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荣金
(平果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平果 531400)
所谓畜牧养殖指的是给畜禽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提供一定的饲料、牧草,对它们进行人工繁殖与饲养,从而得到相关的畜产品。畜牧养殖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多数畜牧养殖场基本上都处于农村地区以及城市的外围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扩大,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畜牧养殖却不能盲目的扩大,扩大畜牧养殖业一定要以科学的技术和专业的知识为基础,若不依靠科学技术随意的扩大养殖规模,会给牲畜的生长环境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增加畜牧养殖中牲畜感染疫病的风险,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因此,畜牧养殖户一定要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来发展畜牧业,本文对引发疫病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合理的方法对疫病进行处理与防控,从而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高质量的畜产品。
某省人口众多,地域较为辽阔,但人均土地只有0.082 hm2,在此规模之上的畜牧业只占据3%。由于人多地少,如今畜牧养殖业大多呈现出点状分布的特点,个体经营规模明显超出承包经营规模。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有超过六成的个体养殖户会选取自建养殖场地的方式。比如针对小型的猪、鸭、鸡等畜物,通常都是采取集体圈养的方式。动物中一旦发现疫情,很难被隔离处理,由于疫病流传的速度相当之快,传染性也非常地强,致死率很大,所以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1.2.1 养殖管理人员的防疫意识不强
该省自2018年开展疫病防御知识普及超过700次,但是针对性较强的普及活动不多,只有200次,其中与养殖户进行交流的只有不到40%,所以该地的防疫观念亟待优化。许多养殖管理工作者受教育程度低,其中大多没有参加过疫病防治培训活动,疫病防治认知不到位。相关管理人员的疫病预防意识不强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大多数管理人员清理牲畜圈舍不迅速、不合理,清理工作不积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得许多粪便堆积,进而渐渐地滋生出大量多菌;第二,养殖管理人员消毒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定期对禽畜进行消毒,使得牲畜生长环境中存在大量有害微生物;第三,养殖管理人员的疫病防控常识不够扎实,牲畜出现疫病时不能及时进行防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2.2 养殖防疫条件不足
一些养殖场的修建地址以及布局设计考虑都不够充分,所修建的养殖场无法达到防疫要求。还有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对废弃的场地进行极其简约的整理后就当作养殖场来使用,这样的场地根本不符合要求。由于养殖场地较小等因素,导致牲畜的生活区和生产区连在了一起,提高了牲畜的发病率,牲畜间一旦有疫病发生,就会在整个牲畜圈里迅速传染,若没有及时进行隔离与防控,会加重疫情,导致牲畜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本省乡村畜牧行业的防疫工作者较少,平均30户养殖户仅配置防疫工作者1人。防疫工作者的缺乏致使乡村防疫知识宣传不到位,许多养殖户不了解防疫知识。大部分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养殖技术,他们饲养牲畜时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混养不同年龄与不同品种牲畜的现象时常发生。养殖从业者不注重种苗引入工作,采购途径不正规,致使牲畜的健康没有保证。另外不注重平常的清洁,未第一时间将动物的排泄物清除,致使病毒大量繁衍。在饲养牲畜的过程中还时常出现通风差、养殖密度高等一系列问题,加大了畜牧养殖中牲畜感染疫病的概率。此外,养殖户在引进外来物种时不知如何选择健康的牲畜,给后代的健康成长和存活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要想对养殖疫病进行有效防控,就要提高养殖人员的职业素养,定期对他们进行畜牧养殖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疫病的防控能力,让他们学会利用科技手段控制疫病的出现与传播。
依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农医发〔2016〕35号)上的规范标准,对我国明确的强制免疫病种,依据我国统计局所发布的畜禽统计规模以及疫苗补助标准,积极推广中央财政强制免疫补助工作,落实针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的费用、免疫成效监测评估以及人员防护等工作,同时还需要践行好强制免疫方针、实施强制免疫规划、买入防疫服务等等。
按时对养殖工作者以及养殖状况予以核查,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各级畜牧兽医单位需要强化对管辖区域中的疫苗生产单位的监管力度,遵循兽药生产质量管控规范(GMP)的相关条例,规范疫苗生产工作。大范围推行兽药“二维码”管控机制,强化疫苗追踪以及全程质量管控力度,大力惩罚制售假劣疫苗行为。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免疫记录,养殖场(户)要登记好畜禽存栏、出栏、免疫等状况,尤其是疫苗类别、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等资料。
各个地区还需要增强“先打后补”的落实力度,基于真实情况编制具体的实行计划,力争在2020年之前将所有的养殖场都划入实施范围。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参照青岛市“先打后补”电子化管控的成功经验,加快强制免疫补贴线上申请、智能化审核、“一卡通”开发平台构建力度,将规模养殖场在线填写的疫苗运用数量、牲畜养殖规模作为根据,联系国家兽药产品追踪系统的信息,计算发放补贴。对当前无法符合“先打后补”标准的养殖场,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落实统一买入省级疫苗的工作,而且还可以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
在春季统一免疫工作实施之前,动物疫病防治中心应当筹划省级免疫技术培训活动,各个级别的畜牧兽医单位应当安排防疫工作者参与免疫技术培训活动。疫苗和诊断试剂供给单位应当开展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有关活动。养殖人员只有对动物疫病的基础知识和防疫知识有详细的了解,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疫病的爆发,从而降低经济损失。要想养殖业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养殖人员就必须学习动物疫病知识,熟知通过牲畜的疾病症状等等。
首先应当将科学预防牲畜疫情爆发作为目标,基于真实的水源状况与地貌状况,严格依照畜牧养殖的有关规范,在科学选择地点的前提下对养殖区与生活区进行划分,引入牲畜的时候一定要从正规途径购入,严控牲畜的引入,阻隔疫病的传染源。
结合不同养殖环境的具体状况,要对圈舍内的尿液以及粪便予以迅速清除,还要留意水槽及食槽的清除工作,定期进行牲畜自身以及圈舍的消毒。依据动物综合生长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饲料的类型和用量,做到均衡搭配,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饲喂。另外还要注重牲畜的接种工作,如果有患病动物,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综合的措施来提高牲畜的抗病能力。
总之,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是畜牧养殖的主要任务,众所周知,“非洲猪瘟”是现阶段我国猪肉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因此,养殖户要想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就要积极学习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提高疫病防控意识,运用科学的技术来进行疫病诊断与疫病防疫。只有了解牲畜疫病多发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予以解决,才能在保证畜产品安全性的基础上促进畜牧养殖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