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清末民初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2020-12-17 03:29区艳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清末民初社会性别

区艳霞

摘 要 本文主要考察清末民初女性小说中男性形象的人格特征,从而对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进行辨析。清末民初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主要呈现为三类:容貌俊美、性格柔弱的类型化男性,隐含女性理想期待的男性形象,“易装”的特殊男性形象,从中反映出清末民初女性作家创作的独特的性别文化内涵。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女性小说 男性形象 社会性别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从固步自守的自我沉醉中惊醒,在抵御外国列强侵侮的同时,也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现代化历程。伴随着这一社会转型契机的出现,女性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生存状态及社会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延续了数千年的社会性别等级制度和传统的两性关系都发生了不可回避的动摇。对国力落后、结构腐朽的体认,使得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引发了经世致用的学说,推动了社会思想文化体制的变化发展,女性获启蒙的机遇由此发生,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提升。清末民初女性作家在小说作品中开始用女性视角来书写人生,曲折地表达着女性争取独立自主的愿望。据统计,从清初及至民國初年,流传于世间的弹词作品大约有三百多种,有名姓记载的女性作者有数十人,其他未署名难以考据的女性作者则更数不胜数了。至于小说,据传20世纪前女性创作的小说有清代汪端的《元明佚史》和陈义臣的《谪仙楼》,但这两部作品俱已亡佚,而仅留存下了顾太清所作的《红楼梦影》。20世纪初,随着时代发展终于出现了群体性的女性小说创作,而曾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作品有王妙如《女狱花》、问渔女史(邵振华)《侠义佳人》等等。这些女性小说较女性弹词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和思想都更为深广,技巧上也表现出一定借鉴西洋小说的自觉,显示了鲜明的近代特点。本文主要以几部曾经独部或与其他作品结集出版的作品为例,概括总结清末民初女性小说中的男性艺术形象特征,从而探究女性作家创作的独特性别文化内涵。

1容貌俊美、性格柔弱的类型化男性

近代女性弹词、小说多以塑造女性形象为主,女性作家在小说中抒发了自身因性别身份所囿而不能与男性一争长短的不甘与悲愤,作品中的女主角往往承载并部分实现了现实中女性无法企及的理想,但女性弹词小说仍然显示出了相当浓厚的沿袭传统的特点。传统文化中男性视角的独擅,养成了把女性置于“被看”、“被塑造”的地位,浸润于漫长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自觉不自觉地因袭了这种偏视,观察的眼光被男性的审美倾向所主导,从自身立场而发的对异性的审美不由自主地被压抑或剥夺。因此,历代女性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和出自男性作家作品中的男性艺术形象其实差别不大,基本因循着同一模式。

弹词小说中的男性主人公在外表气质上大都是容貌俊雅、风度翩翩、性格柔弱的美男子。在我国传统的审美意识当中,理想的男人并不是孔武有力的武夫,而是柔弱、温文尔雅的书生文人。在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美丽的女性化男性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反之长相丑陋粗鄙的男性普遍受到歧视,这种贵族化的审美风尚自魏晋南北朝泛滥开来,一直延续至今。这种以俊美娇弱为美男标准的思想在女性弹词小说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如《天雨花》中的文状元恒楚卿,小说描写他“颜如玉”“鼻如悬胆”“唇如涂朱”“齿似银”,姿态风流,仪容俊雅,远胜潘安、卫玠。《再生缘》中的皇甫少华唇红齿白、面如冠玉,个性如女子般柔弱,全无男性的阳刚之美和英豪之气。皇甫少华在含冤避祸、报仇无路时的悲观消极,在不能与孟丽君相认而又被逼娶他人时的软弱自戕,与才华横溢、聪明机巧、反应敏捷、巧言善辩、应对自如的孟丽君相比较,这个表面看起来文武兼备的“第一英雄”实际上不堪一击。作品中细致的描述实际上隐含了女性对于现实男性的“看法”,透出了对所谓青年才俊的种种失望。

2隐含女性理想期待的男性形象

陶贞怀的《天雨花》是女性弹词小说中少有的以男性为主角的作品,陶贞怀在文本中塑造了一位理想的男性左维明,他的基本性格是“儒”,具有卓越的救世才能,刚正不阿,爱憎分明、胆识过人,文武双全。主张婚姻自主,对爱情坚贞不二,抵死不肯纳妾。即使美姬诱惑兼母亲逼迫,仍不为所动,是少有的忠良伟丈夫。除了男主角,作品中其他正面男性人物,也都是一夫一妻,概不纳妾,这无疑表达了作者“遗世而独立”的两性观、婚姻观。

顾太清的《红楼梦影》虽然把《红楼梦》中那种反叛封建文化、追求精神自由的精髓抛弃了,把贾宝玉塑造成了安于封建秩序、顺从封建道德的正人子弟。但小说中另外一个突出的男性形象,薛宝琴的丈夫梅瑟卿,可以说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特质部分的延续和调整。梅瑟卿既狷介,而又能为封建道德代表如贾政之流所赞赏。这个形象存在的意义表达了女性潜在的对于封建规范的质疑,但又不便不能或不愿明言,唯有创造既能部分满足女性期待而又能为现实所接受或不与现实直接冲突的男性形象,来求得与现实的平衡。

类似的男性形象,在20世纪初女性小说家作品中还有王妙如《女狱花》中的黄宗祥,邵振华《侠义佳人》中的林少白等。《侠义佳人》中的林少白对其妻子高剑尘而言,既保证了其优越的物质生活的来源,也是其自由精神生活的支持者甚至是引导者。相对于《红楼梦影》中的主要男性,这一男性形象无疑更多了一份明显的良师益友的色彩,这其实也清楚地反映了当时女性对于男性革命领导者位置的肯定。《女狱花》的黄宗祥,在女主角许平权未婚之时已经成为了其发展事业(举办女学堂)的唯一经济支持,无疑也是同为革命之道的友人。纵观《女狱花》和《侠义佳人》中正面的主要女性角色,均以知识女性为主,但她们生活或者事业发展的经济来源,仍然取自于男性。除了上文所提及的高剑尘、许平权之外,还有《侠义佳人》中的孟迪民,她组建推行女权的组织“晓光会”和创办女学堂的资金完全来源于其伯父的支持。因此,此时期女作家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仍然承担着女性与现实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与顾太清时期的男性人物形象相比,他们师友色彩的增强,以及对于女权运动的先导或大力支持姿态的展现,都呈现出了女性在优秀男性领袖的引导之下,渐渐开始从自我世界的沉溺自觉向外在的社会领域扩展的时代特色。

3“女扮男装”:“易装”的特殊男性形象

“女扮男装”是清末民初女性小说中常见的情节。女作家们基于对现实生活中女性命运的考察,不满女性被规定的“雌伏”状态,在发出“不平则鸣”的声音的同时,把妇女的愿望和理想寄托在作品里,用笔建构女性想象的文学世界。“弱女能为豪杰事”,历史上花木兰代父从军、杀敌报国的事迹为她们的梦想提供了蓝本。女作家们往往把“女扮男装”作为实现人物理想的契机和主动追求的方式,在文学画廊里增添了一类特殊的男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以大量的笔墨描写女主人公“女扮男装”之后的生活,并以女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易装后的女性。《笔生花》中的女性形象姜德华,女扮男装,出将入相;《再生缘》中的孟丽君为“避世全贞”易装出逃,后来连中三元,位极人臣,她们的绝世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社会的肯定。易装女性,普遍具有文人的內蕴与禀赋,她们集智慧、学问、美貌、品德于一身,这实际上是女性对于理想男性的一种期待。但女性不得不放弃自身的性别角色而以男性性别角色规范认同才能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剧。

4结语

不可否认,清末民初女性弹词、小说中的男性艺术形象由于作者的时代局限存在着许多缺陷,他们身上所呈现的男性话语叙述模式的不断重复,以及文本中通过女性眼光来“看”男性的欲说还羞、遮遮掩掩,“女扮男装”的情结,都表现了女性对于异性视域的模糊以及探求上的情怯,体现了一种女性被动的、非自觉的观看的眼光;但是,好奇的目光一旦抬起,必然会顺应着时势潮流的发展如决堤的潮水一发不可遏抑。从晚清到民初,中国女性由蒙昧到觉醒,由柔顺屈从到自我抗争,由无主体状态到逐步独立自主。作为女性群体创作小说的最初书写篇章,清末民初女性小说对现代女性文学叙事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薛海燕.近代女性文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盛英.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纵横谈[M].九州出版社,2004.

[4] 陈平原.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胡晓真.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清末民初社会性别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上海开埠与郊县手工业的转型
试论清末民初鸭绿江流域的近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