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生
教师研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已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教育改革及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形势下,教师研训的方式、方法无疑也需要发生深层的变革。
笔者认为,对教师的培训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方式,注重以学员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我发展为核心的案例教学、经验分享、合作探究等突出学员参与性、经验性和实践性的多种方法,启发教师思考,促进教师交流。这需要从管理模式、培训平台、供需关系等方面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研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过去的县区教师研训一直处于“两张皮”的状态,即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培训,教研室负责业务指导,二者各行其是,没有交集。现在,各县区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它的主体架构是培训管理处(以前是进修学校的功能室)、学科研训处(以前是教研室)、教育科研处(以前是教科室)、研训基地校。
要提高教师研训的效率,教师发展中心应努力整合好四个部门的资源,让各部门形成合力。如学科研训处、教育科研处负责培训内容、师资的确定等;培训管理处负责培训场地的协调、培训学员的考核等;研训基地校为教师做行动研究提供场所。四个部门分工明确,一体联动。
我区学科研训处专职教研员只有24 人,且年龄结构老化。为了充分发挥一线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区教体局分学段成立了兼职教研员队伍。2019年7月,我区出台文件在全区范围内选聘兼职教研员。文件出台后,全区中小学优秀教师积极申报,最后共选聘197 名兼职教研员,为各学段、学科分年级组建了专兼结合的教研团队。兼职教研员队伍的建立为教师研训提供了学术支持。
为促使所有教师参与教学研讨,我区建立了每半个月一次的各学段大集体备课制度,让教师在每次的集中研修中得到全方位的培训。大集体备课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兼职教研员;学科专职教研员至少提前一周将“备课指导”任务布置给各学段兼职教研员;专职教研员对分组备课的兼职教研员予以全程指导。
每次大集体备课时,专职教研员对“备课指导”的编制及使用情况作通报,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兼职教研员采用“说课”或“演课”的形式介绍备课时的大体教学思路以及突破重点及难点的方法等。
我区大部分学校地处乡村,优质培训资源缺乏,而利用网络平台组织线上研训,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问题。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我们分三个学段为全区初中语文教师建立QQ 群,利用QQ 平台举行线上“备课工作坊”活动。每次活动开始的前一天,三个学段的兼职教研员会将“备课指导”发到群里,建议本学段教师先学习,并将心得体会、疑问、建议写出,以备第二天在网上进行研讨。
教师研训必须有明确的可达成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安排,要有序列。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培训,只追求培训内容的高大上,邀请所谓的名家、学者。这样没有针对性的培训,效果当然也不会好。
因此,有关培训部门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从而确定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研训,依此制定研训目标、课程内容、研训形式、研训方法、评估手段,提高研训的针对性。这样以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培训,才能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实现培训的价值。
参训教师的知识储备、学习经历各不相同,研训组织者应该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研训模式。研训部门要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与资源,搭建线上线下的专业支持平台,方便教师自主选学;同时强化对教师的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评价及科学评估。
以我区“2019 年骨干教师语文能力提升研训”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研训平台预览可供选择的课程套餐,然后根据自己的学段、学科、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选择课程内容,进行在线学习。研训方还可以跟踪受训教师研训全过程的数据,对教师的在线视频学习、小组讨论内容、课后作业等考评点做实时的跟踪,并即时生成相应的学分。
研训部门的职责在于不断提高研训者的素养与水平,开发满足教师自主选学的丰富多彩的课程,丰富资源支持,尊重自主选择,搭建线上线下的专业支持平台。我区分步建立了资源中心、管理中心、学习中心、评估中心四位一体的教师精准研训平台,通过“需求诊断——课程推送——在线学习——交流研讨——研训管理——发展评估——教师空间”的区域化教师“在线成长”体系,精确寻找到教师发展的优势与弱势,聚焦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逐步提供针对每位学员的个性化课程推送、资源共享、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情况跟踪、发展评估等服务,助推精准研训,切实提高研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