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分析

2020-12-16 02:56慕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5期
关键词:青蛙水果创设

慕才

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好奇心、探索欲强,好玩好动的年龄性格特征,组织多样有趣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投入问题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拓宽思维以及发展思维,在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完善、挑战、突破与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展开讨论研究。

一、运用故事教学法,问题情境故事化

爱听故事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同时对于刚开始接触,一切都新奇有趣的数学知识。小学生是具备很强的好奇心、探索欲,教师应充分融合这两个特征,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节中,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实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连加连减”一课时,连加连减是教学的难点之一,结合这一知识点的特征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加上小学一年级学生短暂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现状,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有趣的小青蛙回家故事:“一只小青蛙勇敢地独自回家找到了妈妈,并跟妈妈分享了回家的历程。”青蛙妈妈说:“小青蛙真棒!你是怎么回来的?”小青蛙说:“我一路跳回来,经过池塘,池塘好大,但有好多口算荷叶,我每答对一道口算题,就可以跳得好远,一下子就过了池塘了!”妈妈说:“口算荷叶?那是怎样的呢?”然后,教师就可以展示口算荷叶的样子,请同学们和小青蛙一起算一算,看谁跳得更高更远。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验数学计算神奇有趣的魅力。

二、立足生活经验,问题情境生活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兴趣爱好及关注点都大不相同,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更喜爱“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喜欢身边发生的时事热点类事件。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让知识点融入生活化元素或生活经验实例。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一课讲授时,教学目标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我创设实操性的问题情境,拿出A、B两个水杯,装上同等的水量,在A水杯加入一勺盐,在B水杯加入半勺盐,然后问:“哪杯盐水更咸?”让学生通过这个实际演示过程的观察然后思考,再尝一尝,得到结论:“水量相同的情况下,盐放得多的水更咸”,然后再分组讨论:“如何表示出哪杯盐水咸呢?”将问题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中,让学生更容易投入,找到问题解决办法,将知识点内化吸收。

三、利用游戏活动,问题情境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自动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小学生都比较贪玩好动,非常喜欢游戏活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我设计了一个“猜水果”的游戏:课件出示很多圆片,学生任意说第几个圓片,老师都能很快说出是什么水果,老师打开圆片,果真是教师猜的水果,为什么老师会这么神奇,学生随意说,老师就能猜出水果?接着老师告诉学生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让学生知道水果是按苹果、香蕉、菠萝、草莓、苹果、香蕉、菠萝、草莓这样的顺序排列的,是每4个为一组,第13个图形是什么水果?13÷4=31,当余数是1时,就是第一个水果——苹果。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验证确实是苹果;当余数是2时,是第二个水果——香蕉;当余数是3时,是第三个水果——菠萝;当余数是0时,是最后一个水果——草莓,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余数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也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整节课学生在游戏“水果探秘”的活动中完成了自我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动手实验操作,问题情境活动化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课堂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参与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操作活动,放手让学生操作,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学好这部分内容,我创设了一个便于学生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新学期开学,我们班上要重新选班长,在同学们的推荐下,我选了3名同学作为班长候选人,同学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并收集选票,我让不同小组分别用“O”、“√”“正”做统计,并把统计结果的数据填到统计表里,整个选举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使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制定图表等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五、注重过程评价,保持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抛出问题并让小学生思考解答的教学模式,其效果是难以通过书面考试成绩体现出来的,如果只关注考试成绩将难以保证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评价考核设计,将学生参与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及知识吸收程度量化融入最终评价中,促进教师了解学生课堂中对数学知识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创设的问题情境,确保有效性。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七巧板”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展示自己所拼的图形时,我既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拼的,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并对学生拼图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于拼图方法的体会。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只要完成任务,我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中老师亲切的微笑、礼貌的动作、鼓励的语言都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

综上所述,作为对学生思维能力拓展提升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应加强教学策略优化改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实现素质能力全方面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青蛙水果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小青蛙捉虫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谁能叫醒小青蛙?
水果篇之Cherry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
水果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