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作再生稻种植的杂交稻品种比较

2020-12-16 08:35汪本福张枝盛程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季稻再生稻粒数

李 阳,汪本福,张枝盛,程建平,2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4;2.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5)

再生稻作为一项轻简栽培模式,因具有省工、省种、节水、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对保障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种植。前人对影响再生稻产量的因素做了很多研究,如品种[2]、肥水管理[3,4]、留茬高度[5]等,其中品种特性是其能否作为再生稻种植的关键要素,而由于受不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适宜作再生稻的品种差异较大。鄂东南属于湖北省双季稻主产区,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双季稻种植面积呈缩小的趋势,再生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是,适宜的再生稻配套品种或组合不足,农民选择性较小或不知该选哪些品种。鉴于此,本研究对当地种植的多种中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对其生育期、产量、再生力进行了考察,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再生稻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点

供试材料为5个杂交中稻品种,分别为Y两优2号、深两优5814、C两优4418、广两优476、隆两优华占。

试验于2015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冬季为冬闲田,土壤pH为7.01,有机质含量为29.5 g/kg,碱解氮含量为121.0 mg/kg,速效磷含量为9.1 mg/kg,速效钾含量为136.4 mg/kg。

1.2 试验设计

5个杂交中稻品种分别于3月25日播种,拱棚水育秧,秧苗秧龄30 d。人工移栽,栽插密度为13.2 cm×29.7 cm,两本栽插。

头季施纯N 180 kg/hm2,基肥∶分蘖期追肥∶幼穗分化期追肥=5∶3∶2;施P2O5108 kg/hm2,全部作基肥施入;施K2O 150 kg/hm2,基肥∶分蘖期追肥∶幼穗分化期追肥=5∶3∶2。再生季促芽肥于头季稻抽穗后20 d施用,施纯N 69 kg/hm2;提苗肥于头季收割后3 d内结合灌水施用,施纯N 51.75 kg/hm2、K2O 47.25 kg/hm2。全生育期严格控制病虫草害。

1.3 取样与测定

1.3.1 考种 头季稻和再生季稻成熟期取样。按平均分蘖数取样,即每个品种数3个点,每个点数10株分蘖,算出10株水稻的平均分蘖数,再按平均分蘖数取1株样品,共计3株样品考种。

1.3.2 土样采集 试验田土壤背景养分测定。施入基肥前进行土样采集,使用土壤取样器取0~20 cm处的表层土壤,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后的土样放在室内自然风干,然后碾碎过筛,再进行养分分析。测定项目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速效磷含量和pH。

1.3.3 再生力 再生力=再生季稻有效穗数/头季稻有效穗数。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Statistic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Excel进行图表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生育期

由表1可知,不同品种生育期相差较大,Y两优2号和隆两优华占的再生季稻成熟期已经超过10月28日,头季稻生育期分别为147、146 d,全生育期分别为219、217 d,比其他品种长9~16 d。较长的生育期对再生季稻安全齐穗影响较大。

2.2 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由表2可知,不同品种的头季稻理论产量差异显著,深两优5814和隆两优华占的理论产量较高,分别为8 959、8 829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其中深两优5814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隆两优华占显著高于Y两优2号和广两优476;Y两优2号的理论产量最低,为7 018 kg/hm2。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理论产量与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34和0.513;广两优476千粒重较大,但其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Y两优2号的有效穗较低,结实率最低,仅55.8%,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理论产量也最低。

表1 不同品种生育期比较

表2 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比较

2.3 不同品种再生季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由表3可知,Y两优2号和深两优5814再生季稻理论产量较高,分别为4 503、5 495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其中深两优5814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Y两优2号显著高于C两优4418;C两优4418的理论产量最低,为3 286 kg/hm2。分析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和每穗粒数是再生季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Y两优2号的高产主要因为较高的每穗粒数,而隆两优华占有效穗较高,但其每穗粒数较低,限制了再生季稻产量。周年产量以深两优5814和隆两优华占较高,分别为14 454、12 620 kg/hm2,高于其他品种。

表3 不同品种再生季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比较

2.4 不同品种再生力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品种再生力差异较大,以深两优5814和隆两优华占再生力最强,均在1.5以上,其次是广两优476,最小的是Y两优2号和C两优4418。再生力强是保障再生季有效穗充足的关键要素。

图1 不同品种再生力比较

3 讨论

因生态区域不同,适宜作再生稻种植的品种也有较大差异。本试验中杂交稻深两优5814和隆两优华占周年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是影响两季稻米产量的关键因子,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类似[6,7]。再生稻生育期是影响其再生季产量的重要因素,Y两优2号和隆两优华占的头季稻生育期分别为147、146 d,全生育期分别为219、217 d,再生季稻齐穗期基本在9月30日左右。根据往年的气象数据,9月中下旬的气温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再生季稻不能在降温之前完成齐穗,那么后期极大可能出现抽穗不齐的情况[8],进而严重影响有效穗和再生季稻产量。由此可知,Y两优2号和隆两优华占作为再生稻种植的生育期过长,而其他几个品种的生育期较适宜。通过对几个品种的再生力比较,深两优5814和隆两优华占的再生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再生力均在1.5以上,是保障其再生穗数的关键指标[9,10]。

综上可知,深两优5814在产量、生育期等指标上均表现较好,适宜在鄂东南地区推广种植;隆两优华占在产量上表现较好,但是生育期较长,如遇寒露风较早来临,则对再生季稻产量影响较大。

猜你喜欢
季稻再生稻粒数
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比较试验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马尾松球果各标志值与出种粒数回归分析补报