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霄,陆兆虎
(1.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2.富阳区农业和林业局,浙江 杭州 311400)
改革开放40多年,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对物质、文化、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亲近大自然、放松身心、观光旅游,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脱贫奔小康、国强民富的重要举措受到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持续关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的政策。乡村旅游的兴起,为果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杭州果桑产业前景的分析,提出了发展杭州果桑产业的建议。
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提高生活质量成了人们的新追求,观光旅游是其重要内容。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的人数达55.39亿人次。从游客出游动机来看,73%注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到乡村去!”成出游首选。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0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54%。近年来,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比较强劲,2016、2017、2018年浙江乡村旅游接待旅客,分别为2.8亿、3.4亿、4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总人数的50%以上;全省乡村旅游服务收入和销售农产品收入,从2016年的29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27.7亿元,年均增长21%。
杭州乡村旅游发展也较快。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0.72亿人次,经营总收入61.39亿元;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了32%、乡村旅游经营收入同比增长了33%。余杭区被评为2019中国有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桐庐县接待旅客超2000万人次,位居浙江西部县域第一名。淳安县和建德市也跨入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行列,拱墅区、西湖区、临安区都列入浙江省全域旅游的创建名单。杭州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村、景区镇、特色小镇大量涌现;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杭州旅游业的新动能,果桑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春季乡村旅游黄金季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批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居住,在农村生活读书的孩子大幅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方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得到强化,研学游随之兴起。国家有关部门对研学旅游十分重视,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定性为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并提出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2018年,全国研学人数400万人次,人均消费3117元/次,市场规模125亿元。2019年,全国在校中小学生1.9亿人。而目前我国重视或非常重视研学旅行活动的学校占比,小学高达87.1%,初中61.5%,高中52.8%。研学旅游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我国的研学游正处刚起步阶段,学生研学游必将成为旅游业的新蓝海。果桑产业可以让学生采摘桑果、品尝美味、体验生活,喂养家蚕、认识昆虫、亲手剥茧,了解历史、增加知识、培养兴趣,既可使学生放松心情、感受乐趣、增长才干,又可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德清蚕乐谷开办几年来游客数量和收入都连年成倍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桑树的果实叫桑果,又名桑椹、桑甚、桑枣。桑椹入药始载于唐朝的《唐本草》,中医认为,桑椹昧甘性寒,入心经、肝经、肾经,有滋阴补血作用,并能治阴虚津少、失眠等症。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桑椹,单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而《农政全书》更是赞道“虽世之珍异果实,未可比之”。其它如《随息居饮食谱》《中国大药典》《本草拾遗》《滇南本草》《本草求真》等医学典籍均记载了桑果的防病保健功能。
2002年,卫生部把桑椹列为101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桑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肖小平等通过现代分析研究测定:桑椹鲜果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6种氨基酸、7种维生素、人体缺乏的锌、锰、钙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其中尤以维生素C含量最高,每100 g鲜桑果含VC高达19.8 g。梁贵秋等研究,桑果具有较高的富集硒的能力,等于同样重量的红富士苹果的5.66倍、葡萄的12.41倍,比多数其他水果都高得多,号称“天然富硒水果皇后”。李辛雷等用富阳新沙岛采摘的桑果研究表明,桑果色素呈现红色,自然鲜艳,水溶性好,提取容易、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目前各地种植的果桑是经过人工选育的以桑果利用为目的的专用品种,其果实比叶用桑的果实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杭州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栽桑养蚕。良渚古城出土的丝织物,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杭州先民,就开始了蚕桑丝绸的生产活动。杭州生产的丝绸久负盛名。“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丝绸之府”“中国绸都”等美誉,都表明了杭州丝绸的品质和地位。自古以来,杭州各地都有蚕桑生产,农民熟知桑树种植和培管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蚕桑生产有过两次大的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政策的落实,粮食产量快速增长,解决了吃饭问题的农民急需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杭州的蚕桑生产提供了发展机遇,全市蚕茧产量从1980年的6165 t到1994年的6165 t,再到1994年的14852 t,增长了1.4倍。此后,受”蚕茧大战”等影响出现了大规模挖桑,1996年全市产茧量仅6708 t。二是2000年后,国家放开粮食政策,浙江实施“蚕桑西进”工程和杭州开展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了以淳安为代表的杭州西部4县(市)蚕桑生产的大发展。全市蚕茧产量从2000年的8084 t增加到2007年的18374 t,翻了一番多。不少西部贫困山区的大学生靠父母养蚕所得完成学业,采桑养蚕、采食桑果成为不少年轻父母儿时的回忆,成为向子女叙述儿时经历的一个话题,也将成为带着子女重温小时候经历的消费因素。桑树抗旱耐瘠,可在山凹、山坡、溪滩地种植;也可在多数景区占有一席之地,在粮食生产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果桑不与粮油争地,又能丰富果品供应,助农增收。
2002年,杭州市富阳区开始少量种植果桑,之后逐渐扩展到全市。到2019年,全市各县都有种植,面积63 hm2,树龄多数在5年内。主要集中在富阳新沙岛、龙门古镇、桐洲岛、分水江流域的景区附近,以采摘游鲜销桑果和旅游门票为主要收入,少部分鲜果在菜场销售,量多时农民会采摘鲜果加工成桑果膏、酝制或浸泡桑果酒、晒成桑果干等。杭州市种植的果桑品种以“粤椹大十”为主,还有少量的“红果2号”“桂花蜜”“白玉王”“台湾长果”等品种。种植主体以家庭农场、规模大户为主,种植面积多数为2 hm2以内,3.3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仅3户;90%为露地栽培,前几年果桑收入较稳定,多数单位面积能达万元以上。2018年以来,杭州市果桑菌核病发病普遍,露地栽培的果桑菌核病发病率在70%左右,损失非常严重。2020年3月,气温骤降20℃,临安等山区出现降雪,多数露地栽培的果桑受冻几乎绝收,大棚保温措施差的也受冻减产,大部分果桑园产量只有常年的2成左右,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目前,杭州果桑种植面积小,数量少,大大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2.2.1 富阳新沙岛基地
新沙岛是富春江江心的一座小岛,离杭州市中心(龙翔桥)仅50 km,面积4.12 km2,沙滩面积超过30000 m2,岛的西面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游泳场,是夏季避暑亲水的胜地,主要以水景、林地、沙地景观、乡村风貌为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岛上主要有瓜果采摘、农事体验、农业观光、游乐园、沙滩露营、休闲垂钓、野营烧烤等休闲项目,可坐观光车或牛车赏景、品农家菜,有四星级新沙温泉度假村,是集住宿、餐饮、会务、娱乐、温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场所。1987年起步的新沙岛农家乐,是杭州最早的乡村旅游点。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到此考察后,不仅题词:“农家乐,旅游者也乐”;还称赞斗牛项目“花钱少、有特色”。
2002年,由10多位农户租地开始种植果桑,现有果桑14 hm2。每年举办桑果节,由于离杭州和富阳城区近,旅游设施又较齐全,从未出现过桑果销售问题。种植品种以“粤椹大十”为主,行株距分别为2 m、1 m,每667 m2一般栽300株,鲜果收入在1.5万~2万元。近2年,由于租期快到,农民管理粗放,再加上种植较密和病菌的积累,菌核病发病增多,收入减幅较大。
2.2.2 富阳桐洲岛基地
桐洲岛也叫大桐洲,位于富阳区新桐乡境内,总面积4 km2,江岸线长约8 km,传说因黄帝时期的药圣桐君老人在洲上种草药而得名,是富春江上最古老的江渚之一。新桐有“春天的盛会”活动,有传统民俗表演项目“战马”踏春;自行车首尾相接花田骑行的“龙”游花海;“冲出桐洲岛”亲子活动,趣味闯五关;“富春山居”秀美新桐摄影大赛;产品展销、烧烤露营、篝火晚会,皮划艇体验、森林真人CS、桑果采摘、江边垂钓等,岛上还有开心农场和农家餐馆、住宿等等。桐洲岛江面,一年中除梅雨季节,水流都比较平缓,适合大人、小孩皮划艇运动,是美国独木舟协会(ACA)首个在亚洲地区的会员俱乐部,基地所有教练均接受ACA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拥有ACA皮划艇探索教练证。
富阳桐洲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由5人合伙经营,占地14 hm2,其中果桑5 hm2。2013年,种植果桑,由于前作是油菜,且菌核病严重,受此影响,2014年因桑椹菌核病暴发绝收。2015年,经农技人员指导防病技术后,发病率控制在15%以内,此后多年桑果产量基本稳定,收入稳定在0.8万元左右/667 hm2。基地因租期临近管理粗放。2020年,为节省劳力用大型机动喷雾器喷药,喷药不够均匀,尤其是桑树下部喷药不到位发病增多,加上受倒春寒冻害影响导致减产3成。
2.2.3 大棚种植基地
桐庐灵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分水江边,附近有红灯笼度假村、瑶琳国家森林公园、垂云通天河风景区。公司占地10 hm2,有樱桃、蜜桃、黄桃、黑李、无花果等,大棚地膜覆盖栽培果桑2.5 hm2,所有水果都搞鲜果采摘,游客暴棚。2019年前,果桑收入在1.5万~2万元/667 hm2。2020年,遭倒春寒冻害,后又暴发菌核病,全园绝收。
富春街道何洪良采摘园,种植杏、李为主,配种少量果桑。2015年种植,大棚避雨栽培,以采摘为主,综合收入达3万元以上/667 hm2。2020年受冻害影响减产9成。
杭州富阳君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在富阳桐洲岛,栽有果桑、枇杷、油桃、吊瓜、石榴、葡萄、无花果、猕猴桃。其中无花果早中晚熟搭配种植,采摘期从7月开始一直可到国庆节后。2019年,定植果桑0.2 hm2;2020年,定植第2年,盖大棚覆地膜,春节前后已可见桑芽;3月26日,少量成熟,比露地栽培提早了一个月。2020年,全市多数果桑受冻发病无果可采,而此园生机盎然,挂果满枝,综合收入5万多元/667 m2。
杭州作为传统蚕区一直来以种桑、养蚕、售茧、缫丝为目的,相比金华、宁波等果桑先发地区,杭州对果桑种植、培管和防病技术的研究、积累、推广不够。现有的果桑园主要是农民自发种植,参照叶用桑的模式种植和管理,种植密度偏高,磷钾肥、有机肥施肥量偏低,多数果桑园管理粗放。种植品种单一,缺乏抗病品种。农民对桑菌核病的防治缺乏正确地认识,由于病菌侵入桑花到发现病害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往往在桑果成熟前3 d才发现桑果变白,此时再防为时已晚。因此,不发病时容易忽视,发病之后损失大而容易灰心。露地栽培比例高,大棚设施栽培比例过低,对冻害、病害抵抗能力弱。由于以上原因不能确保为市场提供产量稳定、品质佳桑果的有效供应。虽然近年来人们对果桑价值的认识度有所提高,但业界和政府都还不够重视,研究和支持力度小,仍需大力研究开发和宣传引导推广。
杭州西部贫困地区不仅拥有大片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各级财政的资金支持,作为丝绸生产原料的蚕茧又具有干贮和可远途运输的属性,随着东部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除了少数有龙头企业带动、政府为农民增收出台的扶持政策外,杭州大部分蚕区的蚕茧生产都很难再有大的作为。而作为5月旅游旺季少有的新鲜水果——桑椹,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此,首先业界要提高对果桑产业的认识,在不放弃对蚕农服务的同时,加大对果桑种植、培管、防病、销售等技术的研究,抓好试验点,总结成功经验,形成配套的技术资料,并加以宣传推广。对果桑的宣传推广不仅限于蚕桑技术的培训班,还可介入到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家乐、农业综合体、水果采摘园、高素质农民等的培训,甚至可以在基层领导培训班上宣传,对不同的人群讲解不同的内容,拓宽果桑的发展空间。如果果桑能成为各地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的标配,既不容易产生局部的供应过剩,又能增加市场供应。产业有一定规模,让农民增收,领导才能重视。应借乡村振兴的东风,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各种主体参与,不求单独拥有,只求有一席之地,助农增收。
杭州目前缺乏抗病果桑品种,对果桑种植培管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不够普及,桑果易腐不耐贮藏,又没有桑果加工企业,因此,不宜盲目连片大规模地发展。当前,杭州的果桑生产应以鲜食采摘和农户粗加工为主,遵循“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的原则,科学制定规划,以城镇游客为目标人群,优势地区优先发展。离大城市近、离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风景点近,或者就在景区的,可优先发展。附近停车、吃饭、休闲娱乐等设施比较齐全,游客接待能力强的地区,种植的规模可适当的大一些。离高速公路出口不远,在国道、省道、市县道路的路边,也可以发展一些果桑。以采摘游为主的桑果园,应大棚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相结合,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尽量延长桑果供应期,保证游客来了有果可采。
示范点要选择在城镇或当地著名景区附近,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排水方便,土地肥沃的地块种植果桑。示范点不仅要选好地,还要选好人,以服务业的理念管理经营鲜果采摘为主的果桑生产。业主或带头人要有一定的文化,重视科学技术,勤劳肯干爱动脑,不斤斤计较能投入。首先必须做好农业的本份,搞好果桑生产,能提供产量和品质相对稳定的桑果;采摘园采用或部分采用避雨栽培,铺地膜,方便游客采摘,品尝到美味的桑果,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还要有胸怀与格局,愿意介绍分享成功的经验。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与养蚕体验、小蚕销售、蚕丝文化体验、其他农产品销售等结合,增加客流和销售收入。这样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就能提高当地果桑生产技术水平和知名度,争取到政府的支持,促进果桑产业的发展。
希望省市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加快抗病、早中晚熟浙系果桑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发挥品种优势。在各地普遍反映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常规抗菌药防治桑果菌核病不理想的情况下,省级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上下联动,加快药效试验和药剂筛选,加强防病配套技术的研究。认真总结浙江果桑生产20多年的经验,形成果桑培管技术标准和防病标准及挂图,让果农看了简单易懂,促进果桑产业迈上新台阶,为杭州、为浙江蚕桑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