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炜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自2014年“特色小镇”概念被首次提出后,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系列规划密集出炉。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打造高端特色产业、创新创业方面有独特优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有利于生态文明、节能减排,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能提供比城市更多样的特色化生活。
关于特色小镇,目前主要呈现出两方面引导: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提出的“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注重空间范围和行政区划;二是相关各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提倡的“浙江模式”,强调空间聚落和项目聚集。[1]特色小镇首先关键在“特”:“特”在优势主导产业及其集聚群体;“特”在空间结构布局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具有典型的地域风貌和空间形态;“特”在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各功能维度间的协调融合发展;“特”在政府引导下市场化开发运营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其次在“小”:“小”在有限范围高度协调的集聚融合;“小”在不要求产业链覆盖而强调转型创新;“小”在空间上的集中连片。所以,特色小镇是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具有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风貌,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集合,是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2]。
住建部分别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8月公布两批共计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其中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徐州市邳州市铁富镇分别入围。江苏省发改委分别于2017年5月和2018年8月分两批公布共计56个省级特色小镇,徐州沙集电商小镇、铜山云谷小镇、大黄山硅科技小镇、新沂智慧健康小镇分别入选。徐州市委、市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徐州市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徐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等指导性文件,培育创建特色小镇工作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批市一级的21个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示范点(见表1),共推出招商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658亿元。
同时,徐州市采取动态淘汰机制进行年度市级特色小镇示范点考核,并迅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及时启动补位工作,对特色小镇的培育创建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促进作用。
徐州地处江苏北部,浙江以及江苏南部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给徐州建设特色小镇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但是相较苏南苏中而言,苏北包括徐州的特色小镇无论数量、类型、布点都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徐州在高级别特色小镇发展建设中相对数量较少,目前仅有2个国家级小镇和4个省级小镇,在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布局中,省一级的现代农业小镇、历史经典小镇项目还是空白。目前徐州特色小镇发展主要面临的共性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市场引导较弱,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过多的地方政府干预削弱其他发展主体的功能作用;
②定位不清,缺乏统筹规划,选址缺乏科学性,发展模式不符合自身条件,优势产业不突出,对周边区域带动力不够;
③融资渠道不多不完善,小镇发展后续乏力;
④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机制需要完善创新。
总体来说,建设发展特色小镇,必然需要各级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结合自身情况牢牢把握特色小镇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并推行落实到位,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①牢固树立综合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做好顶层设计;
②正确理解特色小镇内涵,注重在“特”上做文章,避免低端化、同质化;
③强化特色小镇准入审核,建立动态化管理评价机制;
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提升原住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①明确职责,政府要引导不要主导,加快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基本路径,进一步将人事权、财权等放到特色小镇。我们在研究了多个案例后,逐步获得了核心概念和属类,初步形成了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以供参考(见表2),至于具体的分值设定还需要进一步反复研究论证甚至是试点使用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评分细则和分值权重。
②突出产业定位,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坚持稀缺、多元、可持续理念,锁定最有基础、优势、潜力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深挖本底资源,延伸产业链,推动跨界融合,尤其在高新技术、高端制造、创新创业、现代农业和历史底蕴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填补徐州省级现代农业小镇、历史经典小镇项目的空白。一方面,上级政府做好小城镇规划统筹,做好顶层设计、资源资金制度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协调监督等方面工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精准研判主导产业,科学地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政策支持和审批服务;各企业勇于承担主体责任,加快高端要素积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系统规划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形象塑造,提升可持续运营能力;鼓励更多战略投资者和多元主体参与小镇建设和发展,促使优秀社会资源力量成为排头兵;采取以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经营和服务模式,扩大提供服务的范围和种类,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③创新融资方式,多元化融资,助推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的融资模式主要有基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收益信托、PPP融资等。政府应更精准把握小镇发展的人才、资源、产业、土地和资金等要素,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政策倾斜,降低融资成本,创新融资机制,简化程序;针对不同资金多元化融资,努力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进行利益捆绑;可以通过显性收益吸引、制定鼓励性政策、融资机构参与运作等方式来寻找合适融资道路[5]。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创新管理机制,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化网络平台,在小镇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等方面,对居住、经营和管理进行数据化的感知、分析、集成,从而迅速做出正确应对,向智慧化特色小镇迈进;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要基于市场化运作,各类运营主体需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避免短视,此外专业运营管理团队要发挥团队在人才、经验、技术等高端要素方面的优势,地方政府应实行严格的运营管理监管,制定合理的考核目标和管理制度;还应该可持续地利用徐州的“青山绿水”,打好“生态牌”,带动健康养老、文化休闲旅游、旅游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和经济,进一步扩充小镇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潜力。
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4](建议) 表2
特色小镇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也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平台的有效举措,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在徐州乃至江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尤其是特色小镇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收入提高、产业转移、创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理所应当成为热点和焦点,其建设和发展成效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是一个长期、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徐州特色小镇的蓬勃建设和发展,必将示范并带动着全市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