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2020-12-17 12:39:27周明香
教师博览 2020年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解题学科

周明香

(莆田市秀屿区平海第二中心小学,福建莆田 351168)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并获取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且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学习具有一定难度,且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导致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出现解题时间较长且解题过程较为麻烦等问题,从而使学生讨厌数学学科,也使教师的教学效果难以达标,耽误课堂时间。而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则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在多次解题成功后,自信心得到提升,从而对数学产生好感。[1]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及身心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且其知识和经验储备相对较少,他们对可直观或者具有鲜明特点的事物会感到好奇并自主地对其进行记忆。但是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缺乏这项能力,因此出现难以适应数学学习的状况。而当小学生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可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过程,增强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适应数学学习,同时对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也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

(三)提高实践水平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具有在生活中可随时运用的特点。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如何理解、运用数字与图像,在生活及其他学科中都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之后学习数学学科的重要基石。而如果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则能在学会数学基础知识后,通过问题探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建立起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一)进行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数学是一门具有探索性与研究性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奠基作用,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需要培养其各种学习能力,如质疑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结合众多的教学案例与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实行开放式教学能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学生的优点与能力,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是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讲述教学模式,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在质疑中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解“鸡兔同笼”一课时,教师应在提出问题后,将课堂空间交予学生,让其大胆地思考与分析问题,然后跟随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解答;在学生完成自主探索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交流,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的不同之处,并对其他同学所提出的解题方法提出质疑,相互讨论,找出不同解题方法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丰富自身的能力与思维模式,增强思考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构建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讨问题

教学环境对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轻松且愉悦的教学环境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放松下来,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即使犯错,也不会出现恐慌、害怕等心理,更不会放弃学习数学;在之后的学习中,依然会勇于发表观点,并在得到肯定后增强自信心,从而喜欢上数学。在构建轻松的教学环境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教师运用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情境。面对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学生会主动进行探索与讨论,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自身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能力。[3]

例如,在讲解“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在创设课堂环境时,在黑板上写下一些物品和价格,如酱油6元、方便面1 元等,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好,我现在是一名超市收银员,同学们在今天放学后,爸爸妈妈给每人100元,让你们来我所在的超市买东西,买什么、买多少都可以,但是为防止我给大家算错价格及大家买的物品价格超过100 元,需要自己计算一下价格。大家思考一下之后,就踊跃来我这里吧,回答对的同学将获得超市赠送的贴纸。”通过这样一个贴合实际的提问,让学生感觉有趣、轻松,在回答问题时即使学生犯错,教师也要温柔地鼓励,并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找出正确的答案,从而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在整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在教师所给予的空闲时间内自主思考,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获得计算技巧、解题技巧。

(三)强化拓展式训练,引导学生形成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是拓展学生思维与解题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适当在讲解中添加拓展训练。为更好地增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将教学问题进行变式,形成拓展训练;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问题变式的机会交给学生,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多样性,并通过变式和拓展训练增添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4]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家买到一个房子后,通过对客厅地面的测量,发现客厅是一个长12米、宽6米的长方形。请问这个客厅的面积是多少?”这时,为帮助学生增强解题能力,教师可适当进行拓展,如“新的房子需要进行装修,客厅需要安装瓷砖,通过挑选,小明的父亲选择了一块长为60 厘米的方形瓷砖。请问这个客厅共需要多少块瓷砖?”。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生活结合,可巩固学生对面积问题的理解,同时总结解题方式,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合理且科学的教学方式,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解题学科
用“同样多”解题
【学科新书导览】
设而不求巧解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同样多”解题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