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铠宁
(南宫冀南长城医院 河北 邢台 055750)
对于临床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一般情况下,需要依靠影像学的资料进行确诊,所以本次研究纳入本院2018年12 月—2019 年12 月接收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研究过程如下。
纳入本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接收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0.0±23.0)岁;根据患者入院时间:急性起病(7 天内)患者6 例,亚急性起病(7 ~30 天)患者9 例,慢性起病(30 天以上)患者5 例。本次纳入研究患者均在家属知情情况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核、批准。研究遵循自愿、保密、尊重三大原则,凡涉及患者隐私相关内容信息,均严格遵循相关原则,维护患者自身权益[1]。
CT 检查:(1)仪器:GE64 排螺旋CT 扫描仪;(2)参数设置:层厚:7mm;层间距:7mm;(3)头颅常规断层扫描,轴位平扫,增强对比剂为碘海醇100mL[2]。
核磁共振检查:(1)仪器:西门子1.5T 核磁共振扫描仪;(2)线圈:8 通道头部表面线圈;(3)参数设置:视野:230mm×230mm;距阵:256×256;层厚:7mm;实施常规序列扫描,具体参数如下:①T1WI 序列:TR:195ms;TE:4.7ms;②T2WI 序列:TR:3000ms;TE:106ms;③FLAIR 序列:TR:6000ms;TE:4.780ms;TI:2028ms;④DWI 采用EPI 序列,对三大垂直方向施加扩散梯度,参数:b=1000s/mm2;TR:3400ms;TE:102ms[3]。
血管造影:(1)方法:3D 相位对比法成像;(2)参数:TR:76ms;TE:9.09ms;流速编码:10cm/s;层厚:0.8mm,检出数据可进行MIP 重建[4]。
检出结果评估:由本院神经内外科及影像科高级职称医师共4 名根据影像学资料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对存在异议的诊断结果,需医师协商后进行记录。
计数数据以率表示,用Pearson 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数(n)率(%)表示,t检验、χ2,检验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 例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其中:上矢状窦受累9(45.0%)例,乙状窦受累6(30.0%)例,横窦受累3(15.0%)例,直窦受累2(10.0%)例。
20 例患者行CT 检查,其中:静脉窦高密度区见“带征”患者4(20.0%)例,一侧脑回肿胀且静脉窦密度降低患者6(30.0%)例,高密度出血病灶患者3(15.0%)例。
20 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20(100.0%)例均显示静脉窦病变,其中T1WI 序列显示:等或高信号,T2WI 序列显示:低混杂信号,FLAIR 序列显示:高信号。10(50.0%)例显示静脉窦旁脑回增粗肿胀,其中T1WI 序列显示:低信号,T2WI 序列显示:高信号,FLAIR 序列显示:高信号。6(30.0%)例患者静脉窦内周围出现条片状征象,其中T1WI 序列显示:高信号,DWI 序列(b=1000)显示:高或等信号。
20 例患者血管造影显示:病变静脉组织内无显影,且静脉窦内呈现充盈缺损状态或显示为“空三角征”。
脑静脉窦血栓主要就是,由静脉窦引发的静脉组织回流受阻所呈现出的一种情况,其属于一种比较具有特殊性特点的脑血管的疾病种类。这种疾病实际上在临床上发病机率相对是比较少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没有提到准确的定律。大多数认为与感染、产褥期、机体营养不良、脱水等一定的问题拥有着关联。一般情况下,多见于老年人和产褥期的女性。临床呈现出的特点就是疼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各种表现。脑静脉窦血栓疾病的病因,以及病变的部位是不同的,所以临床所呈现出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再加上其临床的症状并没有显著的特征,在临床的检查和诊断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现象,最终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影响患者预后的效果,甚至造成了患者生命受到威胁[5]。
核磁共振自身拥有着多序列,多参数高分辨率成像的优势,可以对组织内部不同的血栓情况进行正确的辨识,因此本文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得出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及CT 诊断的临床价值均较显著,CT可作为临床初筛方法,可结合核磁共振进行临床确诊。本次研究得出的结果中,检出情况:上矢状窦受累9 例,乙状窦受累6 例,横窦受累3 例,直窦受累2 例;其中CT检查见“带征”患者4 例;磁共振成像检查:20 例均显示静脉窦病变,9 例显示脑实质病变。可以了解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及CT 诊断的临床价值均较显著,CT 可作为临床初筛方法,可结合核磁共振进行临床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