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周银花
数学教学课程一直以来是教育从业者公认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思维结构与理论结构并不成熟,在处理数学课程信息的时候,往往不能进行抽象的联想,而这也是每个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耗费诸多心力于创新教学计划,使教学质量得以保障。近些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涉及范围,微课程教学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当前教育局面,它可以代替传统课堂烦琐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筛选重点内容,每节课程用时较短,并且不受空间与时间的硬性条件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辅导学生知识。可见将其运用在小学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这门学科本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理解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但往往小学生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讲解工作。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章节时,老师不仅要预留出大量讲解知识点的时间,还要勾画出图形模板帮助学生理解,导致教师讲解比例过重,师生互动与学生提问时间相对减少。沟通出现问题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且无法充分掌握教学知识。
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已成为课堂教学主体,但由于课堂时间分配不平衡,学生参与度不高,致使学生自主性降低,就数学课堂而言非常不利。在讲解“圆的面积”课程时,其中涉及的圆周率π 的取值范围、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等概念时,学生若无法持续保证参与度,在学习时时常分神则无法充分理解字母的含义,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
由于小学生不具有升学压力,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所以课余生活与时间较为充足。教师也需利用这一点,明白教育的视野不应仅局限在课堂中,打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思想,将课堂延伸至课外。锻炼学生广角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注重教学长期发展。
若想发挥微课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可以将教育计划分为两点实施环节:
教师须对讲解内容进行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内容和制作课件。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教学计划逐步完成,教师要保证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主要根据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顺序决定。制作课件应注意知识点的正确顺序排列,由于“圆的面积”主要知识点是字母的意义和公式的运用,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应尤其注意。例如面积公式S=πr2是这节课程的中心点,可将其放在课件的显著位置上,而半径、直径和圆周率可以放在不同页面上。这样既不影响教学也可精准表达出课件内容,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可以将课件浓缩为十分钟左右,并在此之后加强实践与理论结合,强调并巩固课程重点。
首先,教学环节是进行微课教学的核心步骤,教师应注意语言节奏性和内容的设计,选择合适的习题锻炼学生解题能力。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首先讲解S=πr2的理论基础,进而开始做题练习。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圆面积公式是什么,留出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S=πr2。引导式提问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加深对公式的印象。
其次,教学内容一定要与目标相一致,这对于多数数学教师来讲难度性低。但多数情况下课件资源较少,教师需要自己制作课件,而难度的选取需要教师自己衡量。如何让学生对PPT 感兴趣也是教师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开展今后工作。
最后,选择合适习题也是较为重要的工作,能够精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力,也可起到帮助学生巩固思维的作用。在微课教学背景下,习题内容多数包含填空选择和应用题型,将其归总到一起同时推出。例如填空题可首先在课件中展示已知条件,所求圆的半径等于4.3cm,要求学生计算圆的面积。学生将r=4.3 代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中,若未给出π 的精准计算范围则取值3.14,推算计算公式S=3.14×4.32,得到答案。还可设置应用题提升知识难度,例如某工厂想购买圆盘但是却忘记模具,只知道圆盘周长为20 米,让学生计算圆盘面积。这个问题涉及周长与面积间的公式转换,需要学生反向推理。利用C=2πr=πd推算基本公式20=2×3.14r,得出r=0.32,将r再代入圆的面积公式S=πr2得出圆盘面积。
自我国实施教育改革至此,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信息化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并且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也在提升,已经逐渐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在众多领域中微机技术与教育界的融合效果比较显著,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较好成果,尤其在微课教学中已经实现了较好的信息化教育。随着微课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自以前的单一化教学发展至今日的多媒体微课实时教学。由此可见,以微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高效开拓学生学习空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让数学知识更加清晰直观,教师也需要重视微课教学并加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