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类型探究

2020-12-17 15:34甘肃省广河县大庄小学王小清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内容思维数学

甘肃省广河县大庄小学 王小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内容,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多项思维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就此展开分析探讨。

一、设计猜测型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猜测型问题是指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想象、推测、证明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猜测型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根据已知探索未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将得到很好的锻炼。猜测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想要主动去探索和证明,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知识点。例如,在学习“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内容时,在课堂开始阶段提出猜测型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可以被2、5 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 整除的数会有哪些特征呢?这时有学生提出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能与个位上的数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出示一组可以被3 整除的数,学生观察后发现个位上的数不都是3 的倍数,所以“与个位上的数有关”的猜测被排除。还有学生提出与各数位上的数都有关,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尝试,使用九根小棒摆数的方法进行验证。在验证中,学生发现使用三、六、九根木棒摆出的所有数都可以被3 整除,而且木棒数是这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这个“和”只要是3 的倍数,这个数就可以被3 整除,否则就不能被3 整除。案例中,教师借助猜测型提问引发学生自主探索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比较型提问,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比较型问题是指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比较型问题的提出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比较中积极思考,不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对数学知识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求平均数”这节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两组学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看哪一组学生的身高更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快且准确地求出结果。学生一共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对数据一个一个比较,然后记录结果;第二种是将每组数据相加,然后对总数进行比较;第三种是计算各组学生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经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认为第一种方法非常容易出错,一个一个数据的比较容易混淆;第二种方法由于两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总身高的做法是错误的;第三种方法是最合理的。教师由此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设计启发型提问,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启发型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启发性,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探索中寻求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启发型问题,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对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启发型提问体现出数学教师的智慧,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调用已知信息探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在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提出启发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的面值有1 分、1 角、1 元,2 分、2 角、2 元、5 分、5 角、5 元……为什么没有3 分、4 角、6 元等等呢?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学生需要通过假设、分析,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在探索中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设计突破型问题,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还要适当拓展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开阔学生的视野。而设计突破型问题,恰好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突破教材的限制,打开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后,教师提出了下面的突破型问题:除教材中的内容,谁还可以将自己了解的关于人民币的其他知识分享给大家?有学生提出自己有辨别人民币真假的小妙招:对着阳光看,真的人民币有一道金属线。还有的学生提出人民币上有几种不同的文字,是为了供少数民族看的等等。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识,这些内容恰恰是教材中没有的,有效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提问类型,充分发挥出问题在数学课堂中的价值,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收获扎实的知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内容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主要内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