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创作感悟

2020-12-18 08:58邱耀,王鑫羲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开学第一课夜校第一课

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以下简称“夜校”)创办于2016年11月,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新举措,首次开创“电视+夜校+钉钉+热线”的全新模式,致力于通过电视课堂的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讲政策、传技术、说感恩、树典型、找工作、结姻缘,是一个专门为海南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打造的融媒体学习阵地。

《开学第一课——知识改变命运》夜校特别节目是契合实际、创新“智志双扶”的体现。节目分为上、下两期,涵盖教育扶贫路上的梦想、励志、感恩、奋进和致富故事。《开学第一课》通过老师主讲、案例选树、典型互动等生动的表现方式,让广大贫困群众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改变人生”,把“要我学习”过渡到“我要学习”,把学习的成果从“要我脱贫”转换成“我要脱贫”。

一、内容有高度:点亮梦想 开启未来

节目邀请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主任、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孔令德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讲嘉宾,用真切的语言,殷切的寄望,实用的建议,为广大贫困群众点亮梦想,开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孔老师在《开学第一课》中向广大观众介绍,党和政府会兑现让贫困家庭子女能上学、上好学,一个不落下的庄严承诺,也希望贫困群众通过职业教育掌握技能技术后,增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海南一直在积极实施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为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夜校也致力于带动贫困群众不断学习,引导大家积累经验、开阔视野,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孔老师表示,教育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扶贫工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需要加大“授人以渔”的扶贫力度,以更精准的扶贫方式取得高质量的扶贫成效,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奔向全面小康。

二、故事有温度:最小的户主最大的担当

鲁迅有一句话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其实这4年来,我们做的事有关“人的命运”——记录海南脱贫攻坚的改变,其中很多都是让人心中温热的故事。从2016年开播到现在,我们做了206期节目,记录了近1000多个人物故事,走遍了海南800多个村庄。最大感受就是,听越多的故事、故事中有越多的跌宕起伏,等故事讲完了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觉得,一个人所属的时代可以改变他的命运。

这个故事,我们叫它“最小的户主”。廖姗月是五指山市南圣镇牙南村最特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村里最小的户主,今年17岁,是一名高三学生。

我们到廖姗月家里的时候,刚好碰见她要骑车到离家几公里外的旅游景区打零工做兼职,我们就跟着她一块去了,这是政府特意给她安排的公益岗位。廖姗月是家里长女,下面还有弟弟和妹妹。弟弟出生不久后,妈妈就离家出走了,从此杳无音讯。去年,父亲患病去世。从此,她就成了“一家之主”。

在拍摄过程中,廖姗月给我的感觉就是“忙”“非常忙”。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学习,7点做早饭、去菜市场买菜,做家务间隙中抽空学习。中午12点在景区打工,下午5点下班后做饭,忙完家务又开始学习,直到深夜12点。五个小时后,她又会被闹钟叫醒,开始新一天忙碌的生活。

廖姗月给人的感觉就是“乐观”“爱笑”,可是在我们单独采访她的时候,这位17岁的小姑娘突然崩溃大哭。她说父亲过世后,她害怕自己的眼泪会让年迈的爷爷奶奶伤心,更害怕自己的眼泪会让年幼的弟弟妹妹感到无助。所以一直以来她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当一个乐观的“家长”。

邱耀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经济生活频道副总监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负责人

王鑫羲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执行制片人

扫码观看《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

在拍摄的两天里,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韩彦华,时不时就会来廖姗月家。一会儿是找她妹妹廖姗亮商量中考报志愿的事情,一会儿是找她爷爷商量引进蘑菇种植的事情,一会儿来给廖姗月送好心人送来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精准扶贫的温暖。

采访结束时,廖姗月说:她虽然身世不幸,但她庆幸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有这么多人帮扶鼓励,她一定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她也相信,在这个时代,她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创造属于自己想要的未来。

三、思考有深度:少年破茧 未来可期

2020年7月中旬,一位编导的手机微信上,收到了一条看似简单,却又不同寻常的短信:“姐姐,我过一本线了!”随后附上一张相关分数图片。这是夜校在2016年底一个教育扶贫的案例——澄迈思源中学贫困户子女蔡兴境,一个不爱说话且自卑的初中男孩。家庭贫困、一家四口、母亲患癌、父亲得了慢性病,最小的儿子才几岁,也患有遗传病……这些,是这个不幸家庭当年的标签。节目播出后,引起群众强烈共鸣,961017脱贫致富服务热线收到无数条关切的电话,还有爱心观众在节目播出后给这个家捐款捐物。然而快四年了,这条“姐姐,我过一本线了!”又在夜校激起无数的回忆和思考。

回想起当年的蔡兴境以及蔡妈妈他们一家人的模样,还有他们家一间房、一厨房、无厕所的情形,让我们更想快速地去他家回访他们。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母亲的身体做了手术后情况好多了,父亲的慢性病也得到缓解,吃药有报销,也有稳定收入,而且今年他还考上了华北理工大学,热情的蔡妈妈还打电话给栏目组邀请我们参加升学宴,在那桌简单又温馨的升学宴上,我们见到这个家最大的改变——希望。“现在啥都不缺了,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支持孩子上学,感谢大家对阿境的关心。”蔡妈妈说。

这样的典型,如果只是常规拍摄报道,会略显浪费。如何让这个脱贫攻坚见成效的典型扩大影响力、影响更多贫困户?这是夜校在做节目时也在思考的问题。节目中,栏目导演电脑自费给他凑了一个上学红包,还给即将上大学的蔡兴境送了一份开学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及热心市民送的一部手机,弘扬真善美,激发贫困户子女上学的动力。

“贴切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创作出沾着清香露珠、带着泥土芬芳的选题和作品。身边人、身边事,是夜校选树典型的重要方式。很多时候,“学习有多好,你来听我讲”这样的大道理如果只是普通宣讲,起不到太大作用。夜校守正创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学习教育变成他们乐于接受的“听故事、看案例、学榜样”的形式,脱贫内生动力才会深入人心。

四、夜校成效: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作为一档为帮助海南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而生的电视节目,节目受到业内以及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和栏目纷纷点赞夜校;国家行业主管机构对电视夜校的做法和经验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夜校在“互联网+农民学校扶贫”研讨会上进行经验介绍。2019年11月,《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栏目荣获中央宣传部办公厅颁发的“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10月,夜校被新华社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减贫奇迹》收录为案例,在学习强国、新华网等主流媒体首页强势展示。多次获得各类国家和省级奖项。

猜你喜欢
开学第一课夜校第一课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科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之我见
今年《开学第一课》,容祖儿等讲“家风”
夜校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