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郡小学 连志强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到现在,其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变传统的“要我学”的被动教育为“我要学”的主动教育,让学生可以改变被动的听众角色,突出主体地位,从而愿意主动地学,对知识产生极大的学习欲望。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要想提高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主动参与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主动思考,才有可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在思考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情境中将数学知识与情境相互融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其自主思考的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不能太过简单,需要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桃子”,当然也不能太过难,这样会降低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信心,降低探究欲望。
比如,教学“合理存款”时,教师可以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假如同学们现在有一千元的积蓄,银行的存款方式有定期和活期,还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方式。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选择哪种存款方式能够确保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这一问题抛出后,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不自觉地进入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并且与自己今后的实际生活有关,他们对如何更加合理地存款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充满好奇,主动参与性显著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出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中的生活”,巧妙地引入更多的生活实际案例,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拉近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逐渐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建立学习自信,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价值,从而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比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时,笔者曾将课堂模拟成一个小超市,然后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告诉学生今天要做一个在商店选购商品、用现金进行买卖交易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不用的一些小物件捐给这个班级的“小超市”,教师提前准备好价格标签。课堂上,随机选取学生做售货员和顾客,并让学生在捐东西之前想好其最合适的定价,避免商品和价格不符。笔者说完后,有学生随即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我捐出我的小刀,买的时候是一元钱,用了一年多,已经旧了,所以我给它的定价是五角。”笔者立即回应该生:“这位同学的解释非常正确。”接下来就是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相应的买卖交易,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学习的劲头明显增强,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此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平时有实践体会的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并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习效果很好。
小学生天性活泼,不喜欢被约束,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通常难以超过十五分钟,如果在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强行灌输知识点,必然会适得其反,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安排趣味性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其游戏参与的主动性,并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其中,产生“乐学之下无负担”的效果。
比如,教学“20 以内加法”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邮递员送信”这个游戏,提前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以及若干个写有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然后从学生中选取送信小天使,按照信封上题目的要求找到与自己手中信封题目的数相匹配的信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所有学生全部送对的就奖励红旗一枚,三个以上对的奖励一枚黄旗,送对少于三个的小组不得红旗。该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使其在游戏中不但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愉悦了身心。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一两节课就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数学教师任重道远,今后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少教多学,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发自内心地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