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贾 聪
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以及“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关注课程资源的认知也已成为教师的共识。绘本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绘本不再只是班级阅读区的材料,而是已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丰富资源和重要支架。
正值大班主题活动“植物大世界”开展之际,因此,各类关于植物主题的绘本在各个区域的投放引发了幼儿们的关注和热议。
我们热切期待着自己的精心准备能换来幼儿的用心阅读和深入探究。可是,绘本《橡树下的秘密》已经投放在科学区两天了,却只有一名幼儿拿过来翻了翻,而且很快就放回到架子上。第三天,我忍不住建议区域中的一名幼儿:“皓皓,《橡树下的秘密》你看过了吗?”皓皓点点头:“看过了,但是这个绘本上的树我们这里没有。”原来,这本绘本的内容远离了幼儿们的生活。
在艺术区中,一名幼儿打开一本新投放的绘本看了看,很快就合起来放回了原处。我问道:“你喜欢这个绘本吗?”“这个是刷树叶印画的绘本,有点简单,我想要拼贴树叶的绘本!”原来,这本绘本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需求不相符。我们发现,阅读区中的部分绘本只是引发了幼儿几天的关注热度,并没有真正引发幼儿的深度阅读。
这样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为什么围绕主题投放的系列绘本没能引发幼儿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呢?经过研讨,我们明白了:由始至终,我们都是按照成人的想法选择、分类、投放绘本的,自认为只要我们考虑了当前的主题,明晰了绘本的分类,幼儿就一定会喜欢我们精心挑选的绘本。我们忽略了阅读的主体是幼儿,忽略了只有遵从幼儿的意愿,聆听幼儿的心声,才能让幼儿走近绘本,让绘本走近幼儿。反思过后,我们调整了策略。
我们邀请幼儿对已投放的绘本做一次筛选,并鼓励他们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确认绘本投放的主流方向,并划分投放区域。随后,我们鼓励幼儿走进绘本馆,自主挑选自己喜欢的绘本。回到班级之后,首先,我们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自己选择的绘本。然后,在一日活动的衔接时段,鼓励幼儿向同伴推荐自己选择的绘本,让他们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绘本对于幼儿的意义超出了我们的预设。
随着幼儿去绘本馆次数的增多,班级中的绘本渐渐变得杂乱不堪。新的问题创造了新的机会。这个问题当然要交由幼儿们解决,我们鼓励班级绘本管理小组展开讨论。有的幼儿说:“我们每次去拿新绘本时顺便把看过的送走。”“不行,不行。”有的幼儿立刻表示反对,“上次借的我还想继续看呢!”于是,幼儿们开始围绕“哪些绘本要送走?哪些绘本要留下?”进行了讨论,最终决定每次只能留下2 ~ 4 本大家都喜欢的绘本,其他的必须送走。
经过师幼共同商讨后,大家还决定通过网上购买和向家庭借阅的方式丰富班级的绘本,以满足幼儿们的需求。
随着绘本在各区域的投放和使用,幼儿们对绘本阅读活动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也产生了更多的想法,他们还成为小小创意师:自然角的绘本用一个小竹篮吊着,上面还绕上绿色的藤蔓;生活区的绘本用一个个小布袋装着,看起来特别温馨……他们甚至还商量着要规划并调整每个区域绘本阅读角的色彩。
班级的主题活动在不断推进,幼儿们的生活在持续向前,绘本资源化也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内容。对于绘本资源化的发展,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定要秉承“儿童在前”的理念,只有追随童心,基于当下绘本资源生发的问题,基于对幼儿的观察剖析,倾听幼儿内心的声音,才能让绘本自然地融入各个区域和各类活动,并成为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的有效支撑,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绘本资源化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