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训平,邹子仪,曾桂华,翟锦添,陈康平
(博罗县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100)
腮腺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唾液腺,也是腺肿瘤经常发生的部位。从临床研究上看,最常见的两种良性肿瘤包括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其中腺淋巴瘤具有双侧多发和受累现象的特点,而腮腺多形性腺瘤则具有临界瘤的特点,比如说包膜不完整[1]。临床上经常使用传统剜除术进行治疗,但是手术后很容易发生病变细胞转移或者是病情复发的情况,十分不利于患者的生存治疗[2]。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大多数都需要利用细针穿刺活检,这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比较低,也容易促进肿瘤细胞种植风险增加。为此,我们将CT 检查应用于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过程中[3]。所以,本文以25 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和25 例腺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8 年2 月—2019 年12 月期间,对CT 检查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整理的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25 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和25 例腺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8 年2 月—2019 年12 月期间,对两组患者均实施CT 检查。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年龄最小的30岁,最大的72 岁,平均年龄(62.7±4.8)岁,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灶有27 个;腺淋巴瘤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最小的34 岁,最大的76 岁,平均年龄(59.8±4.4)岁,腺淋巴瘤患者的病灶有28 个。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纳入软件SPSS20.0 系统发现P>0.05,无差异可对比。
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与腺淋巴瘤患者均接受CT 检查。选用的设备为GE64 排螺旋CT 扫描仪。检查前调节设备参数:电流135mA、电压120kV、螺距1.0 层厚2.5mm、矩阵300*300mm、旋转时间0.5s/圈。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从眶耳线开始扫描至锁骨平面,与此同时,需要扫描腮腺头颈部。CT 平扫结束后,在患者前壁肘部静脉注射非离子对比剂370mgl/ml,使用高压注射器,使用剂量为80ml,注射速度为4ml/s。注射完30s 红藕即可开始动脉扫描[4]。
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与腺淋巴瘤患者均接受CT 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CT 影像学特征,其中包括腮腺肿瘤的位置、肿瘤大小、形态、生长轴线、肿瘤内低密度、周围血管影像等特征[5]。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 的Excel 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CT 检查后,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灶有27 个、腺淋巴瘤患者的病灶有28 个;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发病部位、肿瘤周围血管影、肿瘤内低密度、生长轴线等指标与腺淋巴瘤的指标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肿瘤大小、左右叶分布情况、形态等指标与腺淋巴瘤患者指标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
25 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共有27 个病灶,其中单侧单发病灶23 个、单侧两个病灶2 个;左侧病灶14 个、右侧病灶13个。27个病灶主要分布在深叶5个、浅叶20个、跨叶10 个。形态:圆形13 个、椭圆形11 个、结节状3 个。生长轴线:前后轴线7 个、上下轴线17 个、无明显方向性3 个。形态不规则、肿瘤内呈低密度。
25 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共有28 个病灶,其中单侧单发病灶22 个、单侧两个病灶3个;左侧病灶11个、右侧病灶17个。28个病灶主要分布在深叶6个、浅叶17个、跨叶5个。形态:圆形11 个、椭圆形13 个、结节状4 个。生长轴线:前后轴线9 个、上下轴线12 个、无明显方向性7 个。
两种肿瘤在腮腺浅叶比较多发,腺淋巴瘤在腮腺后部比较常见。腺淋巴瘤通过平扫发现肿瘤呈低密度影、小圆形囊腔样、边界比较清晰、密度较低。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相比,强化CT 扫描更低,且能够看见血管穿行和血管包绕肿瘤的特征。
从临床研究上看,腮腺多形性腺瘤属于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中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6-7]。临床上也将腮腺腺淋巴瘤叫做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有多发性特点。这两种肿瘤都属于良性肿瘤,通过检查发现,具有边界清晰的特点,形态呈结节状、圆形或者椭圆形,在腮腺浅叶比较常见[8]。腮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深叶、浅叶和下部。导致腺淋巴瘤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腺瘤样出现增生的情况,与此同时淋巴组织受到浸润[9]。所以说,腺淋巴瘤在浅叶后方比较多见,而腮腺多形性腺瘤也多发于腮腺浅叶,在唾液腺上皮上比较常见。通过CT 扫描能够有效地将肿瘤之间的差异鉴别出现,再加上增强扫描能够确认病灶分布情况、密度[10]。
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经过CT 检查后,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灶有27 个、腺淋巴瘤患者的病灶有28 个;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发病部位、肿瘤周围血管影、肿瘤内低密度、生长轴线等指标与腺淋巴瘤的指标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肿瘤大小、左右叶分布情况、形态等指标与腺淋巴瘤患者指标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CT 扫描能够将两种肿瘤清晰的分辨出来,能够通过影像特点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综上所述,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利用CT 扫描能够有效地进行鉴别,通过CT 影像特征可以分辨出发病部位、肿瘤类型、数目、形态及周围血管影,为主治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临床诊断有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