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话语观

2020-12-17 16:11
关键词:话语马克思主义群众

石 群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浙江杭州311231)

毛泽东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话语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他总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用通俗的话语描述事物的运动规律,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毛泽东的话语观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日臻成熟,其代表作有《改造我们的学习》《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鉴于话语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今天重新回顾毛泽东的话语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的话语语境

统一思想,争取抗战胜利是毛泽东话语观的形成语境。1941年至1945年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认为整风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为什么他把整风运动上升到如此高的地位,是和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1937年还不满5万人的党员数,到了1940年达到80万,仅三年时间增加16倍。……从代表资格的审查情况看,在新党员之中,知识分子即小资产阶级占90%。”[1]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甚嚣尘上,极大地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体党员的思想就成为重中之重。

整风运动提及的文风是一个含义异常丰富的概念,不仅指文章的风格,也指说话、宣传、演说及语言的风格。文风不正主要表现在空话连篇、不问对象、语言乏味像个瘪三、责任心薄弱、不懂人民群众语言等。

二、毛泽东的话语内容

毛泽东的话语观体系庞大、层次分明,涵盖了话语的存在价值、话语权利、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及提升途径等重要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任务铺陈开去。

(一)话语的存在价值:说话就是宣传

“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2]838说话就是宣传,明确地表达了话语的政治价值。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90%的劳动人民不识字,中国共产党要建立工农联盟的革命政权,必须依靠革命队伍中的每个人做好宣传工作,达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抵抗共同敌对的目标。“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3]79宣传的主体就是话语主体,教员、新闻记者、文艺作者及一切干部都是宣传家。毛泽东认为革命队伍中的宣传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是对宣传对象缺少调查研究,“传单、布告、宣言等陈旧不新鲜,同时散发和邮寄都不得法。……化装宣传完全没有。……口头宣传又少又糟”。[3]97-98

宣传有不同层次,要看对象。毛泽东认为首先“要好好地说理”。[2]833农民是小生产者,不可避免地带有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和落后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能在他们的头脑里天然产生,必须依靠革命灌输。而联盟中的小资产阶级带有宗派主义、自由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教育他们。其次,还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2]827

如何做好宣传?第一,虚心向无产阶级领袖学习。在《反对党八股》中,毛泽东推荐大家认真阅读会场上散发的《宣传指南》小册子,其中第一篇讲的就是列宁怎样做宣传领导俄国工人运动。第二,宣传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群众的需要和觉悟循序渐进。“宣传要切合群众的斗争情绪,除一般地发布暴动口号外,还要有适合群众斗争情绪尚低地方的日常生活的口号,以发动日常斗争,去联系着那些暴动口号。”[3]98

(二)话语的权利之争:保障人民说话的权利和自由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共产党提出的使各界人民都有说话机会、都有事做、都有饭吃的政策,是真正的革命三民主义的政策。”[2]808毛泽东高瞻远瞩,明确指出说话的权利和自由才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为此,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的名义,郑重提出全国人民都拥有说话的权利,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独裁专制。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实现了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真正履行者。所以毛泽东说:“有些人怀疑中国共产党人不赞成发展个性,不赞成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不赞成保护私有财产,其实是不对的。”[2]1058

(三)话语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2]836马列主义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要想说好话,必须掌握马列主义,如此才能说服人、改造人。“讲马克思主义,主要是运用它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强烈抨击那种只是大肆宣扬马克思和列宁的话,用费解的术语装饰起来的言论。”[4]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觉醒继而团结起来消灭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毛泽东强烈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党内教条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知半解和照抄照搬,并以此误导人民群众、危害中国革命事业的做法,毛泽东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呼吁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大可能地避免将马克思和列宁的语言神圣化。

(四)话语的根本要求:大众化

话语的根本要求是大众化,即讲老百姓的话。从进步与否的性质上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1031从人口数量上说,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中国人口的90%以上。从精神作品的创作发端上看,群众的日常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2]860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学艺术描写的对象,他们还是文学艺术的真正创作者,“他们不用任何典故,讲的故事内容却是那么丰富,言辞又很美丽。这些农民不但是好的散文家,而且常是诗人。民歌中便有许多好诗”。[3]124-125

“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2]851“打成一片”指的是立场问题,立场不稳,感情也会随之摇摆不定。针对当时一些文艺工作者和群众相脱离的现状,毛泽东号召大家“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2]851之所以称之为“痛苦的磨练”,是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同样,文艺工作者要摆脱原有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首先有一个阶级认同的问题。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批判了某些人幻想中的“超阶级”的爱,“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就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客观现实决定我们的思想感情”。[2]852凡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必定反映着人民生活、歌颂着人民生活,“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2]851评价文艺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有意义是看他创作了多少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即他是否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2]864语言不仅是人际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感情沟通的媒介。不懂群众的语言,和群众不能自由交流,感情就建立不起来。

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毛泽东引用了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上的讲话:“应当学会为群众事业而奋斗的战士们的语言来和群众讲话……我们远不是随时都善于简单地、具体地、用群众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来讲话。”[2]842-843他还多次提到话语通俗化的要求:一是形式简洁明了。针对某些人提出要学“鲁迅笔法”,毛泽东认为鲁迅在国统区运用杂文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唤醒民众,是环境使然。在陕甘宁边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鲁迅笔法”就没有必要。毛泽东指出:“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2]872二是理论要释俗。“地方的《时事简报》要完全用本地的土话。从别处报纸抄下来的那些文字不通俗的新闻,要把原文完全改变。红军的《时事简报》,不会写本地的土话,也要用十分浅白的普通话。”[3]261毛泽东要求大家把复杂的内容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内容,最好把普通话翻译成方言,便于群众理解掌握。在毛泽东的言传身教下,红军用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宣传,最大范围地动员了人民群众,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壮大了革命队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话语的提升途径:向群众学、向外国学、向古人学

在毛泽东看来,对所有人来说,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员干部肩负着向广大群众做宣传的任务,更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提升语言能力是一个系统工作,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创立了“古今中外法”,就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2]837人民群众代表了进步力量,他们在生活中创造了无数生动活泼的语言,是党员干部学习语言的重点。而学习外国语言就不能全盘照收,正确的态度是不“硬搬”、不“滥用”,适用的就拿来用。除此,我们还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人的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应辩证地看待古人的语言,其中的糟粕必须废止,而有生命力的语言应该发扬光大。所谓有生命力,即有时代感。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语言也是如此,古语中必有代表事物前进方向的新质,需要继承发展。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2]864毛泽东运用辩证观,说明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毛泽东不仅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放下身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做演说,生动形象的民间俗语比比皆是。“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样。钟不敲是不响的。桌子不搬是不走的。”[5]1132鼓励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进行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宣传,“用钝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来的”。[5]1322擅长用典、恰到好处也是毛泽东的话语风格之一。形容中国人有骨气,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粉,“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5]1495为了说明党委委员加强交流、达成共识的必要性,他用了道家的典故。“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5]1441

三、毛泽东的话语特质

毛泽东的话语观具有鲜明的革命特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毛泽东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民族话语表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话语观也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民族性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实际不仅指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还指中国的具体语境。因此,用中国话语表达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话语表达的内在联系,“我们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2]831党内某些人制造和发展了党八股,害了自己,也误导了群众,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毛泽东为此大声呐喊,他说所谓“化”字,乃彻头彻尾之意也。冥顽不化或表里不一,都不是真正的“化”。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6]534毛泽东认为要让中国老百姓认识、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必须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表达。理由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在德国,其人文环境和中国有诸多不同,思维模式、话语表达等和中国老百姓也有巨大反差,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求共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大力反对党八股,提倡新鲜活泼的文风。正如毛泽东所说:“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2]865中国共产党的“文风”经过整风运动,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达到了教育人、团结人的预期效果。

(二)人民性

毛泽东的话语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解放人民大众是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现在是‘上山主义’的时候,大家开会、办事、上课、出报、著书、演剧,都在山头上,实质上都是为的农民。”[6]692他反对向人民群众隐瞒情况,主张为了发动群众,就应该事先让老百姓了解情况,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人民群众是革命的动力。“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近代工业工人阶级,革命就不能胜利,因为他们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他们最富于革命性。”[6]69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盟军是工农联盟,他们构成了中国革命最坚实的基础,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空中楼阁。再次,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党员干部来自于人民群众,他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2]864所以,他特别推崇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四、毛泽东的话语影响力

毛泽东的话语观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软实力,其话语不仅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而且在当前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提供了借鉴。

(一)赢得了人民群众

“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3]35在文盲占绝大多数的中国,要唤起民众已是困难重重,唤醒他们还要发动他们参加革命就更是难上加难。毛泽东以自己的智慧,牢牢把握住话语的本质,破解了这个百年难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密切联系群众的好路子,“现在共产党说的话,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3]185

(二)折服了外国友人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于1976年1月1日受到毛泽东接见。毛泽东机智沉着、幽默风趣的话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后他感触地说:“十里之外,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7]凡是和毛泽东打过交道的外国人都被他的话语魅力所折服,《毛泽东选集》也被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流传。

毛泽东还以政治智慧结合话语技巧,创造出具有“毛氏风格”的革命新词。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创造性地使用了“纸老虎”这个词,他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5]1195随后,被译成“papertiger”,成为新词,在英语世界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三)开启了新的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声音较弱,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现状。习近平非常重视话语建构。“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实践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把马克思主义有机地植根于中国的本土话体系。”[8]传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话语观,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习近平提出要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他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9]所谓“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也就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它立足于中国实际,是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话语体系方面的反映。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阐释中国现象的迫切需要,还是中国经验理论化的需要。

其次,习近平主张对外宣传要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0]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都不缺少具有本土特色的故事。正因为故事能起到平等交流、沟通民心的作用,习近平提出要从微观叙事入手,把中国的人、事、物等浓缩为更加感性化和生活化的中国故事,让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各国人民能携手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

话语是毛泽东伟人胸怀、个人魅力的独特呈现,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仍熠熠生辉。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个别国家想利用强权政治打压中国,希望中国走上他们指引的“歪路”和“邪路”,中国不会上当也不能上当,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面对世界上个别国家质疑中国、贬低中国的一切声音,我们应该以独具特色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历久弥新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进行有理有据有力的辩驳,以奏出和谐发展的“中国之声”。

猜你喜欢
话语马克思主义群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