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因素及其提高受胎率的措施

2020-12-16 02:58王玉丁厚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饲养管理

王玉 丁厚辉

[摘要]受胎率是母牛繁殖力高低评价的基础指标,只有产犊多才能确保产肉和产奶多。能够提高产犊数量和缩短产犊间隔的措施都有利于产肉和产奶量的增加。重点讲解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和提高繁殖力的措施。为黔西县母牛产业的发展和加快育种进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营养因素;净宫;人工授精;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A

1 影响受胎率的因素

1.1营养因素

营养水平的高低与动物的生产繁殖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会引起母牛性细胞发育不良或者发育受阻,即便是受孕也会引起胚胎的死亡。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母牛的生殖内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母牛的生殖活动。饲料营养成分不足,不但会影响幼龄母牛的正常发育,还会影响母牛的性成熟时间和适配年龄。对于成年的母牛来说会造成卵泡发育不良或者不发育以及排卵率低下等症状。对于妊娠母牛来说,营养水平低下会造成妊娠母牛的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若营养过剩,则会造成母牛过度肥胖从而引起犊牛的难产。饲料中蛋白质的缺乏不仅会影响母牛的生长发育和受胎率的情况,还会造成母牛的食欲减退或者废食。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样会导致母牛的受胎率严重下滑。如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磷,会推迟母牛的性成熟时间。不同区域,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所差异,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微量元素硒比较缺乏,则会造成母牛的初情时间推迟。

1.2净宫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产后母牛子宫内的细菌、净化程度的高低做了很多研究,发现子宫内细菌含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的过程。如果母牛产后机体抵抗力比较弱,则会引起子宫内膜炎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会影响受胎率。在刚刚产犊后的母牛生殖道内会含有大量的组织碎片和营养物质,这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研究发现,母牛产后,子宫内细菌的检出率在93%左右。产后16到30天左右,则会降低到78%左右。产后一个月到45天左右,则会降低到50%左右。我国很多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虽然得出的数据略有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是很明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母牛产后由细菌引发的疾病也非常多,如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阴道炎等。不同品种的牛产后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有差异,如黄牛和奶牛在产后会产生子宫内膜炎。有研究发现引起子宫内膜炎常见的细菌主要有溶血性和非溶血性大腸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也有报道称,在子宫炎牛子宫内最多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需阳性芽孢杆菌。也有子宫内膜炎症状的牛群当中以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另外,净宫药物和方法对受胎率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净宫处理的药物非常多,子宫内的细菌种类也比较多,由于子宫内的细菌种类比较多,所以在药物选择方面多选择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有研究报道,青霉素的长期使用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四环素对有的牛子宫内膜炎并不起任何作用。净官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受精学理论在12小时左右接近排卵时给子宫灌药;另一种是在发情期前5到7天向子宫颈口灌药。至于净宫对受胎率的影响,国内外也有报道,净宫处理的牛比不处理的牛平均受胎率高出l0-20%左右。

1.3同期发情对受胎率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同期发情技术基本上取代了本交技术,广泛应用到畜牧业发展当中。同期发情的技术所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孕激素和类似孕激素的一些药物。用药的方法主要是口服、阴道栓和注射等。其原理主要是药物能抑制卵泡发育的作用消失,实现同一批牛的同期发情。但是这种方法的受胎率会非常低,只有200/0到30%左右。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前列腺素的应用可以将受胎率提升到42%。

1.4人工授精对受胎率的影响

人工授精在取代了自然交配的过程中,也减少了疾病的传染和发生,最为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优良公畜配种的效能。在人工授精的过程中,能够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精液的质量,精液中精子的质量、数量直接关系到受胎率的高低。在精液取出后并不能立即投入到应用当中,常用液氮冷冻起来,再取出来后要做精液品质的鉴定。有研究发现家畜新鲜精液的精子活力一般在50%到80%之间,解冻后的精液精子活力会下降到40%左右。因此,受胎率也会大打折扣。另外,输精时间的早晚也会影响受胎率,奶牛一般情况下是早上发情晚上配,受胎率比较高一些。

1.5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水平包括很多方面,如生产规划,合理的牛群结构、妊娠和产犊的情况,调查母牛发情、妊娠和产犊的情况,对空怀母牛、流产和难产的母牛所做的检查和治疗、组织与配种等。管理环节非常复杂,任何一方面的疏漏或者管理不当都会造成受胎率的下降,如长期在圈舍内缺乏运动,牛场环境条件差,卫生不好等都会造成母牛瘦弱、发情周期延长和排卵不正常等现象。

1.6疾病方面的因素

牛的常发病,尤其是与生殖道有关的疾病常常会影响牛的受胎率。如牛的卵巢疾病会造成母牛不排卵或者排卵不正常。生殖道内的炎症也会影响精液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即便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后也不能正常的着床。还有一些与生殖道无关的疾病,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都会造成母牛的不发情,或者发情不排卵、发情不明显、妊娠后流产、产死胎等现象。

2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措施

2.1 提高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受胎率和胚胎的成活率。有研究发现,母猪的受胎率在95%左右,而母牛的受胎率则可以达到1 00%。然而在实际生产当中,母牛的受胎率并没有那么高,而是妊娠母牛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胚胎在中途发育不良死亡。在一般散养户的家庭当中,母牛因为营养的长期缺乏会造成受胎率的降低。母牛的身体状况和发情情况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健壮的牛其发情比较正常,而身体比较消瘦的牛,其空怀率非常高,有的高达70%以上。营养对受胎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的,而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激素多部份是蛋白质,当母牛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的时候,会严重影响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母牛的受胎率。如家畜采食的蛋白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引起血液中孕酮含量的降低,孕酮含量的降低会直接导致胎儿的流产或者母牛无法正常妊娠。此外,蛋白含量摄入的减少还会影响性腺激素分泌的降低,进而会影响到排卵。

2.2净化子宫和生殖道环境

家畜的子宫本身就有较强的自凈化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子宫的物理净化能力。产后的母牛可以通过子宫的收缩排出大量的恶露和细菌,使子宫内的组织碎片和营养物质进一步的排空。二是抗体的保护作用,子宫内分泌的抗体能够中和子宫内大量的毒素和一些病毒,起到对子宫的保护作用。三是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子宫内的白细胞能够吞噬掉大量的细菌和组织碎片,从而起到对子宫的净化作用。四是其他的因素,如子宫有直接杀菌的作用。但是母牛产后,子宫自我净化的能力是有限的,大量细菌的入侵会造成子宫内细菌的大量繁殖,影响母牛的下一个发情期和受胎率。因此要辅以人工的方法帮助牛子宫净化的进度和力度。有研究发现在患有子宫内膜炎、前庭炎和宫颈炎的母牛当中,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母牛的受胎率会严重下滑,在投入抗生素和一些激素药物后,可以起到有炎症治疗炎症,无炎症预防炎症,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效果。因此,在配种前,对母牛进行子宫净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2.3加强精液品质的监控,提供优良精液

精液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母牛受胎率的高低。在很多精液保存库,由于精液所储存的液氮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会造成冷冻的精液浮出液氮罐,从而造成精液的质量严重下降。另外,在取出精液和存放精液所用的时间过程,也会影响精子的成活率。各个站点补充液氮的时间不同,有的每隔20天补充一次,有的每隔30天补充一次,至于间隔多少天进行补充,与气候环境,液氮罐中的液氮含量等因素有关。如液氮罐中的液氮含量在低于30%的时候要及时补充,取精液的时间尽量压迫缩短,最好在5到10秒的时间内将精液取出来。

2.4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

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和过量都会增加母畜子宫炎的概率。如微量元素磷是核酸生成的主要成分,又是卵细胞形成的主要成分,当磷的含量不足时,不但会造成母畜的免疫力下降,还会影响受胎率。另外,还有资料研究显示,当磷缺乏的时候,奶牛容易发生屡配不孕、发生流产的概率非常高。当日粮中的磷和钙的比例不适当或者钙也缺乏的时候,同样会造成母牛受胎率的下降。因此,在日粮中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钙和磷有助于提高母牛的受胎率。脂溶性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是维持母畜生殖机能和胚胎发育所必需的一种维生素。有研究发现,维生素A在维持胎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维生素A缺乏的时候母畜的子宫粘膜和绒毛膜上皮细胞容易角质化和脱落。维生素D在促进钙和磷的吸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E在增强卵巢机制,促进卵泡发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5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牛场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牛的健康问题,饲养管理水平跟得上,才能保证母牛正常发情和排卵。当母牛饲喂精料过多,又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发情异常,影响到生育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高产母牛,当精料饲喂不合理的时候容易引起代谢性疾病,从而造成母牛的不孕。后备犊牛在饲养过程中如果营养不良,发育就会受到阻碍,同样也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造成发情期往后推迟。另外,母畜运动和经常晒太阳也会防止一些不孕症的发生。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牛舍通风不良,空气不清新,潮湿闷热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母牛的发育停止。因此,在饲养管理上,保证基础日粮的情况下,要多饲喂青绿多汁的饲料和优质的干草,保证圈舍的通风,同时也要做好春季和夏季的免疫、驱虫和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l]陈熠,贺建华.营养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9 (03).

[2]周忠坤,李法科,谷国林.奶牛产后不同生理状态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 (08).

[3]张力.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2 (02).

[4]陈星.ε-多聚赖氨酸治疗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

[5]屈汶辉,张克春.浅谈影响奶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C].中国奶业大会,2015.

[6]崔玲珠,李树奎.养殖小区奶牛的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4(07).

猜你喜欢
饲养管理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浅谈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
邓川奶牛干奶期、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的春季饲养管理技术
春季奶牛疾病防控与饲养管理措施
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及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