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学习对培养地理关键能力的助推作用

2020-12-17 12:55王頔菲
教师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能力课堂教学学生

王頔菲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苏州 215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注重于人才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所拥有的应对能力,而不再是单纯知识的掌握。著名教育学家钟启泉老师说,培育这种新型能力意味着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

一、能动学习和地理关键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能动学习”是面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而展开的探究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以对话、辩论、演习、实验等多边互动形式为中心展开教学,锻炼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性、批判性、伦理性、社会性等关键能力。从其目的看,能动学习更强调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主观意愿。在锻炼中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在应对未来复杂社会情况时所具备的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地理关键能力的概念目前在地理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阐述,但对这种能力基本性质和特征方面的观点却是趋向一致的,即大致认为通过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让学习者在过程中能提炼出那些更注重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知识、能力与品格,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同时树立正确的地理发展观。

二、地理能动学习对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推动体现

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格、学习能力往往都是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养成的,只有开放能动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孵化器,才是未来社会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得以孕育成功的前提。

(一)能动学习参与性助推实践能力的培养

能动学习首先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参与性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动与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态度。被动的态度不会积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懒于实践。只有积极主动参与的人才会不断思考,破旧立新,愿意实践。而每一次的实践,都是能力培养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其效果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厚积薄发却能使量变走向质变。

(二)能动学习的思考性助推知识技能的迁移

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进行迁移运用,这种迁移不只是停留在教学中和校园内,更多的是要能运用在校园之外的社会工作中。要实现这样有效的、长远的、持久性的迁移,没有思考习惯的支撑必然是不行的。能动学习的学生思考积极主动,新知内化和积累的速度快,方法掌握牢固,敢于尝试,善于举一反三。

比如在学习气温的垂直变化受地形因素影响这一内容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海拔升高和气温降低的计算关系,这是新知学习的起点。但会有少数同学联想到“高处不胜寒”的由来,这便是知识的简单迁移,思维深度就比前者上了一个台阶。更有个别学生提出设想“以后出去旅游爬山,只要了解这座山的海拔高度,就能大致知道爬到山顶需要穿怎样的衣服”。这是非常难得的课堂生成,虽然推理的严密性还有待完善,但他的思考是深入的,能够及时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结合。

(三)能动学习的协同性助推合作共赢的建立

能动学习重视学生的协同性,协同不只是合作,更强调在合作下的共同进步。独木不成林,发展需要合作,生活工作需要合作,那么学习也绝不应只是个体行为。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模式容易让学生日趋自私和狭隘,当下的学习活动更多的应在小组和团队中进行,在讨论、探究、交流等诸多思维的碰撞中,彼此交换见解、求同存异、修正观点、达成或创设新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能听到自己以外的见解,开拓思维,加深认识,体验团队精神,积累合作经验。这样,群体中的每个学习个体都能获益,从而促进整体的加强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已不陌生,有价值的合作环节更是成为课堂的亮点,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我们更需要在课外创设时间和空间加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比如社团活动、研学旅行等就是很好的抓手。

理论篇是起点。基本流程主要是师生共同讨论确定主题和活动计划,由老师介绍苏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然后学生分组,每组领取感兴趣的一项食材,进行组内分工。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各组汇报展示,让大家比较详实地了解苏州特色水产品的生长环境、特点、食用功效、家常做法等,从而对苏州乡土地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践篇是强化。在实践篇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将自己小组的学习资料生动化、立体化,从屏幕走向现实。于是大家讨论之后决定先做物产介绍的展示牌,各组设计语言,动手绘制;然后利用超轻粘土制作实物。各组寻找图片,准备材料,挑选颜色,相互合作,在快乐的动手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欣慰于自己的成品。

传承篇是升华。基于前两步,师生们共同设计了水产品的儿歌,为了朗朗上口,传播方便,大家集思广益,字斟句酌,反复试读,力求押韵。同时,师生还一起学习苏州方言,用方言传诵自编的儿歌,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点对点的教发音吐字。大家在合作中感受欢声笑语,在共赢中获得成长,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四)能动学习的探究性助推创新意识的培养

由于能动学习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它有具体的情境,有开放的对话氛围,有生活经验的借鉴,便于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不断深化自己的思维层次,修正自己的思考结果。而在一次次“修正思考”的过程中,分析、假设、尝试类的情况必不可少,而它们正是创新意识的最初萌芽。能动学习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环境,探究能力则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因此,在能动学习的地理课堂上,学生可以不断地质疑、提问和思考,进行深度思维活动,为以后工作中的敢想、敢做、敢创新埋下了种子。

以河流学习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河流的作用,教师如果请学生举例说明,学生也能回答或从书本中找出答案,但这样的方式比较缺乏新意。换一个形式,可以选择家乡城市的河流分布图,让学生找找自己熟悉的河流,然后讨论说说家乡的河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学生反响积极。因为苏州是一个水乡,结论的生成并不困难,有说京杭运河的运输作用,山塘河的旅游作用,太湖的养殖和旅游价值,城市供水作用等,其中最具亮点的是对护城河作用变化的认识。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苏州护城河的作用已从古代的防御功能转为今天的旅游功能,说明随着城市的发展河流的作用并非一成不变。这样的学习视角让学生跳脱出了课本,又紧扣生活实际,具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和创新点。

可见,课堂教学是重要载体,能动学习是助推器,关键能力的培养是最终目标。在高效的课堂中,一旦学生能动学习的状态被调动和激发,能动学习的特点就会促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形成,并以一种惯性的姿态影响着学生终身的发展。能动的地理课堂教学就能让学生从金字塔的底层逐渐走向顶层,以便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能力课堂教学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赶不走的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学生写话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