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春,谢芹芳,穆家伟,谢 伟
(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腾冲679100)
腾冲市是云南省大麦主产区之一,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积极与云南省农科院、保山市农科所等科研育种单位合作,开展啤饲大麦新品种新技术的选育试验示范研发工作。育成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优良啤饲大麦新品种腾云麦4 号,在2018 年固东镇罗坪村高产攻关单产达10 531.5 kg/hm2。通过不断对高产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对腾冲市大麦生产始终保持稳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腾冲市种植大麦具有良好的土壤基础和气候资源,自1998 年开始引进示范推广啤饲大麦新品种,大麦面积、总产连年突破,对腾冲市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全市的大麦生产一直存在着良种缺乏,平均单产较低,发展不平衡,粮、经作物和粮、林争地矛盾突出,饲料供给不足,群众对大麦新品种的需求十分强烈。于是,加速高产优质广适大麦新品种选育及探索创新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并大力示范推广刻不容缓。腾冲市大麦新品种的来源主要依靠云南省农科院、保山市农科所选育的品种,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满足腾冲市农业生产的需求。从2011 年开始,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积极与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合作,参与合作选育大麦新品种工作,通过参加“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西南育种岗位啤饲大麦品系多点试验”,每年对30 个左右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对当年在腾冲表现好的品种,持续进行试验示范,反复筛选,多点示范,育成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优良啤饲大麦新品种腾云麦4 号,同时不断深入研究啤饲大麦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并加速示范推广,促进良种良法生产应用。
腾云麦4 号是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和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国家大麦青稞体系西南区育种团队采用夏繁冬播1 年2 代育种技术育成的二棱型啤酒大麦新品系。2007 年在昆明以S500 为母本和苏啤4 号为父本配组,2008-2011 年每年进行冬繁、夏繁。该品种于2012 年冬至2013 年在腾冲试验,参加30 个啤饲大麦品系多点试验,当时品种编号为MF12-22(F7)。试验按序排列,小区面积10 m2,小区产量9.33 kg,位居30 个参试种之第2 位。折单产9 336 kg/hm2,比S500 号(CK)增产2 166 kg/hm2,增30.1%;2013-2014 年在固东镇罗坪村展示0.033 hm2,折单产9 564 kg/hm2;2015-2017 年连续示范种植单产为8 250~9 750 kg/hm2。2014 年定名为“腾云麦4 号”,省区试9个点平均产量6 297 kg/hm2,居第2 位,比对照增产5.4%,增产点次66.7%。2015 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委员会登记,登记号:云种鉴定2015020 号。
该品种二棱大麦,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63 d。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强,叶宽大,叶耳及籽粒浅紫色,成熟时穗子倒垂,大概与地面平行。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植株中等,株高50~70 cm,穗长7 cm;最高苗1 185 万苗/hm2,有效穗799.5 万穗/hm2,成穗率70.9%。每穗总粒数24 粒,实粒数22 粒,结实率91.5%,千粒重42 g。田间综合表现:分蘖力强,耐肥、耐密植,抗倒伏,整齐度好;高抗条纹病、锈病,轻感白粉病;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粒色为黄白色,粒型椭圆状,长芒,落粒性中等。适宜于云南省海拔1 200~2 400 m 地区种植。
在腾冲市固东镇罗坪村(海拔1 750 m)进行水稻后大麦(腾云麦4 号)播期试验,10 月25 日至11 月15日每隔5 d 播1 期,共5 个播期,3 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表明,腾云麦4 号最佳播种期为11 月上旬。
通过多点试验发现,不同海拔的旱地种植大麦关键是抓住节令充分利用雨季末期雨水抢墒播种,在海拔2 000 m 左右旱地,最好能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作早秋麦播种完毕,可减轻冻害,茬口无法错开的最好推迟至10 月下旬以后抢墒播种。9 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旱地麦播种,冻害、旱害重,不利于高产。海拔降低或气温较高区域可适当放宽播种时间。
不同区域不同农户种植啤饲大麦施氮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品种需氮特性也不尽相同,探索啤饲大麦需氮规律,选择最佳施氮时期和方法指导生产。
在腾冲市固东镇连续2 年进行3 个品种(腾云麦4 号、保大麦6 号、保大麦8 号)3 种施氮方法试验,3次重复。氮肥统一施尿素675 kg/hm2,氮肥处理设一次性作种肥施用;氮肥70%作种肥、30%作分蘖肥分2次施用;氮肥50%作种肥、20%作分蘖肥、30%作穗肥分3 次施用。试验结果表明,以70%作种肥、30%作分蘖肥的施氮方法产量(7 815 kg/hm2)和50%作种肥、20%作分蘖肥、30%作穗肥的施氮方法产量(7 980 kg/hm2)差异不显著;一次性作种肥的施氮方法产量(6 270 kg/hm2)最低,和种肥2 次、3 次分施的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故施用氮肥以种肥、分蘖肥2 次分施或种肥、分蘖肥、穗肥3 次分施产量高,但施穗肥处理(3 次施)的次生无效分蘖(缩脚穗)增多,生育期延迟3 d,白粉病、锈病危害重,倒伏增加,而且费工费时。氮肥一次性作种肥施用不利于高产。
在腾冲市固东镇选用腾云麦4 号进行密度、施肥量2 因素试验:设3 种密度,3 种施氮量,共9 个处理,3 次重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大麦产量有显著影响,密度对大麦产量影响小,氮肥施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大麦产量的提高,密度过高大麦无效分蘖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白粉病的严重程度与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相关,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增加,白粉病严重度增加;生育期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相应延迟。密度和施氮量交互作用强,密度低需要多追施氮肥,密度高要适量控制氮肥用量。
腾云麦4 号最适宜密度为基本苗300 ~330万/hm2,用种量150~180 kg/hm2;最佳需氮量为尿素675~750 kg/hm2。
腾云麦4 号属于高产优质、抗旱抗寒抗病、耐瘠广适、分蘖力强的春性中早熟啤饲大麦新品种,适宜中高海拔水田或旱地种植。
播种前晒种1~2 d 后药剂处理种子:每10 kg 种子用6%戊唑醇悬浮剂5 ml 兑水1 kg 拌种,种湿即可,种干即播,可有效防控条纹病等,防效达95%以上;或每10 kg 种子用粉锈宁20 g 拌种堆捂2~3 h 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治条纹病和黑穗病等。有条件的每10 kg 种子用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60~70 ml 拌种,可有效防治蚜虫,节约生产成本。
水田:10 月25 日至11 月20 日播种,播种太早易受冻害,太迟影响后作早栽。旱地:9 月10 日前尽早抢雨水播下,3 月初收获。烟后大麦:9 月30 日至10 月10 日播种,既可获取高产,又可保证大麦在4 月初以前收获,保证4 月中旬的最佳移栽节令。
腾云麦4 号为二棱品种,采用规范化分墒条播的,播种量150~180 kg/hm2;采用免耕撒播的增加播种量52.5~75 kg/hm2。板墒麦:2 m 开墒,沟宽0.3 m,净墒面1.7 m,沟深沟直、墒平土细,拉线条播,每墒种6行,行距0.28 m 左右。碎墒土盖麦或起沟土盖麦,种肥入土,减少露种、露肥。刨墒麦:前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残膜等,然后机耕或畜耕,做到深耕、土细,保持土壤疏松、平整,整地后人工撒播种子、肥料,然后人工理墒起土盖麦或浅锄盖麦,平地或缓坡地可采用小型旋耕机浅旋盖种,尽量减少深子、露子、丛子,促苗全、苗齐、苗匀。
有机、无机肥结合,配方施肥,改“前少、中促、后补”施肥原则为“前促、中补、后控”,磷、钾肥在播种时一次性做基肥施入,氮肥50%~60%做基肥,40%~50%在拔节期以前施下,以分蘖肥为主,拔节肥和偏肥为辅。底肥:施腐熟农家肥22.5~30 t/hm2;种肥:施尿素300~375 kg/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追肥:施尿素225~300 kg/hm2作分蘖肥,抢雨水撒施。长势不匀田块,拔节前后追施尿素75~150 kg/hm2作偏肥。
杂草2-3 叶时,用爱秀(5%唑啉草酯乳油)1 200 ml/hm2加10%苯磺隆粉剂20 g 兑水675 kg/hm2喷雾,对禾本科杂草(特别是虉草有特效)及阔叶杂草均有90%以上的防效,并对麦苗无药害或药害较轻。
在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据旱情适时灌水3~4 次。出苗期适灌,增加田间出苗率;灌浆期、成熟期早灌,防止高温逼熟,增加千粒重。采取大水灌入、淹近墒面、表潮里湿、速灌速排,忌久淹。
大麦生长期间主要病虫害为白粉病和蚜虫,抽穗前大麦白粉病和蚜虫发生时,可选用戊唑醇或己唑醇粉剂和亮蚜乳油(二甲基二硫醚)等药剂混合防治病虫害1 次。齐穗后,视蚜虫发生情况防虫1~2 次。由于播种早、成熟早,容易发生鼠害,因此要在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投放毒饵诱杀1~3 次。
大麦至蜡熟期末期麦粒有机物质不再增加,干物质积累已达最大值即可收获,采用机械收获,适期收获的大麦产量高、品质好。还要重视秸秆还田,禁止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