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白 甫
(福建省惠安县医院 泉州 362100)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在目前临床上已十分常见,血栓患者及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精神压力的增加,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不断增高[1]。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脑出血的情况,但时间较短,该疾病具有发病较缓,发生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大部分患者是在睡眠和安静时发病。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已被证实,有学者认为,针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何时进行高压氧治疗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2]。因此,本次研究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疗效的影响,分析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5例。对照组男63例,女7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9±2.1)岁;平均发病至就医时间(2.7±0.6)h。研究组男66例,女69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6±2.0)岁;平均发病至就医时间(2.8±0.5)h。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核准及许可。
1.2.1对照组
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取30mg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将其加入到250ml的氯化钠注射液(0.9%)中充分混匀之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
1.2.2研究组
给予高压氧治疗:采用高压氧舱,待舱内压力上升至0.2MPa且稳定压力后,为患者戴面罩吸氧30min,间歇吸气10min,再吸纯氧20min,减压10min直至舱内压力降低至0.15MPa;第2次纯吸氧10min,减压至0.1MPa,1次/d,连续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为10次)。
1.3.1治疗效果
依据患者的NIHSS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来对疗效进行评估:痊愈:较治疗前NIHSS评分降低超过90%,相关脑梗死临床症状消失;显效:较治疗前NIHSS评分降低不足(包括)90%,超过46%,相关脑梗死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较治疗前NIHSS评分降低不足(包括)45%,超过18%,相关脑梗死临床症状好转;无效:较治疗前NIHSS评分降低不足(包括)18%,相关脑梗死临床症状未好转[3]。
1.3.2血流动力学指标
应用颅多普勒超声对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4],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Vs)、舒张期末流速(Enddiastolicflowrate,Vd)、平均血流速度(Meanbloodflow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等指标在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等指标。
研究组有效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比率[n(%)]
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Vs、Vd、Vm在MCA、VA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I、RI在MCA、VA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在我国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脑梗死会使患者的脑组织出现持续性的缺氧和缺血的情况[5]。而及时有效的使患者脑缺血区的血液得到循环,同时第一时间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6]。
高压氧治疗为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手段,可提高血氧水平,对脑组织坏死和缺血缺氧现象改善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时能够缓解患者脑水肿症状,改善脑部微循环,对血栓融进促进,使得侧支循环形成速度加快,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很好作用[7]。另外,高压氧治疗可发挥血管收缩作用,对颈动脉系统血流量降低。本研究对高压氧治疗前后椎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进行探究,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有效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CA与VA的Vs、Vd、Vm指标高于对照组,PI指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