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开发区花园小学 陈 艳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科的教育之中。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值得利用的资源,能够辅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为其供了更多便捷的学习途径和丰富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仅仅利用课本和语言引导来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样的预习模式不仅显得枯燥无趣,而且难以刺激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达不到有效预习的目的。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图片等形式来刺激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求知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主动投入到新课的预习中去。
例如,学生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在图片上分别有四个苹果、两瓶果汁和两块蛋糕,同时为学生设置问题:“如果要将图片上的苹果、果汁和蛋糕分成两份,并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位小朋友分别分得多少?”然后教师邀请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出“每个小朋友分得两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得一瓶果汁”“每位小朋友分得一块蛋糕”,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每位小朋友分得了总份数的二分之一”。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二分之一是什么呢?”以此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随后教师继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图片上有不同形状的图形,如一个五角星形状的图形,并且有一个角被涂上了不同于其他角的颜色。教师利用这些图片来为学生设置问题:“图片上被涂色的部分用数字应该怎样表示呢?”利用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对新课进行预习,这样学生会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唤醒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对新课进行预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点都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进行探究学习。但在以往的探究学习中,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会选择用讲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想法,还会使学生逐渐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时,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间隔排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规律的图片,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首先,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图片放大到投影上,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并讨论图片中木桩、小兔子和蘑菇之间的排列规律和数量关系。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回答。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排列现象,如公路两边的树、商店门前整齐排队的人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接着,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上的问题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如20 个手帕夹在一根绳子上等,并给学生一些时间,根据图片的提示,对教材上的题目进行解答,学生解答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
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都不同,所以,在课上,数学教师虽然为学生讲解一样的知识,但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很多数学教师在知识教授结束后,会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以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学过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在潜意识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多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记忆。首先,教师分别播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看图说出不同图形的定义。接着,教师先单独展示三角形的图片,并通过简单的动画来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高”“底”等定义和特征。之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利用图片和动画来为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回忆,同时大声地表达出来。最后,教师继续为学生展示一些不规则的多边形图片,并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图片上的多边形内角和。学生计算结束后,邀请学生和大家分享答案,几轮复习过后,教师为学生进行知识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以求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去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