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伟 ,何 斌 ,邓蓉蓉 ,李 东 ,杨永平 ,陈 橙 ,陶利文 *
(1.武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6;2.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08;3.宜昌市夷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宜昌 443100)
当前,我国养猪业已逐步进入规模化、集约化阶段,生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势必会造成养殖密度的升高,这就给动物疫病防控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加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探索个性化的生物安全体系势在必行。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动物疫病防控手段,它主要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得猪群免受病原的侵袭,或降低机体内及周围环境中病原的数量,达到机体不携带病原或携带病原不发病的效果,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1]。
生产区消毒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栏舍消毒、环境消毒、道路消毒、门口消毒等方面。栏舍消毒可分为空栏消毒和带猪消毒,空栏消毒是指当全部栏舍或小单元清空后,对栏舍进行清理、清洗、干燥、消毒、再干燥等程序,确保栏舍洁净、干燥,可采取火焰灼烧、喷雾消毒、熏蒸消毒、石灰乳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带猪消毒是指对有猪存在的栏舍进行消毒,多采用喷雾消毒的方式进行,一般有固定的时间和消毒频率。带猪消毒要避开阴雨潮湿的天气,多在晴朗、干燥、微风、温度适宜的时间段进行。环境消毒多采用喷雾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场内实际情况确定。道路消毒可采用喷雾消毒或石灰乳泼淋的方式进行。栏舍门口的消毒主要是对人员的鞋子进行消毒[2],多采用消毒池或生石灰垫的方式,根据场内情况、天气、季节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对猪群进行免疫注射是当前预防大多数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措施,猪场免疫体系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免疫谱和主要疾病;2)确定疫苗性质、种类,免疫剂量、途径、方法;3)确定首次免疫时间;4)确定是否加强免疫和间隔时间;5)确定基础免疫程序,并不断优化。
猪场保健体系主要是针对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进行的一种综合性措施,保健程序需要根据当地猪病流行情况,结合场内实际情况来确定,可通过饮水、饲料、注射等方式给药,也可以通过改善猪群生长环境、调整日粮配制、添加益生菌和植物精油等方式来提高猪群的健康度,预防疫病在猪群中暴发和蔓延。
猪病诊断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是感染诊断还是健康监测;2)明确是对一种还是几种猪病进行诊断、监测;3)确定样品采集与送检方法;4)制定年度疾病监测计划;5)制定临时送检诊断流程;6)制作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及防控建议;7)做好疾病监测年度分析。
病猪治疗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药敏试验筛选药物;2)确定给药方法;3)确定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配伍禁忌;4)做好日常治疗记录和效果评估;5)做好药物贮存与使用管理。
生产区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死猪、胎衣、药瓶、疫苗瓶、已用过的输精器材、粪污、废气等处理方式方法进行选择与优化[3]。
在猪场的建设过程中,场址和生产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它是猪场疫病防控的基础。通常情况下,两点式或三点式的生产方式相比一点式的生产方式更有利于疫病的防控。在选址过程中,一般遵循人烟稀少、地势高燥、通风良好、向阳避风、自带屏障、主导风向下风向、交通便利、远离居民、非基本农田和林地、有配套农田或林地、适宜养殖区等原则[4]。
猪场外围要建设规范化的消毒站,消毒站一般建在离猪场2~3 km以外的必经之路,消毒站要配备专业化的消毒设备、消毒池、消毒药品、消毒人员等,一般对拉猪车辆、转猪车辆、拉料车辆等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后,需经专人检查并开具通行证后方可通行。消毒药的配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并做到当天配制当天使用,不使用过夜的消毒液。雨天时,应加大消毒液的配制浓度。消毒站是养殖场外的第一道生物安全防线,可有效防止病原的引入和扩散,是猪场安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
中转站位于消毒站和猪场之间,一般需要建设两个反向装/卸猪台,一个朝向养殖场方向,另一个背离养殖场方向。中转站需配备专业化的消毒设备、消毒药品、消毒人员等。消毒液的配制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做到当天配制当天使用,不使用过夜的消毒液,雨天应适当加大消毒液浓度。通过建设中转站,可以避免外来车辆、人员与场内车辆、人员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因车辆、人员交叉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中转站是避免引种、猪只转运、猪只销售等过程中病原的引入和扩散的有效措施,是猪场外的第二道生物安全防线。
3.1.1 车辆消毒
所有车辆(轿车、购物车)都需在生活区门口外消毒场所经过清洗、干燥、消毒、再干燥等程序后方可进入迎宾区,消毒药的浓度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雨天适当加大配制浓度。不允许车辆进入内部员工生活区。同时,场内门卫需做好相关检查和登记工作。
3.1.2 物品消毒
所有物品(衣服、用具、食品、蔬菜、水果等)都需在迎宾区的物品消毒室进行消毒,物品消毒多采用臭氧消毒,消毒室的空间大小要和臭氧发生器产臭氧的效率相匹配,同时也要注意消毒时间的控制。完成消毒程序后的物品方可进入迎宾区或食堂。
3.1.3 人员消毒
所有人员在进入迎宾区前都要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更换鞋袜。同时,所有人员必须在迎宾区的沐浴室进行洗澡、更衣后方可进入,换下来的衣服需经过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洗、干燥后才能带到迎宾区或场内员工生活区[6]。做好外来人员与生活区员工的隔离工作,饮食、活动均要做到相对隔离,隔离两天三夜后才能进入内部员工生活区。
3.2.1 车辆消毒
运料车、场内转猪车辆等需经过专门通道进入生产区;外部拉粪车、无害化处理车等不能直接进入生产区,只能在养殖场建造的粪污堆积场所或病死猪存放场所装运粪污或病死猪,并按照外来车辆消毒程序进行消毒,雨天要适当提高消毒液的配制浓度。
3.2.2 物品消毒
场内员工从生活区到生产区时,要对携带物品进行擦拭消毒,主要指衣物、通讯设备等。消毒液要做到当天配制当天使用,不使用过夜的消毒液。同时,要做好存放消毒液容器的防晒防寒,确保消毒效果。
3.2.3 人员消毒
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要设置外消毒池、外更衣间、沐浴间、内更衣间、内消毒通道。外消毒池主要是用于人员鞋底消毒,多采用在较浅的消毒池内铺设消毒垫的方式进行消毒;外更衣间是为了存放场内员工在生活区所穿的衣服、鞋子;沐浴间是为了让从生活区到生产区或从生产区到生活区的员工进行沐浴;内更衣间是用于存放员工在生产区所穿的衣物和鞋子;内消毒通道是指员工洗完澡、换上工作服后到生产区的必经通道,多采用喷雾消毒和消毒池消毒相结合的方式。
猪场生物安全信息平台建设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1)猪场外围流行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2)猪场内部发生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猪场外围与内部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都很重要,是猪场预防疫情发生的重要手段[7]。其中内部发生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尤为重要,建立内部发生疫情预警系统包括猪场消毒效果评估与预警、猪场内生物传播媒介预警、猪场免疫抗体监测预警、生产报表分析预警等方面。
猪场内部发生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要以猪场内部相关兽医指标为基础[8],比如与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相关的生产数据,通过对这些兽医指标的收集与分析,找出影响猪场平稳生产的主要问题,再结合猪场月度生产报表、季度实验室监测结果、突发疫情时检测结果,以及年度动物疫情走势,确定影响猪场平稳生产的因素,探讨解决办法,最终实现猪场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