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 侯培培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游戏教学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运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形式引入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简化数学知识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能较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以《观察物体》一课为例,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验从正面、侧面、背面、侧面等多个位置看到物体时的情况,让学生在观察物体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发展数学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创设情境:“请问大家都认识班上每位同学了吗?如果老师给大家出示一张同学的照片,你们是否能叫出这位同学的名字呢?”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张背面照,此时学生十分困惑,教师为学生出示两张侧面照,学生继续猜测,最后让这位学生站起来和大家打招呼。教师继续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学具。教师:“请大家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学生纷纷说出前后左右等位置,教师接着询问学生:坐在位置上看到小熊是什么形状?学生A:“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它的一张嘴巴、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两只熊掌和熊脚。”教师:“你观察得十分认真,没错,这个视角就是正面!”学生B:“我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它的左手左脚,左耳朵和眼睛……”教师:“其实这位学生描述的方位是侧面。”学生C:“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它的屁股、后背、后脑勺。”教师为学生讲解此方位可称为背面。上述游戏即让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观察玩具小熊,让学生了解方位知识。
在选择游戏时,应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并结合学生学情,这样能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在游戏中思考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借助“猜数”和“数数”小游戏,让学生数出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并在此基础上对物体数量进行初步估算,大大增强数感。与此同时,借助游戏能比较物体的多少,明确语言文字中的“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义以及其中存在的相对性,最重要的是能在学习中运用语言表述,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具体教学中可采取实物感知方式,教师出示100 颗装的杏核,“大家从这堆杏核中能看出有多少颗吗?”数出10 颗杏核,引导学生明确:“大约一把左右。”教师随即抓了5 颗和10 颗放到一起,“杏核的数量加起来有20 颗吗?为何?”学生:“用手抓一把杏核可能是10颗左右,一小把绝对没有10 颗,那老师手里抓的杏核数量绝对不会超过20 颗。”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究竟手里有多少颗杏核呢?一起数一数吧!”师生先从5 颗数到10 颗,让学生直观感受到5 和10 较为接近,此时可告诉学生10 颗杏核比5 颗杏核多一些,5 颗杏核则比10 颗杏核少一些,换言之,即当前杏核颗数比之前要多,之前的杏核颗数要比现在要少。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数:1、2、3、…、98、99、100,盒子中共有100 颗杏核。学生在数数过程中感受到1 到10,10 到100 需要经历较多数字,10 颗杏核和100 颗杏核相比少得多,100 颗杏核和10 颗相比多得多,二者为相对关系。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注意力无法快速集中到学习方面,导致课堂经常存在注意力涣散现象。对此,教师可将部分重难点知识转为数学预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
以《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树立100 以内数的概念的知识印象,并数出100 以内的数。教师先为学生讲解100 以内数字概念,再为学生创设以下游戏活动: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不同数量的动物,并让学生快速抢答,回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可获取胜利。上述游戏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后能有效掌握100 以内数字,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可设置竞争性与合作性较强的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数学素养。以《表内乘法》一课为例,该章节目标是让学生掌握2、3、4 乘法口诀,增强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师设置的游戏是先让学生抢答2×3 和3×4 的算式结果,如果回答太慢或回答错误,就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任意挑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通过算式游戏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总之,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用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还能简化数学知识难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