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通
热轧酸洗板卷由于其性价比高,近几年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因此吨钢利润可观。但目前国内大多数酸洗机组的卷取机[1]均不能高效率的实现自动卸卷模式,自动卸卷故障率较高。自动卸卷的实现可以提高产线的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内塔、抽芯、划伤等缺陷卷的产生,对企业的降本增效任务具有较大贡献。因此通过对卷取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自动卸卷成功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迁钢热轧酸洗线卷取机自动卸卷的多次尝试,目前钢卷带头无法正常从卷筒钳口退出,是制约实现自动卸卷的最大瓶颈,在卷取机卷筒顺时针旋转10度时,带头未能顺利从钳口中退出,带头卡在钳口中;卷筒转动时,钢卷内卷随之转动,导致钢卷内卷散卷。在钢卷小车卸卷横移时,带头在钳口堆积卡死或造成内卷塔形[2]。再者,即使钢卷带头能偶然顺利退出钳口,在将卷取机与钢卷分离时,由于钢卷内圈与卷筒外表面间隙过小,仍有几率产生钢卷抽芯和内圈塔形现象。
产生以上钢卷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卷筒结构设计不合理,特别是钳口部分的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1)钢卷钳口的设计型式不合理;(2)卷筒钳口设计深度及卷筒钳口开口度设计不合理;(3)钳口扇形板圆弧过渡半径及过度渡角设计过小;(4)卷筒的涨缩范围设计过小。
迁钢卷筒钳口型式是比较传统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机械钳口,早期由于液压技术不够成熟,再加上卷筒是转动设备,油路设计比较困难,因此液压很少应用于卷筒钳口。但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卷筒的旋转接头密封技术的日趋成熟可靠,让液压钳口技术应用于卷取机卷筒成为现实。液压钳口相对于机械钳口,在实现自动卸卷方面有以下优势:
(1)当带头夹紧在钳口内,钢卷缩径时,带头不易随钳口位置变化而变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钢卷内圈散卷。
(2)机械钳口[3]在夹持不同厚度规格的钢带时,咬合力不一致且力的分布不均匀,容易导致带头变形,不利于自动卸卷工序。而液压钳口对带头的作用力可精确调整控制[3],不受带钢厚度变化的影响,钳口夹紧力可靠且不易造成带头变形。
(3)液压钳口的型式有利于在不影响卷筒扇形板强度的前提下,将钳口深度设计得较小,有利于在不造成内圈散卷的情况下带头能顺利退出钳口。
因此,在卷筒有效宽度1800mm方向上布置8个钳口液压缸,将原卷筒的机械钳口型式改为单作用油缸的液压钳口,油缸活塞杆与钳口压块采用螺纹连接,钳口夹紧依靠油缸推力作用,钳口松开依靠弹簧力作用。
钳口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14MPa,活塞直径设计为Φ42mm,一共8个钳口液压缸,钳口液压缸的液压推力为:
钳口液压缸活塞设计行程为21mm,实际最大的有效行程为15mm,弹簧系数选取k=8*104N/m,设计在钳口的宽度方向共计4根弹簧,因此弹簧对钳口压块的回程拉力为:
综上所述,液压钳口对钢卷带头的总夹紧力为:
钳口夹紧位置的压块和固定块的表面设计为锯齿状,摩擦系数为0.5-0.8,取最小值0.5,带钢夹紧后,两面均受到摩擦力作用,故最大的静摩擦力为:
F静=2F夹μ=2*150.29*0.5=150.29KN>F张=120KN酸洗线卷取机设计的最大卷取张力为120KN,此设计完全满足带头对钳口夹紧力需求。
按最小的带钢宽度700mm计算,带头被夹紧的有效宽度即钳口压块的宽度为32mm,因此,带头受到的夹持压应力为:
P=F夹/S=(150.29*103)/(700*10-3*32*10-3)=6.71MPa
以强度级别最低的普通碳素钢Q215为例,许用抗压应力为145MPa,远大于钳口对带钢产生的压应力。因此,液压钳口的夹紧力不会对带钢产生损伤。
钳口深度由原设计机械钳口的126mm缩减到35mm;钳口开口度由原来的机械钳口[4]的8.5mm增大到15mm。钢带插入钳口的深度越小,钳口的开口度越大,在执行钢卷带头退出钳口时,钢卷带头越容易能顺利退出钳口,从而顺利完成自动卸卷的最困难的一环。
钳口扇形板圆弧过渡半径由原设计R20增大至R100,过渡角有原来的130度增大至169度, 过渡半径设计越大,过度角越接近180度,即钳口与扇形板之间的过渡线条越平滑,受钳口夹持后的带钢头部的变形量就越小,同样有利于在执行钢卷带头退出钳口时,钢卷带头越容易能顺利退出钳口。
卷筒的涨缩范围有原来的Φ590-Φ610mm,改造为Φ580-Φ610mm。即涨缩量由20mm增大到30mm,这样钢卷缩径后,卷筒外表面与钢卷的内圈单边间隙进一步增大至15mm。在执行钢卷带头退出钳口卷筒缩径后,转动环节以及在执行自动卸卷第7步骤钢卷横移环节[5],卷筒外表面不易与钢卷内圈发生摩擦干涉,更加有利于顺利完成自动卸卷。
钳口压块宽度由原设计的1375mm,改造延长至1500mm,与带头的有效接触宽度由原来的10mm增大到32mm,这样就增大了钢板与钳口压块的接触面积,提高钳口夹持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带头因夹持产生的压应力[6],进一步保护带头不受损伤。
迁钢热轧酸洗线卷取机卷筒改造于2015年1月开始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历时8个月,于2015年9月成功应用于产线生产。改造后自动卸卷成功率达到了99.9%(改造前自动卸卷成功率测算值为50%),卷取机卸卷由手动/半自动模式改为全自动模式。对改造后产线的持续跟踪和测算,产生的效益如下:
(1)卷取机自动卸卷平均每卷比人工卸卷节约约1min,平均每天节约约100min,每天提高产能约90吨。吨钢利润按2016年上半年平均吨钢200元计算,按每年有效作业时间300天计算,产生的年经济效益:
90吨×200元×300天=540万元
(2)此改造项目完成后,根据测算,能有效降低因钢卷卸卷塔形导致的反洗率约0.5%。酸洗年产量按60万吨计算,吨钢反洗成本约180元,每年可节约成本:
0.5%×60×104×200=60万元
其次,降低了卷取机设备故障率,节约了人工和维护成本。
此次改造完成后,也为后续首钢乃至国内其他类似产线的改造,积累了宝贵经验,让酸洗线的工艺和生产的组织模式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迁钢热轧酸洗线卷取机卷筒改造后,卸卷由手动模式改为全自动模式,自动卸卷成功率达到了99.9%(改造前自动卸卷成功率测算值为50%)。改造后明显的成效有:
(1)提高了酸洗机组的作业效率,每年提高产能约8.3%,约5万吨。
(2)降低了因卸卷塔形导致的反洗率及带出品,约占总产量的0.5%,约3000吨。
(3)降低了卷取机卸卷作业时,因内圈散卷导致的内圈钢卷表面划伤,提高了钢卷的表面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4)大大降低了人工卸卷造成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带头在钳口中卡死导致的设备故障率,节约了维护成本。
(5)为后续国内的其他类似产线的改造积累了宝贵经验,让酸洗线的工艺和生产的组织模式更加趋于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