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志娟
【摘 要】 区域活动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这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在创设区域的选择上,我比较注重生活区的创设,旨在对生活区操作材料进行策略性地投放,以有层次、有系统地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 小班;生活区;投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小班阶段,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所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十分牢固,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敏感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在生活区我们应该如何有选择性地投放材料,使幼儿身心愉悦地投入区域游戏的同时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
一、投放的操作材料应贴近幼儿的生活
小班幼儿年龄小,而且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都是由成人包办的,到了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如穿衣服,每天午睡前总会有许多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为此,我们积极为幼儿营造了他们所熟悉的家庭式氛围的娃娃家区域。在娃娃家里我们布置有小厨房、小客厅、沙发、小床、梳妆台等和家庭相对应的活动区域,每到活动开始,娃娃家里就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孩子几个人,妈妈叫醒熟睡的小妹妹,给她穿衣、洗脸、刷牙,娃娃给小妹妹喂牛奶等一系列情景被孩子们模仿得惟妙惟肖,我们把较枯燥的生活自理技能融入情境中,幼儿乐意学,掌握得好,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在喂娃娃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不注意掉了食物,其他孩子看见了就会提醒他,吃东西的时候不能掉,不能浪费粮食,渐渐小朋友在吃点心、吃饭的时候都很注意,接着盘子,不让饭掉了。
二、投放的操作材料需有安全性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小班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很差,因此,我们在生活区投放的材料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对于半成品,如牛奶盒、药盒、箱子、瓶、布、纽扣等物品,做到定期擦洗消毒。例如:在投放生活区材料时,我们制作了“喂瓶宝宝吃饭”,在做瓶宝宝的时候,我们就用剪刀把嘴巴剪得很仔细,并用透明胶带把他的嘴巴包了起来,而且,我们在选择喂食工具时,也挑选了光面的勺子和筷子,以防划伤孩子的手。
三、投放的材料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小班的幼儿,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初始阶段,为了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我们利用开展生活区域游戏活动,在“生活区”区域中根据相应的材料,添置了扣纽扣用的小衣服,布料制作的螃蟹伸缩脚,給小动物喂食的食物(乒乓球、弹珠),大小不一的彩色吸管及粗细不同的线等材料。让孩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来练习扣纽扣、解纽扣;給小动物们喂吃大小不一的食物(乒乓球用勺喂大嘴青蛙吃;小弹珠用筷子喂小白兔吃)、穿项链、连吸管等,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四、投放的操作材料必须具有递进性
所谓的递进性,就是根据这一时间段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主题目标是什么,然后对生活区的材料投放进行调整,提供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改进和补充。如:发现前阶段投放的喂瓶宝宝吃饭已经无人问津了,我就增添了一些“小嘴巴”的瓶宝宝,一个很细小的材料调整,没过几天,生活区就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
五、投放的材料应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同一活动区里,由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师投放的材料不仅要考虑到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还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做到材料投放的层层递进,这样的话,孩子们在进行活动时可根据自己的的兴趣、需来选择活动。如:针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我在“生活区”准备了大孔的吸管,让其穿项链;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则让他们穿小孔的珠子,做成漂亮的手链。这样的话,使每个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都获得不同的经验,有效地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皮亚杰指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生活区材料的投放,是小班幼兒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素材,是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根本,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主体发展规律,挖掘幼儿主体的内在兴趣,深度整理生活物品,以此作为基础,科学地、合理地投放生活区操作材料,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搭建更有开放性的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3]高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