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要“协同作战”

2020-12-16 02:59
江西教育A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协同作战劳动育人

汪 艳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系统设计,为今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组织明确了“路线图”。各地中小学纷纷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开设劳动课程,掀起劳动教育热潮。

劳动教育在新时代育人体系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位列“五育”之中,是育人的“硬核”力量,也是教育改革之重点。然而,很多学校由于劳动场地匮乏、劳动工具短缺,使得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仅在课堂上捉襟见肘地进行劳动知识和价值理念的传授说教。而学生们只能进行卫生值日、大扫除等简单、单一的劳动,难以接受充分的劳动锻炼和价值体验。

囿于校园和教室里“劳而不动”的劳动教育,导致广大中小学生不能劳动、不会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突出,不利于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培养。

劳动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和未来成长的重要核心素养。“十指抱拳力千斤”,必须将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手段、工具、场地、环境等要素重构,与学生的成长需求高效匹配,“协同作战”,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地域特色的劳动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的“协同作战”不是平均主义,需要“厚此薄彼”,在课时总量控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把劳动教育推向前台。学校要按照自身实际和特色,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深化劳动价值、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劳动技能教育。比如,城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产品特点,参与产品制作;乡村学校可经常组织学生走入田间地头,播种收割、植树造林……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又能深化学生的劳动价值体悟。

劳动教育不仅是锻炼和实践的教育,更是人生和成长的哲学教育。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育人活动,不是单一地组织学生干干活而已,而是要与学科学习、德育等同频共振、一体化实施,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深度融合,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主动劳动的浓厚氛围,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一花独放不是春”,劳动教育要与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构建以家庭教育为起点、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运行机制,推动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深度融合,實现协同高效的立体化劳动教育。学校还要从劳动习惯培养、劳动技能训练、公益劳动服务等方面,分重点、梯次推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例如,在数学课上学完“长方形面积”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劳动基地,计算长方形菜园面积、设计株苗间隔、挖坑培土育苗……将数学知识与劳动实践有机融合。

没有评价的劳动教育难以走远。学校要推行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以评价撬动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开展;要将学生劳动素养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把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依据;要坚持科学、客观、全面的原则,注重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相统一,强化实际劳动技能、劳动创新和价值体认的考核,让劳动教育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将劳动过程和结果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引导各层次劳动教育有序、高质量开展。比如,从劳动认知、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方面分等级对学生进行考核,用评价结果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劳动。

劳动教育不能“单兵作战”,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协同作战”,并广泛、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才能让劳动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猜你喜欢
协同作战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下)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原子行为、通信和协商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协同作战研究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