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客流分析及运行图优化建议

2020-12-17 11:00谢潮方周纺
中国铁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客座率西九龙福田

谢潮方, 周纺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广东广州 510088)

0 引言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香港接入国家高铁网,缩短了香港与内地的时空距离,改变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居民的时空概念,从旅游、交通、物流等方面提升了香港的竞争力[1]。广深港高铁在客流特征上,与其他高铁既有共性,又具有独特性,因此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具有典型意义,可为进一步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提供参考[2-6]。

1 基本概况

1.1 线路情况

广深港高铁由内地段和香港段组成,线路全长141 km(内地段115 km、香港段26 km),分3个时间段开通运营。其中:广州南—深圳北段于2011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设计速度350 km/h;深圳北—福田段于2015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福田—香港西九龙段于2018年9月23日开通运营,设计速度200 km/h。广深港高铁设有7个车站,其中香港段设1个车站,为香港西九龙站,内地段设6个车站,自北向南依次为广州南、庆盛、虎门、光明城、深圳北、福田站。

1.2 列车开行情况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运营初期,一次用足全线能力,共安排列车127对,分为跨线列车与本线列车两大类。其中广深港高铁跨线列车13对(北京西—香港西九龙1对、上海虹桥—香港西九龙1对、昆明南—香港西九龙1对、厦门—香港西九龙3对、福州—香港西九龙1对、潮汕—香港西九龙5对、长沙南—香港西九龙1对),广深港高铁本线列车114对(广州南—香港西九龙30对、深圳北—香港西九龙26对、福田—香港西九龙58对);选取其中福田—香港西九龙12对作为周末线,选取其中福田—香港西九龙31对、深圳北—香港西九龙1对作为高峰线,分别在周末、节假日等高峰期根据客流情况开行。香港西九龙站可直达广东、湖南、福建、云南、北京、上海、广西等14个省(区、市),与内地44个车站实现直通。

1.3 票价情况

公布票价按照“分段计费、各自定价、加总核收”的计价原则确定。二等、一等、特等、商务座价比关系为1∶1.6∶1.8∶3。开通运营初期,对30对跨境动车组列车中部分车次实施分车次、分席别的个性化折扣方案(限广州南、庆盛、虎门至香港西九龙站间),其余动车组列车全席别票价不打折。

2 客流分析[7]

2.1 总体客流情况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1年来,累计开行过港动车组63 846列,运送旅客4 309万人次,日均11.8万人次,趟均675人次;实现票款收入64.57亿元,人均149.9元,趟均10.1万元,全程客座率73.9%。

(1)香港西九龙到深圳北、福田方向动车组客座率偏低。客座率高的列车主要集中在长途跨线动车组,其中北京方向最高,达94.1%,其次是上海方向93.6%、福州方向91.2%、天津方向89.8%、南宁方向89.1%、汕头方向87.1%、重庆方向83.1%,昆明、肇庆、厦门、长沙方向居于中等水平,客座率分别为75.6%、72.3%、65.2%、64.2%。短距离的广州、深圳方向因班次多、密度大,开行班次占比84.6%,除广州南方向客座率为65.4%居于中等水平外,深圳北、福田方向客座率较低,分别为26.5%、22.0%。

(2)本线列车中停2站动车组客座率最高、直达动车组客座率最低。通过对广州南—香港西九龙本线动车组客座率分析,发现客座率最高的是中间停2站的动车组,客座率68.4%;其次是停4站和3站的动车组,客座率均为67.3%,停1站的列车客座率61.6%;广州南—香港西九龙直达动车组客座率最低,仅44.6%。说明中间停2站在满足直达旅客的时效性和沿途旅客的通达性上取得较好的平衡,直达旅客占比低(占比12.5%)造成直达动车组客座率处于最低水平。

(3)动车组出港利用率小于入港利用率。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席位利用率仅33.6%,其中出港32.4%、入港34.7%。分方向看,福州—香港西九龙入港利用率最高89.3%,但出港利用率仅64.7%,出入港利用率不匹配,此外,长沙南、潮汕、厦门、上海虹桥、昆明南站等方向均出现出港利用率小于入港利用率的情况,说明香港西九龙站在售票策略中,对客座率较高的跨线动车组,票额没有重点保障始发站。分车次看,出港福田方向最后2趟车G5856次(香港西九龙20:28开)、G5854次(香港西九龙19:15开)利用率分别达80.8%、76.5%,说明晚高峰客流较大,可以考虑增加晚高峰能力或者延长服务时间;入港香港西九龙方向福州开G3001次(08:25开)、G6385次(12:43开)席位利用率较高,分别为89.3%、72.0%,福田上午开G5815次(10:50开)、G5835次(09:20开)、G5817次(11:49开)席位利用率较高,分别为78.4%、75.8%、72.9%。

2.2 区段客流情况

(1)客流集中在广州南—深圳北。从过港列车站间客流断面图看(见图1,含通过人数),最高客流区段为庆盛—虎门,日均5.5万人次,其次是广州南—庆盛日均5.4万人次、虎门—光明城日均5.3万人次、光明城—深圳北5.3万人次;深圳北—福田最低,日均3.7万人次,其次是福田—香港西九龙日均4.1万人次。

(2)广州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内地客流占比大。从梯形密度表(见表1,不含通过人数)看,香港西九龙日均上下旅客2.5万人次,占比37.5%,客流主要集中在内地段,占比62.5%。从站间客流看,广州南—深圳北客流最大,日均2.3万人次;其次是广州南—香港西九龙,日均1.5万人次,广州南—虎门,日均0.7万人次,深圳北—香港西九龙,日均0.6万人次。

图1 过港列车站间客流断面图

表1 广州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梯形密度 人次

(3)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福田上下车人数少。从梯形密度表(见表2)看,下行深圳北—福田日均仅17人次、福田—香港西九龙日均仅77人次,上行福田—深圳北仅4人次。说明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中间停靠福田站的必要性不大。

表2 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梯形密度 人次

2.3 时段性客流特征

(1)过港列车上下行总体客流呈现“周五—周日高,周一—周四低”的规律(见图2)。周六、日上下行基本一致,周一—周四下行客流大于上行,周五反过来,上行客流大于下行客流。

图2 过港列车总体客流周规律

(2)广州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周规律与总体基本一致,但周五上行客流明显比下行大,周六、日上行客流也比下行大(见图3)。

图3 广州南—香港西九龙客流周规律

(3)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周六高峰明显,周日次之,周五下行比周一略低,周五—周日上行客流比下行高(见图4)。

图4 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客流周规律

(4)福田—香港西九龙动车组周一—周四在一条水平线上,周五开始攀升,周六达到最高峰,周日略有下降。整体下行客流要高于上行(见图5)。

图5 福田—香港西九龙客流周规律

(5)跨线动车组周客流规律特征不明显,下行客流明显高于上行(见图6)。

图6 跨线动车组客流周规律

2.4 分时运能运量匹配分析

(1)广州南—香港西九龙下行动车组9、16、19、20时段(以1 h为统计时间段,全天为1-24时段,如1为1:00—1:59)客座率较高,平均客座率为79.5%,发送人数超过实际定员,说明这几个时段运能利用情况较好,尤其是20时段,客座率达88.7%,说明末班动车组收车时间有点早,难以满足客流需求(见图7)。

图7 广州南—香港西九龙下行动车组运能运量匹配

(2)广州南—香港西九龙上行动车组8、16、18、21时段客座率较高,平均客座率为78%,且发送人数超过实际定员,说明这几个时间段的运能利用情况较好。10、15、17、20时段客座率较低,平均为56.5%、最低49.7%,且发送人数少于实际定员,说明这几个时段能力有富余(见图8)。

图8 广州南—香港西九龙上行动车组运能运量匹配

(3)深圳北—香港西九龙下行动车组整体能力过剩,除9时段客座率略高外,客座率56.9%,其余时段客座率均较低,平均为18.8%、最低仅5.3%,日常开行意义不大(见图9)。

图9 深圳北—香港西九龙下行动车组运能运量匹配

(4)深圳北—香港西九龙上行动车组与下行类似,整体能力过剩,除22时段客座率略高外,客座率51.3%,其余时段客座率均较低,平均为19.4%、最低仅4.2%,日常开行意义不大(见图10)。

(5)福田—香港西九龙动车组下行整体运能大于运量,8—11时段客座率较高,平均为68.5%,其余时段客座率处于低位,平均为25.8%、最低仅15.9%(见图11)。

(6)福田—香港西九龙动车组上行整体运能大于运量,与下行相反,16—20时段客座率较高,平均客座率67.2%,其余时段客座率均处低位,平均为15.1%、最低仅3.5%(见图12)。

图11 福田—香港西九龙下行动车组运能运量匹配

图12 福田—香港西九龙上行动车组运量匹配

2.5 跨境列车开行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广州南—香港西九龙直达动车组客座率偏低,与开通初期铺画运行图时的预期不一致。

(2)出入港动车组利用率不匹配,出港利用率小于入港利用率,售票策略有待进一步优化。

(3)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福田上下车人数少,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中间停靠福田站的必要性不大。

(4)福州方向动车组运能供不应求,厦门方向动车组日常运能有富余。

(5)列车开行间隔分布不均衡,时间间隔过长,末班收车时间过早,晚高峰运能不足。

3 运行图优化调整建议

(1)逐步取消广州南—香港西九龙直达列车,适当增加中间停站。根据分析结果,广州南—香港西九龙直达动车组客座率最低,中间停2站动车组客座率最高,因此,建议将直达和中间停1站动车组增加停站至2站。2019年“7.10”图将6列直达动车组减少至4列,客座率提升至65.5%,增加了20.9%。

(2)日常减少或取消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列车。鉴于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客座率太低,仅21.0%,深圳北到香港西九龙的旅客可通过广州南—香港西九龙列车解决,深圳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作为高峰线安排,同时中间取消福田停站,深圳北一站直达香港西九龙。

(3)优化调整香港西九龙售票策略。对客座率高的动车组以及节假日重点优先满足始发站需求,前期可先以香港西九龙—福州方向动车组为试点,观察效果,积累经验,再扩大到其他客座率较高的动车组。

(4)针对动车组直达旅客占比低的客流规律和特点,建议借鉴网络“拼购”“拼团”的购物理念,推出“拼票”功能,可以将现有的“列车候补”功能前移,车票开售后,只要一段时间内有多个购票需求能够凑成一个完整的乘车区段,就可以提前撮合,出售车票,这样短途旅客就不用等车票解限售后才能购买。

(5)进一步扩大香港西九龙动车组的开行范围。鉴于跨线动车组客座率高的分析结论,建议延长开行南宁、天津、重庆等方向动车组,进一步扩大香港对内地的辐射范围,提升动车组的通达性。2019年“7.10”图将3对香港西九龙—广州南动车组延长开行至南宁东、天津西、重庆西,客座率达93.9%、93.5%、86.3%,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在能力安排上重点保障广州南—深圳北段。建议广州南—香港西九龙动车组全部重联,并在时间安排上按最大间隔不超过30 min。

(7)优化调整香港段列车编组。根据“香港段运能大于运量”的分析结论,建议取消长编、重联大编组套跑深圳北、福田—香港西九龙动车组。福田—香港西九龙采用短编动车组,按照“小编组、高密度”原则安排,逐步培养客流。

(8)适当延长动车组服务时间。目前,广州南、福田至香港西九龙末班车发车时间为20:25、20:47,而两者夜间客座率均较高,达80%以上。因此,建议将广州南、福田至香港西九龙动车组服务时间延长至22点。2019年“7.10”图,将广州南—香港西九龙下行服务时间延长至21:32,客座率71.5%,香港西九龙—广州南上行延长至22:50,由于时间太晚,而且上行

间隔较密,客座率36.6%,但21:45的客座率达79.4%。

4 结束语

由于跨境动车组列车的特殊性,运行图的调整牵涉到香港政府及港铁公司,运行图比较难做大的调整。同时香港从2019年6月份开始由修例风波引发的暴力事件越演越烈,对跨境动车组客流影响非常大,导致2019年“7.10”图的效果并没有得到完全体现。但通过充分挖掘客票大数据,从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对跨境动车组客流进行详尽分析,结合日常的业务经验,找出运行图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调整运行图的建议,并取得了初步效果[8-10]。通过对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客流分析并提出建议的过程,对客运经营工作建立“以数字说话”“数据化运营”的环境和氛围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客座率西九龙福田
更高更快更强福田康明斯F4.5TT双级增压柴油机
提升高铁列车开行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香港西九龙高铁站
航空:上半年各航司运营数据解析
赶过节
南航迎旺季 油价跌利好
乘高铁“越站到港”将被重罚
航空:客座率同比改善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福田表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