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探析

2020-12-16 02:58占二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8期

占二新

[摘要]本试验开展对方斑东风螺在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探索。从亲螺的挑选、运输、产卵到幼体的孵化、培育及稚螺的培育过程,通过研究分析,成功地提高了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的成活率。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幼体培育;稚螺培育

[中图分类号] S966.28

[文献标识码]A

方斑东风螺属海洋底栖腹足纲,新腹足目,娥螺科,东风螺属,简称东风螺,俗称花螺、泥螺、南风螺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沿海海域,方斑东风螺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抗病能力强,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食用价值,便于运输,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为了保护方斑东风螺自然资源,减少捕捞过度,必须对方斑东风螺进行人工养殖,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对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的经验:

1 人工育苗的准备工作

1.1场地与设施

育苗场地应选择水陆交通方便,海水洁净,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沙质潮区。育苗场需有亲螺培育池、产卵池、幼体孵化池、幼体培育池、稚螺培育池、饵料培育池等,其规格均为3.5m×6.5m×1.5m,并有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一整套完整的发电、抽水、充气设备。

1.2亲螺的选择

亲螺应挑选壳厚,无破损,靥片完整,软件部丰满,活动力强,一般个体规格为壳高约6cm以上,壳宽约Scm以上,重量约有50-70g,采购亲螺后需用降温干运的方法将亲螺运至育苗场,其具体操作方法:将装有冰袋(如用冰块应装入塑料袋,以防亲螺冻伤)的塑料篓子放人泡沫箱,然后将亲螺放在塑料篓子的四周,在亲螺上方盖一层湿布,加盖密封以便于运输。

1.3亲螺的培育

亲螺培育池的池底应铺5-7cm厚经过消毒杀菌后的细砂,砂粒径1.5-2.Omm。水位高度控制在30-35cm,每日投饵两次,早上8:00及下午17:30时各投喂一次,饵料为新鲜的鱼、虾、贝肉等,投饵量为亲螺体重的5%-10%,可根据亲螺摄食情况、生理状态、环境条件来进行调节,一般为投饵3-4h后,池底有少量的剩余饲料为宜,每天早上7:00-8:00进行换水清污,排完池水,消除残饵,用海水将池底的砂子冲洗干净再加水,每7d用50-lOOmg/l的高锰酸钾对池底的砂子进行消毒。

1.4亲螺的交配产卵和孵化

方斑东风螺属体内受精,卵胎生种类,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成熟亲螺会自然交配产卵,一般在早上换水后至傍晚进行交配,晚上产卵,产出的卵囊一般三五个一起附着在池底或砂子上,呈长楔形的卵囊柄基部粘在一起形成卵群,每个卵囊含卵数约500-1000个,采集时先排水,用采卵器将卵囊和砂子一同铲起,放入60目的网兜中,然后过滤沙子,将卵囊清洗干净,用50mg/l的乙烯毗咯烷酮碘浸泡消毒2-5min后,置于40目的小网箱,在幼体孵化池进行孵化,注意小网箱底部要尽量拉平整,以免卵囊大量堆积,导致局部缺氧,从而影响孵化率。幼体孵化池要每天24h不间断充气,日换水量为100%,水位保持l.Om,水温控制在27-30CC之间,一般经过5-7天的时间,幼虫即可孵化出来。待孵化出的幼体在孵化池的密度达2万-3万只,rn3时,将未孵化的卵囊移到另一孵化池继续孵化。

2幼体的培育管理

2.1水质管理

幼体培育期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水温应控制在25-30℃之间,PH值在8.0- 8.3之间,溶解氧>5mg/l,盐度在28.2-35.2之间,日换水总量25%-50%,每日2次,换水量由小到大,不要突然加大或减少换水量,须保持环境的稳定,让幼虫逐渐适应。因为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幼虫喜欢在池边亮处聚集,应连续充气,以免幼虫缺氧。

2.2饵料的投喂

条斑东风螺的幼虫可投喂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可单一投喂或混合投喂,每日投饵2次,上午9:00和下午17:00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5-7)×l04个/ml。除了投藻类饵料外,还可投喂少量的面包酵母和螺旋藻粉,使幼体能够顺利变态为稚贝。投饵2h后检查残饵量,以便调整投饵量。

2.3幼虫变态期的管理

幼体经过lOd-15d的培育就开始变态,应事先做好稚螺培育池的准备工作,将经乙烯毗咯烷酮碘消毒过的细砂铺在培育池底,细砂的厚度在Smm左右,加水使水位约l.Om左右。准备工作做好后,便可移池。在幼虫育苗池排水口边安放集苗箱,拔起排水胶塞,将幼体排人集苗箱,育苗池与集苗箱的水位差不要太大,控制幼体排出速度,以免损伤幼体。然后将收集好的幼体清洗干净移入稚螺培育池。

3稚螺的培育

3.1 稚螺饵料的投喂

当幼体出现足和吸管,开始变态后,生活习性由浮游转化成附着,其食性也由植物性转变成动物性,这时应停止投喂浮游藻类,应投放鱼、虾、蟹肉等,刚变态的稚螺其齿舌刚形成,发育较为脆嫩,应投喂较为细嫩的新鲜杂鱼、虾、蟹肉,杂鱼用30目的筛网过滤,去汁取肉投喂,虾、蟹类要去壳拌碎后投喂,每100万粒稚螺投喂动物性饵料l.0-2.Okg,每日9:00和17:30各投喂一次,随着稚螺的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投饵2h后,注意要清理残饵,保持水质,可设置投饵台,以便观察稚螺生长情况和便于及时清理残饵。

3.2水质管理

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2/3,随着稚螺的生长逐渐加大换水量,并注意要清理底砂,池底的沙子隨着稚螺的生长要逐渐加以补充,其沙层的厚度与稚螺的高度保持一致为好。

3.3日常管理

幼体变态为稚螺时,便开始有爬壁的习性,0.5cm以下的稚螺爬壁后一般不能自行掉入池中,为了防止稚螺爬壁后脱水干燥死亡,应在稚螺培育池的内壁贴挂浸泡池水的纱布,每天投喂前用池水将纱布上的稚螺冲人培育池中。

4幼体及稚螺的病害防治

东风螺的病害防治一股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首先培育池及底砂要彻底消毒杀菌,消除病原体,培育过程中要定期冲洗培育池及底砂,并用EM菌、利生素等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节,防止聚缩虫病,如发现聚缩虫病,应采取大量换水及泼洒苦楝树叶煮水、抗菌素(如病毒灵0.5mg/l)等措施。平时每隔5天可投放一次抗菌素防治,如轮流使用弧菌速消0.5 mg/l、氟派酸0.5 mg/l和百炎净0.35mg/l,也可使用板兰根、金银花等中药进行泼洒,投药后第三天恢复换水。

5 问题分析与探讨

5.1 亲螺的培育、幼虫及稚螺生长速度与水温的关系

亲螺入池后,当水温超过33℃时,亲螺行动迟缓,逐渐停食,当温度恢复到28℃-30qC时,亲螺表现活跃,开始正常摄食。当水温保持在28℃-30qC时,约5d受精卵开始出膜。

幼虫及稚螺的生长速度受水温影响较大,当水温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速度越快,水温越低则生长速度减慢。育苗试验过程中发现:A池水温控制在25℃,幼虫生长速度变慢,浮游期为35d左右;B池水温控制在30℃,幼虫浮游期缩短,仅为25d左右。同样,稚螺在另一组A、B池中,因水温不同,从幼虫变态为稚螺时间也不同,水温控制在25℃的A池,幼虫变态为壳高2mm稚螺需用32d左右,水温在30℃的B池,幼虫变态为壳高2mm稚螺所需要的时间仅为20d左右。

5.2亲螺的培育、幼虫及稚螺生长速度与饵料的关系

亲螺对饵料具有选择性,同样投喂杂鱼、虾类、蟹类时,绝大部分亲螺摄食虾类、蟹类,在亲螺培育A、B池中分别投入新鲜与冷冻的杂鱼、虾类、蟹类饵料,其中投喂新鲜饵料的A池亲螺比投喂冷冻饵料的B池产卵量要多2.lkg。

给幼虫投喂单细胞藻类饵料,分两组投喂,A池用单种藻类投喂,B池用多种饵料组合投喂,试验结果为多种饵料混合投喂,比单种饵料投喂,幼体生长速度比较快,且存活率高出5.6%。

给稚螺投喂杂鱼、虾、蟹类饵料时,应将饵料加工成碎块状再投喂,在试验中,采用多点饵料台投喂,一方面可便于消除残饵,避免残饵引起水质和底质的恶化,导致稚螺大量死亡。另一方面可使已经变态的稚螺充分摄食,也便于对稚螺的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章武,谢阳,蔡清海,等,不同环境条件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存活的影响[J].福建水产,2007( 02).

[2]黄瑞,苏文良,龚涛文,等.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研究[J].台湾海峡,2006(02).

[3]郑冠雄,邢贻远.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养成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6(01).

[4]董楊,符书源,王国福.海南省方斑东风螺养殖业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J].渔业现代化,2009 (04).

[5]郑雅友,杨章武,李延良,郑养福,蔡英明.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J]福建水产,2005 (02).

[6]张汉华,吴进锋,陈利雄,梁超愉.东风螺及人工养殖实用技术和产业发展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06 (01).

[7]闵杰勇,林娟娟,王春忠,等.闽中方斑东风螺室内人工育苗试验[J].科技资讯,2008 (13).

[8]阮杰德,谢达祥,姚文祥,等,方斑东风螺育苗关键技术[J].科学养鱼.2008 (03).

[9]徐纯德,卢飞龙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广西水产科技,2005(02).

[10]陈坚,柯爱英,贝、蟹、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0(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