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讨

2020-12-16 02:58李瑞麒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院校

李瑞麒

[摘要] 2019年教育部新增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进入高职专业目录,跨境电子商务从原来的课程方向变成一个新专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开设该专业。本文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背景、专业建设方向、专业建设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以及专业建设中仍存在的困难六大问题入手,探讨高职院校新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给出该专业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2019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国家教育部新增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进入财经商贸大类,隶属电子商务类,2020年高职院校可对该专业进行招生。自此,关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归属问题尘埃落定。在此之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专业开设有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事实上,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在国内已经开展了十余年,一方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造成跨境进口商品的火热。另一方面,从淘宝、拼多多等残酷竞争中溢出的卖家纷纷把跨境出口作为新的销售渠道。高职院校为了迎合社会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特色和自身优势,在许多专业中设立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而造成发展思路混乱,教学不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和标准混乱。培养的学生不能够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岗位对专业技能的新要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内贸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高职专业中正式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后,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探索已经迫在眉睫。

2专业建设方向

众所周知,进口与出口方向的跨境电商在商品来源、消费对象、营销方式、支付方式、物流仓储模式等方面完全不同。高职院校在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时切忌搞“大而全”的模式,应结合多重因素有策略性的突出专业重点建设方向。

2.1 跨境进口电商方向

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上出口占比达到76.5%,进口占比23.5%。跨境进口电商与内贸电商联系紧密。如果按照产业链条分析,链条下游两者的销售对象、营销目标均相同。链条上游的商品来源、贸易模式、报关方式、仓储模式不同。跨境进口电商方向因为跟电子商务重合部分较多,因此不太适宜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主要建设方向。

2.2跨境出口电商方向

跨境出口电商一般分为B2B和B2C两种形式,从规模上来看,目前跨境出口B2B占比80%,B2C占比20%。但跨境出口B2B交易规模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跨境出口B2C交易模式重要性则不断提升,市场潜力或将不断释放。从模式上来看,传统的跨境出口B2B方向跟国际贸易专业较为重合,重视大客户,更多的是采用一般贸易的形式开展出口业务。B2B电商平台一般在其中扮演信息服务、交易中介或提供资源服务的角色。跨境出口B2B模式要求准入门槛较高,呈现交易主体体量较大,交易金额大、交易频次低,跟客户沟通时间长、成本高,客户流失率低、复购率高等特点。在跨境出口B2B模式中,参与主体主要由传统外贸工厂或进出口贸易公司。

跨境出口B2C模式比较灵活多样,既可以自建外语种网站也可以在跨境电商平台中进行销售。它具有交易主体体量较小,交易金额小、交易频次高。客户来源多样、复购率较低等特点。在跨境出口B2C模式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是小工厂、个人卖家、贸易商等。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设立的新专业需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当地对人才的需求,综合考虑该专业的重点建设方向。同时要结合区位产业优势及地方政府发展思路,服务于地方经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兼顾创新创业方向。综合以上因素有针对性地确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向。

3专业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模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应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导向。

专业应以就业相关度和首次就业薪资为专业建设成果的最终目标。具体的过程和手段应结合院校自身条件和当地产业考虑,有以下几种模式:

3.1学历教育+证书模式

该模式即为传统的办学模式,适合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缺乏合作企业或新开办专业时不应过于超前规划,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以课程为核心,结合仿真资源系统,以课证融通为骨干内容,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相关的1+X证书为目标的建设模式。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考取1+X证书包括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网店运营与推广、商务数据分析等。

3.2项目制校企合作

该模式是以项目制教学为主体,引入合适的企业资源人校,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方式,适合有条件和资源的部分高职院校。该模式对企业要求较高,目前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对引企人校,校企合作的项目给予财政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往往设置门槛较高,对企业资质和规模均有一定的要求。而跨境电商特别是出口型跨境电商企业很少具备相当的规模,这些企业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通常都比较低调,没有强烈的校企合作意愿。校企是否能保持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否能够互惠互利、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市场要求是该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3.3专业群建设模式

当前专业群已成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的常用词。彼此存在关联又相互分离专业通过重新聚合、协同共建,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跟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联系紧密的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可以通过底层共享、中层分离、高层互选的模式达到合力打通人才培养方向、拓展就业面、扩大升学率的目标。通过这种专业建设模式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快速起步,弥补师资、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4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综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等问题。跨境电商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业内常态,根据相关报告,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已达450万,并以每年30%的增速扩大。而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行业需求。主要原因:一是语种限制,目前做跨境电商的人才主要还是来自外贸行业,以英语专业居多,一些小语种电商人才缺乏。二是能力要求高,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人才,要了解国外的市场、交易方式、文化、消费习惯等,此外,还要了解各大平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特征。这就要求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具备较强复合型多学科应用能力,涉及到电子商务、国际物流、跨境营销、国际贸易、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首先应该完善课程体系。要坚持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对接的原则,在教学中应该将职业院校的国际贸易、物流、电商、信息技术等专业资源整合重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跨境平臺课程体系。其次,应该针对“互联网+”的要求,提高信息技术在跨境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开展现代学徒制或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和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另一方面,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把“学徒”业绩列入考核体系范围内,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解决教学和企业任务的冲突,培养当前社会所需的跨境人才。第三,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率及满意率。树立典型的创业案例,形成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学生创业热情,以创新创业为特色作为专业建设目标。第四,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引入跨境培训机构弥补校内教学短板,输送学生进入对口基地进行实操训练及岗前培训。让学生切实体验跨境电商所涵盖的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熟悉跨境物流、报关报检、跨境支付、出口退税等操作流程。

5课程建设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应结合国际贸易、电商、物流、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进行。另外还应考虑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安排应该重点突出专业发展方向。基础课程可以包含市场营销、经济学基础、电子商务基础、客户沟通与服务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可以包含世界主要国家文化风俗、商务视觉设计、跨境电商营销推广、跨境电商速卖通运营实务、跨境电商亚马逊运营实务、跨境电商网站运营实务、跨境电商物流、跨境进口电商运营实务和商务数据分析等课程。拓展课程可以包含商品摄影、海外新媒体推广、创业训练和升学相关课程。在课程建设中融合1+X相关证书和跨境电商相关比赛,以赛促学,以证促教。

6专业建设中仍存的困难

尽管跨境电商贸易在我国已开展10余年,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才刚刚在高职院校中起步,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6.1师资薄弱

高校跨境电商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教师中,通常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无理论知识,大部分从事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缺乏系统的跨境电商知识体系,因此培养的人才理论知识不足,难以应对跨境企业的工作要求。二是无实践经验,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往往由电子商务或者国际贸易等专业教师转型而来,缺乏实际相关工作经验,造成教学内容空洞,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难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6.2实训不实

最佳的跨境电商实训和创业训练是利用企业或者学校自身资源,建设跨境电商网站,或用真实的第三方跨境平台账号开展实际运营工作。这就首先需要解决第三方跨境平台账号问题,以学校为主体没有资格申请账号。如以教师为主体申请账号,涉及到注册成本或平台保证金、产品采购资金、物流运输成本等问题,如由教师出资显得风险较大,如由学校承担资金则涉及到盈利归属问题。校外企业是否有意愿提供企业账号和外包部分业务供学生实训或创业存疑,以哪种模式开展校企合作也需要双方进一步探讨。其次,校园网络安全与网络资源的矛盾。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离不开海外市场推广,而海外市场推广的主要媒介平台,例如谷歌、Twitter、Facebook等网站无法通过境内网络访问,涉及到“翻墙”问题,而“翻墙”的方式与校园网络安全必然形成矛盾。

采用跨境电商仿真实训系统往往学校是不得以的选择,但仿真实训系统通常售价高昂,且无法完全模拟第三方跨境平台的真实环境,操作界面、运营规则更新不及时导致实训效果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达到实训目的。

6.3社会认同不足

由于跨境电子商務专业新设立,高职院校尚无毕业生,因此家长和学生对就业前景存疑。新专业在设立后,应加强对外宣传。在招生过程中,强调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强调与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区别,强调就业前景与薪资。同时,也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对口人才,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有重点的突出专项、精深的技能培养,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职业信心和职业认同。

7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在高职院校的设立既符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又为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立既要立足本院校现有资源,也要符合当地政府经济建设目标;既要追求专业课程的质量,也要坚持以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为导向。既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跨境电商人才,也要有独特的自身定位。

【参考文献】

[1]杨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再构建一一基于卓越人才培养视角[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02).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