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锐颖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问题一直被普遍关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9 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再次被谈论。本研究试图以新时代为研究背景,对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话题进行再认识与再思考,进而阐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涵、新特征及新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很早就有关于爱国主义的相关研究。《辞海》对“爱国主义”的解释为:凡事以国家利益为主要前提的政治主张。此种思想容易激起人民的爱国思想。也称为“国家主义”。进一步说,爱国主义是一种真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祖国、民族最深厚而纯洁的感情。它铭刻于国民思想中,内化于国民行动中。由此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是一种经由数千年政治教化沉淀而成的民族精神基因和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国魂”,也是构成中华民族最为鲜明的精神符号和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为深沉的价值依归。[1]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中华民族经历从古代、近代、现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华丽高质量的转变,这一伟大过程始终包含着伟大的爱国主义奋斗精神。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爱国主义也随之应运而生。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既与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命脉,又有因新时代变革而形成的鲜明特色。这一鲜明特色集中体现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突出表现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同时这也是历史和实践过程共同选择的。
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自然发生的,而是要通过教育来完成,卢梭甚至将这种教育视为“好公民”培养的“最有效的方法”。卢梭认为方法比答案更重要,本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德高尚的人是一个好公民,而爱祖国就是培养好公民的第一堂必修课。[2]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德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兼具历史和时代的双重命题,爱国主义既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又是最终要在全民身上实现的目标。因而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爱国主义目标的教育实践和必要途径,被视为主题教育的“底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理论化抽象为具体,化思想为行动,将其真正落实到每个国民的一言一行中,最终完成由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到报国之行的转变过程,将爱国情怀切实变为发展力量。
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教育者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开展必不可少。我国很早就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研究,但这个话题却永远都不会过时,每一次探索都会产生新的感悟,独特的地位让它不会被取代和遗忘。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前提是明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以铭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为先导。史书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具体到青少年教学方面表现为:首先,除了讲授对近现代中华民族走过的艰辛、光荣历程,更要特别讲解的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使得新中国从无到有,从贫困到富强;其次,爱国主义精神还应该渗透在所有学科课程体系中,比如语文、科学、音乐、体育、舞蹈和话剧等都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语文课可以讲关于中国伟人的人物传记,自然科学课可以介绍中国优秀科学家的事迹,音乐课可以采用爱国歌曲汇报演出的形式及在很多大型的体育比赛前齐唱国歌等方式。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为核心。中华文明作为四大古文明之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至今且不曾中断的文明。在新时代,用批判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地位。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用创新思维引领中华优秀文化,实现新的转化和发展。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以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为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探索,用自己的成就向世界证明了其可行性,中国正一步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世界需要中国智慧的融入。开放是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与此相适应的要求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有机统一,培育新时代的青少年成为一个具备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和国际胸襟的“中国梦”的筑梦者。
1994 年8 月23 日,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5年后,在2019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两者主题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但是后者却多了限定词:“新时代”。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它告诉我们现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期,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有了全新的解读。所以,发现并总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就显得尤为必要。
新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使得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媒体由“相加”变为“相融”。媒体融合实现了“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以“任意手段”获得“任何信息”的可能,它将种种传播形式把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又能尽量避免它们在单独使用时所具有的弊端。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新媒体和新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使爱国主义教育凸显新时代气息,充满活力和热情。[3]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当然要响应国家号召,打造融媒体平台,利用好信息技术,构建“大思政”格局,真正让学生“玩转”知识、爱上知识。融合性具体表现在教育资源融合新媒体,达到了空前的丰富,让知识共享成为常态;教育形式异常多样化,融媒体时代不再是传统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这种容易让学生厌倦和排斥的单一形式,而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良性互动。通过新媒体这个载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间建立了及时的反馈机制,交流从线下课堂延伸至线上各大教学平台,甚至可以远程享用同等高品质课堂内容和实时真人直播答疑,新课堂深受学生欢迎。这是在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此种媒体融合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范围超前扩大,同时侧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留下更多精力来研究教学理论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融合性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有情怀、有温度、有独特吸引力。
1.教育者的专业性。爱国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要,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教育者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思想接受程度和心理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注重循序渐进,强调感性教育和形象教育,注重趣味性和参与性。从友爱的亲子活动到庄严的国旗下的宣誓,从先学会爱小家逐步向爱国家过渡。对于中学生,要注重理论教育,将历史课作为核心课程,主要学习中国历史、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中国宪法基本原则和世界历史,同时穿插在实践中模拟我国民主选举过程等有教育体验意义的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和当代青年,要坚持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大处着眼,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深刻了解和认识祖国,明确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学会立足本职岗位,理性爱国。鼓励寒暑假进行义工服务,将志愿者义工服务纳入招聘和录取的硬性指标,建立热爱社区、服务社会的理念。
2.信息内容的专业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育在享受信息社会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也直面信息内容和品质参差不齐的挑战。更值得教育者关注的是新时代学生群体多为Z 时代人群(1995 年后出生的人),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小形成了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善于并乐于接受多元的信息,思维跳跃、思想前卫且极具变化性。这无疑启示着教育者要不定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同时教育者也要与时俱进,研究学生的触媒习惯,以互联网思维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真正喜爱和需要的信息内容。教育领域要利用信息社会积极的一面,规避消极的一面。5G 时代,人类将进入一个把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技术整合起来的万物皆媒时代。新媒体须关注“新青年”需求,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精心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精准投放给需要的教育对象。
以学生最终呈现的结果为导向,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协同建设和基地建设这四大维度。理论建设:主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核心引导作用,将爱国主义理论借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给学生讲深、讲透,让理论真正融入学生大脑;教材建设:创新爱国主义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教材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特征进行编写,如3D 打印技术普及应用实现教材立体化,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协同建设:学校和家庭协同联手,通过家校合作,营造爱国主义的良好文化氛围;基地建设:主要指校外机构,校外机构拥有校内无法比拟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环境体验。公立的科研机构、博物馆、纪念馆、政府机关、革命圣地等都应该加大开放力度,免费对学生开放,充分发挥这些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作用。还可成立专门针对教育的办公室,负责具体的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计划、方案的制订,具体工作的落实,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卓有成效。学校应该定期开展爱国主义基地实地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4]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出台,再次激发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这一腔赤诚热烈的爱国热情真实有效地为实现中国梦加速助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发挥其最大效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动态的、具体的。其主题会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而研究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必不可少,有利于启发德育工作者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新的感悟,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专题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教学境界。
教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具有某种功能。教育功能的核心在于发挥教育实效,而不是让研究浮于表面,纸上谈兵,否则这将大大违背研究的目的和教育的初衷。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当然也不例外地要讲究实践意义。
任何教育的本质都是培养人,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只能建立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最重要的指向就是心怀中国梦,具体就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中国梦”关乎这个时代的每个中华儿女,只有每个人都将这份责任与使命扛在肩上,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中国梦才会那么真实,那么让人热泪盈眶。奋斗让爱国情熠熠生辉,这才是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带来的改变。由此可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励新时代中国人为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