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猛 郭喜荣
摘 要 本文就围绕“工匠精神”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指出如何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技能人才 人才 综合素质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1“工匠精神”的概述
1.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具体来看,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创新、精益、敬业、专注等。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工匠精神是根植于内心的文化修养,是一种不用提醒的文化自觉,也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更是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同时,工匠精神还是能力和知识的积累,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助推力,是“知”与“行”全面融合的体现,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进来意义重大。
1.2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適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需要。习主席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而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可见制造业是我国战略发展的关键,也是带动我国发展的重要行业,而制造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大批量拥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高校通过培养综合素质与技能高的人才,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力量,促进我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是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需要。同时,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还可以构建高校的文化自信和话语体系,构建科学的教育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工匠梦”和“职教梦”。总之,通过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从数量扩展向质量转变的提升,使我国制造业得到振兴。第二,是提升人才就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各个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都比较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而工匠精神也是企业领导所关注的内容之一,高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使人才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更受企业欢迎,从而能够增强其就业能力。
2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
2.1做好“工匠精神”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是较大的,从文化入手开展宣传,能够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念。高校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融入工匠精神,要从文化入手进行建设,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学习环境和氛围,不仅要从理论层面上对工匠精神进行宣传,而且还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学校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深刻感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如可以在技能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奋勇超前、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决心;还可以在实训活动中强化工匠精神的学习,对学生的工匠精神传承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等。另外,还可以在公众号、微博等发布工匠精神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真正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生活中和学习中。
2.2加强实践教学,深入体会工匠精神
人才是否具备较强的工匠精神并不是靠说的,而是靠做的,只有在实际活动中才能够体现出工匠精神,因此学校应当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第一,要加强校企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业中开展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感受企业的运行环境,学习师傅的工匠精神。第二,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人才要想适应社会发展,必定要受到一系列挫折,因此高校应当组织学生多参与实践,以各种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受挫折,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有益的东西,推动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公益活动是一项很不错的实践活动方案,各个系部可以结合专业情况开展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工匠精神,深化对这一精神的认识。
2.3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效果,因此为 了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良好开展,增强人才的工匠精神,应当对教师较强培训,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可以定期分批次将自身的教师送往企业中参与实践,使教师感受企业的环境,深入学习工匠精神,同时也要在职称评定、教师招聘等各个环节上向技艺精湛、能力超前的人员上倾斜,不断激发教师们工匠精神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高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社会所缺少的重要人才,高校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也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进来,如此才能够使人才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增强人才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要做好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构建,从各个环节入手合理提升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培养“工匠精神”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的研究,课题编号:NJSY19367。
作者简介:孙猛(1988年03月),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检测、自动化及教育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柳世宇.技工院校以传承培育工匠精神为起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职业,2018(08).
[2] 孙军辉.将“工匠精神”贯穿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J].新西部,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