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道德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0-12-17 12:26:31沈志伟
教师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难题校本道德

沈志伟

(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江苏苏州 215224)

道德难题问题通常表现为不同的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或同一道德规范内部形成的道德困境,迫使人们陷入难以选择的境地。而道德难题问题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以儿童自主开展社会调查为基础,以课堂“思一思、辩一辩、演一演”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体现“质疑”“思考”与“共生”,以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主流的价值判断和个人道德智慧的成长,丰富学生道德系统,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学校力求通过实施“道德难题”校本课程,以发生在身边的道德难题案例为主题,让儿童走进生活、学校,融入社会,开展日常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帮助提高孩子的道德判断水平,改善其行为,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开发“道德难题”课程研究的意义

个人道德问题和道德追求是不可分割的,人生遭遇困境是个人道德活动的必然问题。笔者学校着眼于养正教育视角,经过不断研究,构建形成“道德难题”课程,创新德育的形式和评价机制,最终促进提升儿童的思辨力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儿童道德的成长点

尽管学生必须以学业为主,但在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总会遇到与自身认知和道德价值相冲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凭借学生的自身道德认知水平无法解决。学校和老师如果不干涉,学生的道德认识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切入口,以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德育创新的突破口

新课程背景之下,一方面,传统的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低效而枯燥;另一方面,在学业压力下,学生的心理问题趋向低龄化、普遍化。要提高教师的德育培养效率,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教师可以以发生在身边的道德难题案例为主题,通过课程规划与制定标准,形成课程实施策略,开展日常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学校发展的制高点

目前,传统的单一项目已无法适应学校的发展,严重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笔者学校通过构建和实践“道德难题”课程,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完善的评价制度,帮助儿童提升道德判断水平,改善其行为习惯,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最终形成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校的整体发展找到立足点,提升学校的整体内涵。

二、“道德难题”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

“我该怎么办?”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德育发展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的补充,通过运用主题班会、晨会等渠道,结合国家课程实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思辨活动,形成有效的实施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要围绕道德难题展开思辨,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要注重品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使学生获得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矛盾困难中具体问题的能力。最终,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智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首先,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掌握学生现实中的道德难题,准确把握道德困境的内涵和外延,制订研究计划,筹备项目团队。其次,讨论研究,厘清相关概念,通过文献检索了解研究现状,达成统一认识。最后,对收集到的学生道德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教学内容。这些道德问题基本上包括情感问题、教育问题、习惯问题、人际问题、地位问题等。

2.练习阶段。首先,在引导孩子们讨论之前,一定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心理状态,为即将到来的讨论做好心理准备,即对讨论有正确的期待和理解。整个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开始阶段和深入讨论阶段。在开始阶段,教师要让儿童朗读有关道德难题的故事,找出其中的道德难题焦点,帮助儿童比较难题的内部道德成分,让儿童概括故事主要情节,鼓励儿童对难题故事提出疑问;在深入讨论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阶段的顺序讨论自己的观点,让处于较低阶段的儿童经历比自己高一个阶段的道德认知冲突,找出推理中的不恰当之处,从而促进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在指导学生讨论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其中最低阶段的儿童与高一级阶段的儿童进行讨论,然后逐步提升。一旦小组成员的阶段性讨论产生了道德认知冲突的体验,这种讨论活动就可以被宣告结束或转移到另一个故事讨论活动中。不过,每次讨论时间控制在一节课,不需要太长时间。

3.总结阶段。首先,编辑“我该做什么”道德难题教材,师生均参与教材编写。其次,结合道德难题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评价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最后,总结宣传道德问题研究的成果和先进经验。

三、“道德难题”校本课程实践的成果

(一)儿童“道德难题”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传统道德教育只注重一件事、一项成果,“我该怎么做”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学生从书本和教室之间的封闭关系拉入到更开放的生活道德教育场景,引导孩子的道德体验,让他们在道德体验中提高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让道德教育成为促进学生道德社会化、从知到行、从思到行、从行到思的过程。通过对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道德问题的探讨和思考,逐步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实践,把握生活的规范和原则,以形成自己的人格和品质。在学习、理解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自我教育能力和生命意识,最终成为一个完整而有生命力的人,一个具有道德行为能力、道德创造能力的人。

(二)实施儿童“道德难题”课程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在传统的课程中,学生的言行、反应是教师判断的依据。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实施儿童“道德难题”课程实现了从教学权威到过程指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促进教师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转变,提高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推进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课程实力向新的方向转变。

(三)实施“道德难题”课程可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拥有了自己的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教师的教育有了完善的课程形式,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德育理念和形态。在实践中,“道德难题”校本课程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对学校德育系列活动的思考,提高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难题校本道德
借调难题
廉政瞭望(2022年8期)2022-05-23 01:18:08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难题大作战
巧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