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生霞 胡 华
我园以体育游戏为基点,通过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产生关心他人等亲社会行为,从而在幼儿之间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提供适宜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在开展游戏前,教师应对幼儿“玩什么游戏”“需要什么材料”“对什么材料感兴趣”进行观察及了解,将观察结果作为投放游戏材料的依据。教师还要在游戏中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频率和操作时间,认真分析并寻找原因,必要时可以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加入并启发幼儿,帮助幼儿拓宽思路,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插上翅膀。例如,“小小救援队”是我班自创的体育游戏,投放的材料为长方形纸箱(幼儿起名:救生艇)。教师以“教官”身份及时介入活动,通过其他成员遇到困难需要救援引导幼儿慢慢学会互帮互助、与人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多组织一些具备竞争性和合作性的游戏,让幼儿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了解合作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合作的习惯,并将合作转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教师可设计有情节的体育游戏,将走、跑、跳、平衡、钻爬等技能融合在体育活动中,以增强游戏的合作性。
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如针对“小小救援队”活动,幼儿在初次活动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制定了如下规则:过河时脚不能踩在“水”里,“坦克车”要两人配合着“开”。因为是自己制定的规则,所以幼儿们在游戏时都能自觉遵守规则并成为规则的捍卫者。很多规则都与“合作”有关,为了遵守规则,幼儿合作时会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教师也可以在游戏中适当地提醒、暗示幼儿进行合作。
当幼儿出现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你们配合得真好!”“你们能想到喊出节奏,同时迈步向前走,真聪明!”教师赞许的目光和肯定的语言,能让幼儿得到极大的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使他们更愿意做出合作行为。
在游戏中,幼儿经常会发生矛盾,有效解决矛盾的方法不是教师直接介入,而是应该提供讨论的机会。矛盾或问题出现后,大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在讨论中逐步取得共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们的想法五花八门,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以游戏的方式解决游戏中的矛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们的合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在幼儿合作游戏时,教师可以拍下他们游戏时的景象。在游戏后,通过让幼儿观看照片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愉快体验,产生心理上的强烈满足感,从而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
给幼儿自己组织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观察或参与某一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在讨论活动中及时鼓励合作得好的幼儿,与幼儿共同探讨新游戏。教师也可以以初学者的身份加入幼儿新发明的游戏中,激发幼儿更好地合作开展游戏的欲望。
合作能力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要使幼儿形成合作能力,绝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或教育就可以达成的,是要经过长期、细致、反复的训练和教育。因此,长期开展能够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体育活动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