)中逐步加入控制变量进行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分别为1.1174、1.2749、1.0237 和1.1175,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估计结果都在统计上显著,仅仅只是系数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验证了理论分析所提出的营商环境优化会通过技术促进效应和成本降低效应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功能性促进作用。控制变量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率均会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保障功能越完善,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必然会提出更高要求,越有利于我国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考察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将样本分为长三角(营商环境优化指数先发区域)和京津冀(营商环境优化指数滞后区域)不同区域进行考察,进一步估计得到结果如表6 所示(不再逐步纳入控制变量)。
表6 的估计结果显示,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依然存在,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在先发区域(长三角区域)要弱于滞后区域(京津冀区域)。究其原因,可能是长三角区域相对较为完善的营商环境在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已经跨越了快速上升的第一阶段,已经步入较为缓和稳定的第二阶段,而京津冀区域则仍然处于第一阶段。区域差异性估计结果也表明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应低于京津冀区域,为后续政府部门进行差异化政策制定来优化营商环境、缩小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差距铺垫了基础。同时,其他控制变量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则表现为营商环境先发区域强于滞后区域。
营商环境优化与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都是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发展更是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章基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剖析了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传递机制,并基于营商环境优化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我国营商环境优化指数和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以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和京津冀(北京、天津和河北)2010-2019年经验数据为例,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到:
第一,营商环境优化会通过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行为和决策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助力商贸流通业企业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技术促进效应和成本降低效应。技术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和组织优化渠道对商贸流通企业行为和决策产生溢出效应进行赋能,而成本降低效应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知识溢出和信息披露来帮助商贸流通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实现赋能。
第二,营商环境发展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明显优于京津冀地区,且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三,实证检验进一步佐证了营商环境优化能够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结论,同时还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营商环境优化先发区域,边际影响效应反而越小,营商环境滞后区域,边际影响效应反而越大。
第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率均会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且同样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不同的是,营商环境先发区域,控制变量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效应更强。
研究得到两点启示,一是政府部门要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赋能作用,要深入推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进程,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效能等手段,真正发挥政府服务企业的理念和行动,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二是要基于各区域营商环境现状进行精准化、差异化施策,充分发挥后发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边际效应强于先发区域的优势,不断缩小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